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她顿了一下,声音越来越弱,接着道:“今日在院子里晒暖,在得知陛下……的消息,臣妾为此,特意赶来在陪着陛下度过剩余的时光。”
“只不过,臣妾恐怕没有这个福气了。”说着,她用袖子遮住半张脸,轻轻擦了擦眼泪。
李晟的眸子在看见沈皇后的那一刻,忽地闪了闪,他未曾料到沈皇后会来送他一程。事发突然,他与卓祁说到一半的暗语被迫中止。
国不可一日无君,更不可有两君,儿女情长在国家大事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所以李晟只是看了她一眼,便又转向了卓祁那边。
可他刚想张口说话,试图张了张嘴,却没有发出一丁点的声音。时辰不多了,他的生命在一点点流逝,李晟看了一眼卓祁,正巧与卓祁相互对视,然后又转眼又死死盯着沈皇后。
沈皇后。
沈皇后身上会藏着什么?藏遗诏吗?
不对。
依照如今的局势来看,李晟应该早早地便拟好了遗诏,只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只是遗诏不知藏在了哪里,身为李晟心腹的苏公公不可能没有一点消息。
卓祁侧头望向殿门边上的苏公公,正巧苏公公也在向这边看来,想必是听到了他与李晟的谈话,但他眼下心急如焚,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卓祁朝着苏公公微微皱眉,直到苏公公点头,卓祁才真正的确定,遗诏并不是被沈皇后藏起来了,也不是沈皇后意图篡改遗诏,而是李晟亲自将其交给沈皇后的。
归根结底,遗诏就在凤仪宫中,只是不知在何处,又不知沈皇后会不会交出来。
得到明确的消息后,卓祁抬首看向李晟,朝着他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明白,李晟见状,终于了却了心中牵挂,最后看了眼沈皇后,便缓缓闭上眸子。
良久后,李晟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陛下?陛下?”
卓祁忽的似是意识到了什么,心中一颤,双膝猛地跪了下去,对着面前的李晟深深叩了一个头。同时,与卓祁一起的,便是一旁的沈皇后。
她跪下后并没有着急叩头,而是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李晟,直到眼眶终于兜不住泪水,顺着眼角滑落过去,她的声音颤抖的厉害,缓缓道:“陛下,驾崩了。”
闻言,苏公公深吸一口气,推开转身推开殿门,此时殿外早已聚满了文臣武将,苏公公面对着群臣们,喊道:“陛下驾崩了。”
“陛下!”
“陛下!”
……
悲呼声此起彼伏,在空旷的宫廷中回荡,惊起一群飞鸟,扑棱着翅膀飞向远方。
待这阵风波过去,沈皇后自称其伤心过度昏迷不醒,关门闭户谁也不见,而大皇子与二皇子也纷纷从京城之外赶了回来。
论大景的礼数来讲,皇帝驾崩,皇室成员及朝廷官员皆要在皇帝的寝宫内守灵百日。
但事态紧急,在北疆,不知夏军会不会藏有后手,然后卷土重来。江南更不必说,前日传来消息,西南军与叛军交战,不敌,而叛军也没有如夏国一样执着于城池,而是打算长驱而入,直取京城。
就在这几日,西北也送来了致命消息,齐国出兵攻打西北,秦兮将军正奋力抵抗,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分散在各地的官兵以及京城的御林军,再也没有别的军队来京城支援。
朝廷之上。
“诸位官员对此有何想法?不妨说来听听?”大皇子率先打破了朝堂鸦雀无声的场面,提出了近日商讨无果的问题。
第88章
“既然如此,那便容我说两句。”见朝中大臣皆缄默不语,大皇子缓缓走出队列,来到仅次于龙椅的位置,转过身,面向群臣,他轻咳两声清了清嗓子:“父皇崩逝,却并未留下遗诏,朝中一时无人决策。”
大皇子转动眼珠,目光逐一扫过群臣,接着说道:“二弟年纪尚幼,又不谙为官之道,暂且无法继承大任,我身为父皇的长子,且深受父皇的熏陶,应有代朝政的权力。”
话尚未落音,朝堂内已明显传出反对之语。只是这些声音并未明晃晃地当着大皇子的面说出来,而是在底下暗暗讽刺,最终在林峥的一声呵斥之下,反对之声渐渐消失。
“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岂容你们暗自污蔑?”
说到“污蔑”这个词,群臣们顿时噤若寒蝉,先是陆淮被污蔑,再是卓祁被污蔑,皆是被人牵着鼻子走。要是再加上大皇子,他们恐怕就要丢了官帽,滚回家去了。
“请殿下继续商讨解决之法。”
大皇子对着林峥微微颔首,接着道:“但我自知自身能力有限,尚不足以担当此大任,如今群龙无首,这便是当下的现状,所以,我在此向各位袒露一个秘密。”
“江南造反实际是父皇吩咐的。”
闻言,朝廷瞬间陷入一片寂静,随后,群臣们憋在心里的话如脱弦之箭般脱口而出,朝堂之上瞬间沸腾起来。
“大殿下不可口出妄言……”
“陛下爱民如子,怎会让百姓深陷战争之中,大殿下所言未免……”
“……”
有些情绪过激的大臣全然不顾自身形象,指着大皇子便狂言起来,甚至不解恨,双手屡屡挽起宽袖,大有上前一展威风的架势。
大皇子似是早有预料,面上竟无半分惊愕,只静静地等着朝臣们说够了,骂累了,待朝廷内逐渐安静下来,才缓缓开口道:“我的话不足以令各位全然相信,但左丞相的话,各位也需斟酌一二,毕竟父皇在世时,最信任的便是林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