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这任郡守为人小心谨慎,他深知这个时候对王子腾动手无疑会引起怀疑,但他身边的将领只有一个张家大公子,当初王子腾就是为了牵制张家二位公子,加上张家式微,张泰元和张泰康低调做人,见房河郡守处处专权,自然想少惹事端,以免引起争执。
  这郡守虽然有脑子,但考虑不多,他当初正是因为王子腾与张氏兄弟有龃龉,才向王子腾投诚,想借王子腾的手压制张家兄弟。
  这几年郡守见张家兄弟没反应,渐渐心大了,做事也越大没有顾忌,没见这次商议,他让张泰康留守房河,张泰元都没有任何意见。所以这房河郡守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张泰元和张泰康一直以来对他礼让有加,除了军队上容不得他指手画脚之外,对郡内政务并没有过多干涉。
  所以郡守想当然地认为两人的附加利益是一致的。再加上他在回去的路上,屡次试探,张泰元都没有太大的反应,话里话外都是支持他的决定。所以郡守决定借兵,借张家兄弟的手除掉王子腾这个有可能会供出他,断掉他前途的人。
  但张家兄弟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低调蛰伏这么多年,早已搜集了房河郡守通敌、与王子腾来往的诸多信件,只是张家自太子去后便不得圣上信任,他们更是无诏不能随意离开边境,来往的信件都有专人监控,这才隐忍不发,任由郡守胡作非为。
  而王子腾一倒,张泰元和张泰康早就整理好证据,就在郡守做着高枕无忧的美梦的时候,张泰康带着心腹包围了郡守府,整个房河郡许进不许出,呈现出一种外松内紧的态势。
  这位做着春秋美梦的郡守也和他的老上司一样,以一种同样的方式锒铛入狱,也许未来两人还会在京城大理寺的监狱中执手相看泪眼。
  而另一边,“贾赦”一行人刚上路不久便遇到了袭击,来人更是将矛头直指贾赦,明显是冲着贾赦来的。
  但此时的贾赦是由他的亲卫假扮,又常常躲在马车中,与外人接触甚少,见来敌非要杀掉贾赦不可,那亲卫便趁乱,摘下了人皮面具,反手抹了一个黑衣蒙面人的脖子,那人遮在面罩后的嘴还没喊出那句“这个贾恩侯是假的!”的话来。
  便被涌上来的血沫堵了回去,紧接着便失去了意识,再也没有醒过来的机会了。那亲卫左闪右挪,身手灵活,不止杀退了企图攻击他的杀手,全身而退,还顺手夺了最后一个拦路之人的佩刀,一个纵身,消失在了深林之中,再难寻到他的踪迹,而剩下的人甚至没有觉察到他的异常。
  只当贾赦被敌人掳走或者被人杀了,毕竟在场也有很多面目全非的尸体,他们也不细查,随便捡了具尸体便逃离了此地。
  贾赦当然不知道几百公里之外的巡查队伍遭此横祸,当然他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很惊讶。那巡查队伍里百分之九十以上不是贾赦的人,杂七杂八的眼线谁也不想为这个明知是弃子的人卖命,当即决定即刻返程,将贾恩侯被杀手杀死的消息上报。
  当圣上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先是震怒,堂堂天子脚下,贾赦更是他荣封的神威将军,这伙贼人这般大胆刺杀皇帝钦差,分明是不把他放在眼里!
  他猛地将手中的手串砸向地面,被摩挲出温润光泽的玉珠就这么被砸得四分五裂,一旁随侍的戴权眼中闪过惋惜,赶忙手脚麻利地上前收拾。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只是现在的圣上却做不到这一点,他沉吟许久,贾赦不管真死假死,他都需要给贾代善一个交代,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他马上让戴权去荣国府宣旨,让荣国公贾代善进宫。
  当贾代善进宫得知自己的长子可能已经遇刺身亡的消息之后,他沉默了,这个年迈的老人,在这一时刻才真切地感受到赦儿在他心里的重要性。
  虽然赦儿从小养在父母亲院里,但贾赦是他嫡亲的长子,他也曾对贾赦寄予厚望,贾赦不喜读书,他便教他习武,贾赦坚持不下去,他也只是说几句,总是盼着自己的儿子好好的,像一匹千里马一样,越长越好。
  他虽然在外多年,但府里大大小小的消息都没断过,幼时赦儿熟读了四书五经后,也会经常央母亲写信给他,问他安好,给他写孝经、带他亲手刻的平安符。那些小玩意儿他贴身保存,在北境风霜雨雪这么多年,他每次拿出来看看,总有些盼头。
  母亲去世后,赦儿的信便不来了,史氏也不常来信,来信就夸政儿怎样怎样优秀,赦儿如何顽劣。那时赦儿已经被送进宫中,陪皇子读书去了,连荣国府都回不来,赦儿顽劣与否史氏又如何得知的?
  贾代善明白史氏的心思,无外乎一个听话的贴心儿子被一个已经成了气候的儿子更好控制罢了。贾代善不予理会,有限的几次返京也没见到赦儿几面,那时候赦儿已经成了太子的小尾巴,太子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
  圣上和他对这个事情乐见其成,他知道赦儿没有什么才干,如果和太子打好关系,就算到不了他和圣上那样,也可以让太子上位后保赦儿,保荣国府一世平安。
  再后来,就是他得知太子预谋造反,他连夜回京,正巧碰上了准备出门的儿子,他没来得及问赦儿为何夜里出门,他直接把人扣住,压在了宗祠中,他还记得他问过,假如太子谋反,他会如何。
  赦儿笑着说,“士为知己者死,就算陪着太子哥哥走一遭又如何。”他的长子,他的好儿子,断不能毁在这种谋反的污名里,贾代善痛得麻木,下了狠手,他亲手打断了赦儿的腿,然后进宫请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