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司徒晟猛地想起,贺淑妃的“救命之恩”的来路根本就是建立在太子确实是派人刺杀了皇帝这个前提下的。只是当年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就算有人证,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再说,司徒晁作为在朝堂上唯二成年且有权的皇子,已经明显是被当成了制衡他的工具,在其他有能力的皇子崭露头角或者成年之后,再有确切证据的前提下,皇帝才有可能查办他。
司徒晟想明白了这件事,心里也有了计较,只是有些事情,他还没来得及想好怎么去办,就已经到来了。
宁国公贾代化去世了,贾代化的去世可以说是大家心里都有数的,就像荣国公贾代善,戎马一生,最后还是因为病痛之灾,天不假年。
贾代化也是如此,在堂弟去世之后,他也隐约觉得身体不舒服,只好急流勇退,也算是给皇上留了个好印象,结果还没来得及请太医调理身体,便被贾赦的来信惊得快马加鞭地赶去金陵。
舟车劳顿加上急火攻心,在硬撑着处理好金陵的事情之后,贾代化在回京城的船上就倒下了,就连进宁国府都是昏迷不醒,被人抬着进去的。
贾敬也是告了假,在家中衣不解带地侍奉老父。但贾代化因为大喜大悲,情绪太过于激动,有时候人的一口气松了之后,就很难再提起来了。
就算贾赦请了神医过去宁国府,皇宫里也派了太医专门为贾代化医治病症,但也只是挺了三年,贾赦回京没多久,贾代化就撒手人寰。
而贾代化的离去本来对司徒晟没有影响,但他一离世,贾敬就要丁忧,为其父服孝三年,这三年就算京营节度使之位给贾敬留着,也要找个人去暂代一段时间。
贾敬与其父贾代化不同,贾代化是与贾代善一样,同为坚定的保皇党,贾敬是太子一脉,与东宫派系关系密切,相对应地,也与司徒晟交好,算是司徒晟可以倚仗的旧友之一。
如果贾敬一走,这动荡给他掌控的局面影响太大,所以乍一得到消息,他也有些慌了神。见司徒晟面色有些惶惶然,余先生便上前挡住司徒晟的面色,使了个眼色让来汇报消息的小厮退下。
“王爷,当下最要紧的是派人去宁国府吊唁,至于节度使落入谁的手中,自然有‘上天’安排。”余先生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屋顶,司徒晟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也不好多说,两人对了一下眼神,然后司徒晟平静下来,开始安排人去宁国府。
荣威将军府得到消息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他们也没想到贾家的顶梁柱走得这么匆忙,史氏到底能镇得住场面,见儿子慌了神,便用力拄了拄拐杖,用那声响惊得贾政回了神,“慌什么!”史氏喝了一声,“现在就去宁国府,走小门。”
史氏带人急匆匆地赶去宁国府,而宁国府这边,贾赦在贾代化还没断气的时候就守在一边了,自然知道消息要比史氏早,他来也是巧合,本来就是探望伯父和堂哥,没承想贾代化突发急症,他用了金针刺穴,也没有救回来,只能看着贾代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
一旁的伯母和嫂夫人见状接连哭昏了过去,贾敬也是心碎不已,悲声痛哭。贾赦没办法,连忙越俎代庖,招来宁国府的下人,让人把女眷扶到抱厦歇息,又找人打了盆温水来,亲手给贾敬擦干净了眼泪,悲声道:“等会儿还要乱着呢,快收拾一下,给伯父准备后事吧!”
第63章 史氏的心思
贾代化的骤然离世不仅给了司徒晟等人猝不及防的打击,也代表荣宁二府的上一代势力大面积的沉寂,其他人都冷眼旁观,心里嘀咕着贾家勋贵是否要衰颓下去了。
贾敬上奏自陈“要为父亲离京守孝”,但不知道龙椅上的那位皇帝是怎么想的,在各大势力对“京营节度使”这个位置虎视眈眈的时候,直接下了圣旨,对贾敬的奏请不予批准。
但给了贾敬的母亲,贾代化的妻子刘氏“超品诰命”,妻子徐氏“二品诰命夫人”的荣耀作为补偿。
这一下也打得各方势力一个措手不及,也在心里重新评估了贾家的政治地位。现如今看来,贾家的势力根本就没有因为两个“重量级人物”的离开而彻底沉寂。
现在虽然贾家下一代除了贾敬领了“京营节度使”这一职务、贾赦被封了个齐安伯、贾政身上也有了不小的爵位,敏感的人才觉出味儿来,贾家往后只要不出什么大错,就不会出现任何被皇帝发落的下场。
既然没有威胁,有些心思灵巧的人打算先将贾家放在一边。但有些人却等不及了,在见识到贾敬居然能被圣上“夺情”处理,司徒晁坐不住了。
说实话,司徒晁其实并没有太将现在的荣威将军府当回事儿,毕竟不是贾代善在的荣国府,所以也只是指使南安王府安排了个探子进去,方便后期图谋。
但现如今,他能清楚地感觉出来,父皇对他的观感越发微妙。虽然他知道之前老四急匆匆地进了宫,不知道和父皇说了什么,虽然出宫之后就落得和他一样回府反省的下场。
但到底是疑人偷斧的念头在作祟,总是觉得心里不安,尤其是宫里贺淑妃特意找人给他传话说了,从年前父皇还时不时地找机会去储秀宫坐坐,虽然和母妃之间没有太多话可以说,但母妃是能看出来,父皇的一些心思在,去储秀宫也是为了安抚因为他被闭门思过而有些许不安的母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