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箩筐放着水和填肚子用的炸馒头片,馒头片是用今年刚磨的麦粉做的,可香,裹着蛋液炸过以后,金黄酥脆,咬上一口,蛋香与麦香混合,口齿鼻都得到了满足,一片吃下去,就不惦记其他的食物了。
很适合挖石头挖累的时候来两片,体力瞬间就能被充上劲儿。
挖石头先从小青石山的顶部进行,大的岩石不动,挖的是那些小的,可撬动的。
一块大半截都埋在土里的石头,要用镐头先把它的边界确定出来,把边界的土挖松,才能撬或是抬。
为了不让镐头打架,多数是各挖各的,除非是有特别难挖,需要呼叫支援的,才会叫人来帮忙。
付东缘总叫周劲,因为他运气好,选中的不是深藏不露,就是造型奇特的,他一个人挖要挖到晚上了。
挖出石头留下的槽,也不是放在那就不管了,得用带上来的锄头把那块地锄平,高度不够的,得去山下运土,填上他们拌好的有青肥和鸡粪的土壤。
一家四口的安排通常是早上挖一上午的石头,中午填一中午的土,再用一下午把挖好的石头运下山。
小的石头,用箩筐或竹筛就能挑,大的得绑上粗麻绳,固定好,将绳子的另外一端绑在扁担上,再由两个人一左一右地担着它下山。
走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既要小心路,也要小心石头,免得它晃悠,撞到腿上。
石头断断续续地挖了几天,差不离了。山上该填的坑都已填好,该种的树呢,这阵子天气太热,植物移栽不易活,得等气温降下去的时候再来搞它,先放着。
挖完了石头,又得开始准备砖瓦,马不停蹄。
建房是将所有的材料准备齐全后,请各类工匠及搭把手的人来,一齐干个三五天,一次性弄好,而不是集一部分,弄一部分。
烧砖瓦费的时间比较长,又得选在晴好温度不低的日子进行,所以晚稻插下后,地里的活不是那么忙了,就开始了。
做砖,要先打土坯子。就是找一处空地,把准备好用来打砖的泥加水弄湿,用牛力或人力来踩,一遍遍地,将泥踩得劲道而均匀,烧出来的砖才结实。
田里休息,也没人要进城,用不上牛了,大牛和金贵把自家的牛借给他们。牛力大,踩得快,用人力踩,那土又黏又重,踩上几脚就气喘吁吁了,很费体力。
一处砖泥踩好了,小楼与周劲赶紧让牛歇一阵儿,喝喝水,喂把草,再带着它们去下一处。
付东缘和眠眠呢,就负责用这些踩好的泥来打砖。
他们用的砖架木板做的,一次可以做两块。做的时候把砖架放在地上,通常是砖泥的旁边,方便铲泥,铲的时候借助手,铲起一抱的黄泥,用力地摔在砖架上。
这个活很适合小孩干,因为有趣又可以玩泥巴,但抱泥摔泥要力气,蹲下站起又费腰,是个苦差事,真叫小孩来了,不一定能干得好。
把泥摔进砖架之后再蹲下,用手把不平整不紧实的地方压一压,然后用线弓把泥砖的表面割平。
提起砖架,倒扣在晒砖的地方,把砖架提起,两块方方正正的砖就做好了。
倒完一次砖,还要用水把砖架内部冲一冲,洗干净,免得下次倒砖的时候粘黏。
这只是前期制砖的工作,进窑烧制以前需要重复以上的动作,直至两万五千块砖全部打完。
这个工作量让周劲家的四个来做,怕是要不眠不休地干一个月。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精力,所以他们请了村中的青壮来帮忙,按日付工钱,三餐的伙食还有早上、下午的茶水与点心,都由他们来提供。
工钱倒是其次,多少人是奔着缘哥儿的手艺来的,都想吃那一口吃了就念念不忘的豆沙包,还有做的青豆山药糕、香菇包、炸馒头、煎饺……哪一种是吃过能忘的?
茶点就这般引人垂涎,别说早中午三餐正餐了。
就算是大杂烩一锅焖,也能吃得连汤脚都不* 剩。
因为不想收工钱而没被选上的“打砖人”大牛那叫一个气啊,听说有这么多好吃的,后面说什么都要来,他就不信自己干了活,出了力,周劲与缘哥儿这两个人好心善的夫夫会不给他这一口吃的!
砖弄完,晒上几日,变坚固了,就可以用瓦刀把不平整的边缘削去,成为一块真正意义上方方正正的砖。
这个活就适合小孩和妇人来,不需要那么大的力气,要的是能沉下心,细致。
付东缘叫了几个半大少年和一直想找活干的婶子来干这个事儿,给工钱也给吃喝。
村里的学堂倒塌以后,这些孩子没处上学,又想给家里帮些忙,解决生计的问题,整日在峭壁上、山涧里寻奇特的草药卖,那很危险,不如在这踏踏实实地干着,他给工钱。
那些婶子也是,去其他村找活计又远又不方便,不如就近干来的好。
砖弄完,还得弄瓦。做瓦更复杂一些,对手艺的要求也更高,得请专业的瓦匠来。
周劲与付东缘请了村里的一个老瓦匠,还从外村找了两个学过怎么制瓦的小工,听从老瓦匠的差遣,一起来弄。
砖与瓦是同步进行的,都弄好之后,再建窑开始烧制。
烧窑要准备的柴火,付东缘家也早早就开始囤积了。
他们要烧青砖,烧青砖的难度要比烧红砖大。自然,烧出来的砖头,青砖的强度要比红砖大,而且耐磨,耐搬运,不易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