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口味上,小楼偏爱花生碎,眠眠则喜欢黑芝麻,付东缘就按着这几种口味都做了一点。
多做的那些,叫小楼给街坊邻里送一份,让他们也尝尝不一样的口味。
河源村的糍粑多是裹着糖,或下锅油煎,像他这么折腾的,少见。
李杏丹家的福宝吃了以后,喜欢得不行,他娘马上过来学艺了,还有吉婶,也是闻风而来。
这中秋啊,上半场,人集中在金贵家,下半场就都涌来了付东缘家,跟着他学做驴打滚。
今天的小孩也是顶开心的,满面笑容,笑声荡漾,他们围在付东缘院子里,蹦蹦跳跳,灶屋里一旦有长辈弄出了一个新花样,就叫他们进去试吃。
他们欢欢喜喜地进去,甜甜蜜蜜地出来,嘴里塞着好大一块糯叽叽甜滋滋的糯米团。
就这么边做边吃,饭也不用做了,也不分这糯米与馅料时谁家拿来的了,大家开开心心,欢欢乐乐地度过了中秋。
夜里,洗漱完毕,回屋里躺下时,周劲执着于让哥儿再吃一口桂花蜜。
付东缘刷过牙洗过嘴了,哪能依他。
他相公想吃他嘴里的桂花味儿,简单,他用手指沾些,抹在唇上就是。
这人亲着亲着就给亲没了,也不损害他的牙。
爱上桂花香的周劲今天晚上花样特别多,又是搂,又是抱,又是站,又是坐……让付东缘体会到了花样百出的快乐。
姿势在换,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周劲在耕耘之时,一定要寻到哥儿的唇,亲上去,让唇舌纠缠得如身下那般紧密。
这一夜,付东缘身上的每一处都叫周劲尝遍了,因为后面周劲想在他身上抹桂花蜜时,他同意了……
*
中秋的到来,冲淡了天灾对农户的影响,带来和睦欢乐的气息,但好景不长。
今日逢九,付东缘与周劲赶圩回来,路过村口,见村口石桥底下有几个孩子游水、嬉戏,就停下脚步看了一会儿。
付东缘还同周劲聊了两句,问周劲,他小时候是不是也像他们这般喜水,逮着机会就往水里钻?
周劲说是,然后指着那个爬上甘水河边上那棵大榕树,正要往水底跳的小孩说:“以前我也像他那样,喜欢爬上树枝往水里跳。”
付东缘视线追过去,把爬上树枝的那个白胖的小孩想成周劲小时候的样子,瘦瘦干干的,皮肤黝黑,脸颊凹陷,没几两肉。
他从树上往下跳,姿势肯定和这胖小孩不一样。胖小孩入水水花可大,而且是屁股接触的水面,这打屁股多疼啊。
他们家大板自小水性就好,而且脑袋瓜灵,晓得怎样入水,身体最舒畅,在水里游得也轻盈。
有一点是共通的。小胖子在水里放开手脚划拉时,可开心了,别人泼他水也乐呵,付东缘想,小时候的周劲在水里一定也这么欢乐。
到了家,得把挂满鞋底的黄泥刮刮,今早是晴的,出了太阳,可昨夜下了大雨,山路上泥泞非常。
他们已经捡着干爽的地方走了,还是跟了一脚的泥。
周劲先替哥儿把草鞋摘下,然后脱了自己的,正当他弯腰拾起两双草鞋,要送去塘边洗的时候,眸光闪过什么。
周劲定睛,看向西头田野的方向。
一个呼吸过后,周劲的瞳孔放大,清亮的眼眸中倒映出急冲而下的洪水顺着河道将西头水车冲毁的画面。
然后周劲甩下草鞋,拔腿就跑,边跑冲东头的人喊着:“山洪来了,叫水里的孩子上来!”
一遍不够,周劲喊完了又喊,用最大的声音喊,直到他跑得泥水飞溅,离东头越来越近,声音也传到了在河岸洗衣的妇人的耳中。
妇人站起眺望,见黄汤从前门岭山脚下急吼吼地冲来,纷纷变了脸色。
孩子在河中嬉戏的,衣服不要,木盆也撒开,赶紧淌进水里,抓着孩子的胳膊,把孩子拽上来。
也有一时慌神找不到孩子的,大声呼喊孩子的名字:“仁春,仁泽,洪水来了,快上岸——”
第94章 发洪水,去救人
在不远处泅水仁春与仁泽听见亲娘的呼唤,回身看了一眼,见手臂能触及到的水浑浊了好些,与刚下水时是两个模样,立马警惕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游到岸边,上了岸。
到岸上才发现,同他们一起来的富贵不知所踪,方才他们还在一起游呢,这会儿扫视江面,连个脑袋都看不到。
富贵的娘亲春芹婶仓皇失措地找来,询问富贵的下落,两个也是不知。
“他可能游到石桥那边去了,”两兄弟里,大一些的仁泽想起了富贵说的话,引着众人去找,“他说要去榕树下泅水!”
几个人急急忙忙往石桥那边找,边找边看山洪的位置。看到人时,奔涌咆哮的山洪也到了。
“富贵——”春芹见儿子要被洪水冲走了,喊了一声,眼睛一翻,就要晕去。
那头,可算是听到娘亲声音的富贵回过头来,正要应他娘亲,突然涌至的山洪将他的脑袋淹没了。
后面就瞧不见他的位置了
岸上的春芹涕泗横流,腿软得不像话,被两个人急急忙忙地扶住。她想下去找儿子,但这腿就是使不上力。
就在众人为河中的富贵着急时,大榕树后面快速冲出来一人,跨上石桥,一跃而起,以矫健的身姿钻入滚滚黄汤中,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