第164章

  往后老屋要拆,周劲与付东缘还可以搬来放瓜果的这间房,不需要再有新的房间了。
  想吃豆沙包,简单,付东缘再包新的,再蒸上,由他们吃到腻。豆沙包哪是什么金贵的东西,主要食材是自家种的红小豆,添些白糖与麦面,根本费不了什么钱。
  一笼屉新蒸的豆沙包再端出去,这几个念念不忘这口滋味的又不自己吃了,洗净手后就这么拿着,说回去要给夫郎、媳妇吃,也叫他们尝尝这好东西。
  春明的夫郎还未嫁来,只送两个包子去河湾村好像也怪怪的,春明决定将自己的包子给弟弟春田。
  切与他们吃的瓜也被打包带走了,临走时个个很高兴,丝毫不见干了活晒了太阳的疲惫,嘴上还说:“赶明儿你们要建瓦房,也知会我们兄弟几个一声,我们有的是力气,别的都不要,有豆沙包吃就行!”
  说完,晃晃手上那白软的包子,脸上的神情特别真挚。
  这一群人咋咋呼呼地来,又咋咋呼呼地走,那一张张憨厚朴实的笑脸,看得人心底暖和。
  从前,周劲觉得有什么难,自己扛一扛就过去了。哪怕这东西要将他的心碾碎,将他的骨头压碎,多练出些气力,总能扛起来。
  娶了夫郎以后,夫郎告诉他,他会与自己一起扛。再难的事儿,他都会与自己分担。
  后来又认识了这样的一群人,将他当兄弟处,也愿意把他们的力气借出来,供他使。
  不知是吃了豆沙包的缘故,还是看着那一个个挺拔魁梧的身姿,周劲忽然觉得自己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
  竹屋建成这日,周劲家还遇上了一件事儿,是件好事儿。
  前几日在墟市上买了他们家瓜的大户何家,派了人来,说还要再买些瓜,供给城里的达官显贵。
  来的人周劲与付东缘也熟,就是前几日同他们讲价的王管事。
  王管事个子小小,长得很和气,谈吐同他气质相符,彬彬有礼,叫人舒适。
  据付东缘了解,他们何家从事的是中间商赚差价的服务。
  比如这瓜,那日王管事带回府之后,向老爷汇报了这稀奇的东西。何老爷觉得有利可图,没当供品使,而是叫王管事送去后厨切了,弄得精细些,呈给来乡下游玩的几个贵公子赏玩。
  其中一个贵公子瞧着西瓜里头红艳,适合让后厨侍弄侍弄,雕出些花来,好去讨好知府家的小姐,便向何家老爷打听西瓜的售价。
  他有这样的念头,同他竞争的其他贵公子自然不愿落得下风。
  生意这不就来了。
  王管事回到墟市上打听,打听了一圈才问出种瓜人的名字,询到他们住在哪个村子。
  然后就找来了。
  贵公子给了他们何家十锭银子去买瓜,他们拿一锭出来,便可买回贵公子想要的东西,剩下的都可进何家的口袋,这样的生意何家乐得去做。
  付东缘倾向于同王管事合作,做生意零售是一种,卖给中间商是另一种。
  他们这样的柴门蓬户,不可能直接同达官显贵接触,要想打开这个销售渠道,只能通过何家这样的中间商。
  价格已经定下,量提了上去,对他们来说只有获益,没有损失。
  这个合作很快就达成。
  王管事要走了地里可以采摘的十颗西瓜,每个都是他亲自相看过的。
  还看了三天以后可以采收的下一批,说这些他也要,先付个定金,三天之后来提货时再把剩下的钱付了。
  唯一的要求是,他要现摘现收,保证新鲜,他们不能提前将瓜采了。
  付东缘允诺。
  足不出户,得了二两银子,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晚上,付东缘与眠眠一起,做了一顿有鱼有肉有煎有炸的晚餐,用以庆祝今日的竹屋建成、大钱进账。
  更让周劲开心的是,眠眠搬去竹屋,今晚他就能和哥儿睡一张床了。
  第90章 得准信,说情话
  弟弟们搬去新建的竹屋,睡在了宽敞的竹床上,老屋还是原来的样子,低矮、逼仄、昏暗,周劲住过新的也住过旧的,还是觉得这儿更令他安心。
  因为哥儿在这。
  他与哥儿的感情也发生在这。
  若有一天,老屋被拆掉了,周劲觉得自己会留下许多东西,搬到新的房子里储存,比如画着身高的吊檐柱,比如贴着哥儿的画的墙板,比如他与哥儿睡过的床、做那事时扶过的桌子……
  凡是承载过记忆的,周劲都想留下。
  但那样的话,老屋就拆不得了,因为里面处处是痕迹。
  不拆也不现实,还是在它还的时候,好好珍惜住在里头的每一天。
  二狗现在也有自己的小房子了。
  周劲与付东缘用剩下的竹料给它搭了一间狗窝,在竹屋边上的树荫底下。
  那是一个极好的方位,睁眼就能看见鸡圈与鸭舍,眼睛朝左转一转,视线的焦点就变成小楼与眠眠住的竹屋,往右转一转是周劲与付东缘在的老屋。
  他们家的重要财产都在这一个视野里。
  离得近的靠看,瓜田鱼塘菜地那些,稍远一点,就靠听了。
  还有院子口子那传来的风吹草动,它也竖着耳朵听着,有异常都能及时捕捉。
  临睡前,付东缘又去瓜田里看了眼瓜,允诺人的事,总得看好了,才好跟人交差。稍有差池,影响的可是他们以后赚钱的门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