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考虑到村里人还有做砖瓦的需求,这几个窝在山脚边上的砖窑就不拆了,谁家要是想用,随时都能来用。
  张玉凤的儿子刘望星、女儿刘望月,准备带着两大家子的人在河源村驻扎下来。
  两大家子的人虽取得了张玉凤的谅解,张玉凤许他们住进家里来了,但张玉凤与哑婆住的房子小啊,十几口人挤在里头,施展不开。
  后面是峭壁,前面是不宽的土路,左右两边也都是路,没有扩建的可能,春贵就在西头给他们找了块地,在王驼子家边上,叫他们安置下来。
  现在就用木头、茅草搭了几间简陋的,他们也在弄砖头,想找个时间把房子建好一点。
  付东缘与周劲原是要帮衬一把的,想趁砖场人多的时候把他们的砖也弄了,但是被张玉凤拒绝了。她说他们有手有脚,家里人又多,有什么不能干的?
  她从前就是待他们太好了,什么事都替他们考虑、着想,他们却那么对她。现在轮到他们吃苦头时,也该让他们体验一下自己的艰辛。
  想帮他们建房,也是为了凤姨,想让凤姨安心,既然她都这么说了,他们两个就不去剥夺表哥表姐们靠自己的双手劳动的机会。
  砖场没人用的时候,付东缘弄了一些红土来,准备做一些红陶盆。
  他不是爱养花种树吗,村里人在他带领下,也拥有了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老是往他家送好看的植物。不能总是接受村里人的好意,而没有反馈吧。
  付东缘就想着他院子里的花养好了,也送一些给村里人。婶子叔伯不是说山里挖的植物养不活么,他就养活了再送给他们。
  别家不像他们家有这么大的一个院子,多数是晒坪,青石铺的,几米见方,通常是用来晒衣服晒咸菜的,不过墙角处、矮墙上摆两盆小花还是可以的。
  所以付东缘就计划着弄些土陶盆,把自己移栽或嫁接的花种在土陶盆里,养好之后送给邻里乡亲们,给他们的家也添些颜色。
  果树是一直在种的。经过嫁接与改良,付东缘给村里人普及了枇杷树、枣树、桃树、石榴树、葡萄及猕猴桃等果树的栽种方法。
  田间地头,能利用的位置,向阳非向阳,适合什么样的果树生长,付东缘都同他们说了,果树开花种成后,不仅能自家吃,还能拿去墟市上售卖,多增加一份收入,所以村里人种果树的积极性很高。
  此前稻田里用烛光诱捕害虫的主意,也是付东缘出的,效果非常的好,盛夏割稻子时,每家每户都感受到了谷箩里的沉重,因此对付东缘的话很信赖。
  种植过程中遇到不懂的,也总会去他家找他问。
  就拿春明的母亲张菊来说,付东缘送了她一盆嫁接的枇杷树,宝贝得不得了。
  春明说,小时候她待自己都没有这么好。天热怕旱,天冷怕冻,恨不得把自己身上的衣服披到这棵枇杷树上去。
  原来是张菊的娘亲害病去世前,一直想找个酸枇杷来吃,惦记了几天,惦记到最后一口气咽下也没尝到,抱憾离去。
  家里人把家附近的山翻遍了也没找到一颗酸枇杷,遂不了娘亲的心愿,就成了张菊心里的刺,所以那时大牛拿着付东缘给的两串枇杷回家时,她才会那么激动。
  只是大牛当时是骗她的,他压根不知道哪里有,叫三婶出来是想调虎离山,促成春明和鱼哥儿这一对。
  每年给死去的娘烧纸,张菊就想在盘子里摆些枇杷,采多多的,让苦了一辈子的娘吃个痛快。
  缘哥儿送她的这棵枇杷树她当然要好好养,养好了,开花结果了,给她娘供上,这样死去的娘就不会在梦里哭着喊着“为什么辛劳了一生,想要的东西却一样也得不到”了。
  为什么得不到?都是叫他们这些子女拖累的。
  后来张菊种的枇杷树开花时,春明和鱼哥儿得了个女儿,生得娇软可爱,如那枇杷花一样,所以小名就叫“小枇杷”。
  这已经是几年后的事了,是后话,说回做红陶盆。
  这阵子玩泥巴可多,做红陶泥对付东缘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儿。
  难的是拉坯的工具,他没有啊,得找材料现做。
  现代都是用电动的,开关一按就能用,古代没那么高档,只能手动或脚动,靠人力。
  好在付东缘有个会很多的相公,他同周劲说了自己的需求,周劲立马就知道材料哪里有,可以怎么组装了。
  一大一小两块石板,磨圆了,中间凿出个洞,也磨圆,然后用硬木连接上,再放在套筒和底座上。使用硬木连接,而不是直接用小圆板套大圆板,是想让拉坯装置的高度高些。
  不然夫郎得一直弯着腰低着头弄,他这阵子腰本就很酸了,周劲不愿夫郎再干费腰的事。
  将工具立在和好的红泥边上,付东缘就可以开始拉坯了。
  使用方法就是用脚在地上的大石板上推着,使上面的小石板跟着转,借这个力给红泥塑型。
  头回做,多大多深不讲究,形状什么样也不讲究,先做出来再说。
  春贵夫郎、大牛夫郎、春明夫郎,见缘哥儿弄这个实在有趣,也让他们相公给他们做一个拉坯的工具,他们也去做几个花盆种种花。
  后面还引发了一场男人间的比拼。
  比谁做出来的拉坯转盘更轻便,更稳固,更丝滑,让夫郎用得更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