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当他们这一行人正式启程的时候,在金陵苦苦等待多日的秀云也终于放下心来,眼下贾瑚已经过了童生试,贾琏因为年纪小,再加上确实对读书不如他大哥贾瑚那般感兴趣,便落了榜,在大哥贾瑚为童生试宵衣旰食的时候,陪伴在心神不宁的母亲身边。
只是这样一来,便免不了与薛家的应酬了。正因为薛家的家主与贾赦交好,比起前世的因病逝世,这一世,薛城也多活了几年,但到底是命数难为,终究是个英年早逝的命运。
早在病重的时候,薛家家主便叫来了族中长辈,他只有妻子薛王氏一人,膝下也只有嫡子薛蟠和嫡女薛宝钗一双儿女,薛王氏在大事上做不了主,又没什么主见,平日里,只知道溺爱孩子,若不是他将儿子拘在身边多教了几年,恐怕他的儿子就被养废了。
女儿倒是有主见,只是年纪小,薛王氏又主张王家的养女教条——“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许女儿读四书五经,只终日跟在薛王氏身边,学些女红之类。
薛城也只能拜托贾家的关系,把女儿送去上女学,多亏了贾敬听了贾赦的提醒,之前下力气整顿了族学,又加上贾家对自己族中的女子一向爱重,又加上贾敬为了自己刚出生的小女儿惜春着想,特意从族学中分出来了一个女学,让族中有女儿的族人可以送孩子来识字知礼。
经此一遭,贾家的家风也算是清正了许多,至少在金陵城中,贾家的风评已经改善了很多。
薛王氏对自己夫君的这一举动不满,但又不敢违逆薛家主,儿子和女儿都碰不到,她一腔对孩子的爱就有一部分分给了被她收留的王仁和王熙凤那里。
王仁年纪不小了,薛王氏也曾想着托关系让王仁去读书,好有一条出路,毕竟在大周读书出仕才是正途。但是王家这事情可是在皇帝那里都留了案底的。
薛王氏一个深宅夫人,在王家如大雪般凋零后,也没有人脉和门路替自己的侄子去谋一份前程。再加上她也知道薛城对她这一行为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前提是,不要多事。
刚开始几年,她只好招了先生去给王仁授课,但王仁听不进去,他不是读书的料子,他跟着父亲王子胜已经左了心性,吃喝玩乐才是他毕生的追求。不知道招了多少举子先生,都是摇头,直叹道“孺子不可教也!”
薛王氏无奈之下,只能养着王仁,打算再打着,就买个铺子给侄儿,让他有个买卖做,找些事干。
倒是侄女可人疼,凤丫头比她的宝贝女儿宝钗没大太多,在宝钗出生前,她一直陪在薛王氏身边,对薛王氏来说,是个贴心小棉袄,眼看着凤丫头大了,娇花一般的年纪,她便动了心思,想要给她寻个好人家,让凤丫头快快乐乐地过了下辈子。
只是这麻烦就出在这“找个合适的人家”上,薛王氏好歹也是薛家的当家主母,加上凤丫头也是王家家主的嫡女,虽然王家没落了,也不是寻常人家能娶得起的。
薛王氏的目光先是放在了薛家这金陵城中一等一的家族上,只是却碰了一鼻子灰,她想物色的是薛家嫡系子弟,想要亲上加亲,又不想矮了自己侄女的身份。
在薛王氏看来,王家当年也是赫赫威名,所以薛家的旁系子弟一开始就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只是这薛家嫡系,哪个不是对王家知根知底,对王家的遗孤更是避之不及,生怕惹了人惦记。
所以,薛王氏这一出无疑是没人答应,她不甘心在薛家找不到好人家,便动了心思到昔日与王家交好的贾家头上,只是还没接触就被自己的夫君拦下了。
在经过一番深切交谈之后,她放弃了接触贾家,只是还不死心,想要物色一个能配得上凤丫头的杰出子弟来。倒是没留神自己的侄子王仁,后来也是因为这件事,惹出了一番乱子。
第95章 回京城
正是因为薛王氏的这段时间的举动,听到了风声的秀云对薛家的帖子一概不收,好在薛王氏碰了一次壁之后,便没想着到贾赦这一脉使力气。
同样也是薛王氏这一出,秀云便整日拘着贾琏在院子里读书习字,不然以琏儿爱热闹的性子,还不知道会和贾家其他的同龄族人闹出什么乱子。至少在他们母子准备离开金陵的时候,也只听得那原本借了自家恩侯的光来念书的薛家大姑娘从贾家女学退学了。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缘由,秀云也只能叹了口气,带着两个孩子离开这金陵城,准备回去齐安伯府等着恩侯的回来。
而退学的薛家大姑娘也是无妄之灾,她是愿意多习些诗书礼乐的,毕竟在她母亲口中,在女学先生的叙述下,多读书能有不少出路,她也想要能做些事情,为父亲分担一些。
薛宝钗看到父亲日复一日地身体衰弱下去,无论喝多少药,寻多少名家方子调理都无济于事。兄长现在做事也颇为艰难,母亲又整日只会坐在父亲床前哀哀哭泣,她也想要为父母分忧。
只是薛宝钗的出发点是好的,经验却不足,薛王氏对王家兄妹两个虽说不上视如己出,也多有提携,她的一双儿女对这两个表亲也很是亲近。
所以当表兄王仁托兄长薛蟠之手给她送了信儿,拜托她给贾家的一个姑娘送信物。她刚开始是万分不愿意,她知道轻重,自然也是知道这私相授受,女儿家名节为重的事情,她不清楚表兄目的,所以也不肯轻易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