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两个年龄差别不大的小孩子现在正在院子里疯跑,见贾代善进来,贾瑚连忙向祖父行礼。贾代善看到活泼敦实的大孙子很是开心。
原本还在为政儿发愁的思绪也好了缓解了很多,他摸了摸虎头虎脑的贾瑚,让他自己去玩。
然后看向和他行礼后就一言不发的长子,嗫嚅着开口了,他自然不是让长子帮赦儿补习的。
今天史氏的话让贾代善有所警觉,与其让史氏和贾政抱着虚无缥缈的希望,倒不如找个家世合适的清贵门第的女子,这样夫妻俩就能像敏儿和林海那样琴瑟和鸣,也能让政儿受点好的影响,真正能立起来。
贾代善这般美好得想着,眼下赦儿指望不上,秀云出了月子之后自然要在各府之间走动,只要找个像张家这样家风清正的,他也就知足了。
面对自个儿父亲这么高难度的要求,贾赦只想说:
“知足?要知道张家是多么清贵的家族,张家老太爷之前是连中六元,状元及第,而后更是平步青云,连任太傅、太师,还曾教导太子多年,门生满天下,他们这样的世家世间少有,要不是看在祖母也是清贵谢家出身,加上贾赦勉强算是张老太爷半个学生,这才答应将自己的嫡女嫁给贾赦,人家这样的人家是看不上他们这些没有底蕴的暴发户的。”
那边史氏自然也在盘算这件事,在她看来,她的政儿千好万好,本来说求娶公主也只是顺便一想,其实这夫妻俩谁都没把这玩笑话当真。
当真的大概只有贾政一个,看到贾政闯下这么大的祸,她觉得还是要给儿子选个合心意、身份、模样儿都顶好的女子才行,在选的时候,史氏又开始挑起来了。
她喜欢听话的儿媳妇,像张氏那样,拿捏不住,反而惹她生气的,坚决不选。
挑一个,身份上够了,但模样政儿可能不喜欢。另一个,政儿喜欢,但家世又不行。史氏挑来挑去,自己一个人也很难拿主意,只好放下册子,准备让人去请隔壁宁国府中的妯娌刘氏过府来一同相看。
但宁国府里,现在乱糟糟的,未来的当家人光是政务就忙得不可开交,贾代化又是个不通内务的族长,常年在京营打交道。
现在满府上下能站出来主持的就是刘氏,为了孙子和儿媳妇,她也没空去给荣国府的史氏挑媳妇。只好派人回绝了史氏的邀请,史氏没办法只好给昔日的好姐妹,眼下高嫁的诸位姐妹下了帖子,请她们来帮忙相看。
而这里面自然有诚郡王的插手,司徒晁当然忘不了让他满盘计划落空的贾恩侯和荣国府,只可惜贾赦现在躲在府里休整,贾代善又是老狐狸一个,滴水不漏。
大先生派人盯梢了数日,发现荣国府也许可以从史氏和贾政身上入手,毕竟贾政的这番所作所为就连派去盯梢的人都有所不齿,哪能打女人呢?还是怀着你骨肉的发妻!
大先生提议,诚郡王王妃的母家是南安郡王的亲闺女,而南安郡王的王妃与史氏的关系一向很好,不如从史氏这里下手,安插些探子进去,如果能够掌控住贾政这个荣国府的袭爵人,说不定能最后掌握北境贾代善的人脉关系。
要知道贾代善北境经营多年,光平安州一系,就让王子腾觊觎多年。如果能掌握这股人脉,那是五个王子腾都比不上的强劲助力。至于已经封为“齐安伯”的贾赦,按照他这么多年来的一言一行来判断,就是一摊扶不起来的烂泥,根本不足为虑。
司徒晁心动了,这确实如同大先生说的那样,如果能拿到荣国府的助力,贾恩侯算什么?一点小小的恩怨他可以“大度”地原谅,等他顺利登基之后,再算也不迟。
所以司徒晁连忙去找自己的王妃,让王妃赶紧联系自己母妃,南安郡王王妃眼珠一转,史氏的要求反正是给自己的儿子选媳妇,那么他选个能给荣国府带来荣华富贵的媳妇的话,也不算和史氏的意愿相违背。
南安王妃自然要为自己的女儿、女婿着想,从这一点上,她坑起史氏来一点儿也不心虚,反而觉得自己的好姐妹将来肯定会有感谢她的一天。
第24章 计划顺利进行
第二天,史氏的那些好姐妹们都乘了马车来到荣国府。
几位老姐妹多年没有这么热闹地聚过了,也是好好寒暄了一番,几位家中孩子不成器的老夫人对史氏也很是恭维,毕竟现在荣国公简在帝心,不成器的长子封了齐安伯,二儿子继承荣国府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就连小女儿都嫁给了新科探花林海。
这样欣欣向荣的场面可是让她们在心里羡慕坏了。要不是贾政是二娶新妇,她们都舍得让自己家里的大姑娘来露露脸儿了。
可是就是这二次婚配,就让几个老夫人望而却步,再说大家关系处了这么多年,哪能不知道史氏的心思。
不过就想借着新妇笼住儿子的心,压一压长媳的气焰,毕竟长媳也有了诰命,虽不如史氏的国夫人荣耀,但也是个伯夫人,就算出去交际往来,也不输于史氏,所以史氏想要一个容易拿捏的新媳妇。这一点她们也心知肚明。
几个人迅速对了一下眼神,都坐在南安王妃身后的位置上,让南安王妃和史氏靠得更近一些。南安王妃满意地坐下,对那几个示好的夫人点了点头,史氏对她们的眼色来往可不在意,在她看来,都是老亲,又是多年的好姐妹,自然不会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