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司徒晟今日召众人来议事,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事便是敌暗我明,阿颖宫中险些让人害了,而且凭借他现在的地位,都没法很快地查出到底是谁下的暗手。
  司徒晟曾经想过可能是他的那位“好三哥”司徒晁,毕竟司徒晁有对孩子下手的前科,但司徒晁沉寂许久,也不太可能突然对他的孩子做这么明显的小伎俩。
  在场的人嗡嗡而论,也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来,司徒晟也只好先将此事记下,再派人手去查。然后,在场的人便开始说起朝堂上的政事来,他与司徒晁不同,司徒晁背后除了贺家就是南安王府的势力存在。
  可以说南边沿海南安王麾下的军队都是诚亲王的忠实拥趸,但司徒晟孤身一人,苦心经营的势力也仅仅局限于朝堂之上,因着他现在在皇帝眼中势大,所以更不容许他去碰兵权,可以说兵权是皇帝现在心里的忌讳,任何人都不能去染指。
  本来如果太子尚在,荣宁二府顺利完成交接的话,加上张家那两个“弃文从武”的哥儿,他们这一方也有不少军队的支持。只可惜现在张家拒不站队,贾敬虽然占了京营节度使的位置,但皇帝也派了人掣肘,可以说如果没有必要,也是不能随心而动。
  而现在南边传来消息,也有些动乱,这也是司徒晟所忧心的,他担心这南边之乱会对大周的统治有所危害。
  毕竟,本月进京陈情述职的各州郡官虽然上书“无事,一切安泰”,但马山在他的示意下带着人亲去了江南各州暗查,却迟迟没有消息。
  他心中担忧马山的安危和江南各州郡的情况,但结果未出,又不能和身边的人诉说,也是十分郁闷。他神色郁郁,底下的人本来还在热火朝天地讨论,见他情绪不佳,便都安静了下来。
  “我倒是想到了一个好人选。”化名为余先生的虞衡臣语出惊人,话里却接上了刚才讨论的江南问题。
  “先生请讲。”司徒晟也提起了兴致,“扬州的林海林大人为人正直清廉,颇有才干。王爷可以去书一封,让林大人帮忙打探实情。”
  “林海此人刚直,只听皇命,如何能听从王爷之托?”当场就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毕竟林海直臣、孤臣之名是在皇帝那里挂了号的,再加上林海与司徒晟并无私交,这般贸然请求,人家不一定应允不说,万一捅到皇帝那里,平白惹皇帝猜忌。
  “话虽如此,但林大人可是齐安伯的妹婿,这自家亲戚,哪有不出手相助,袖手旁观之理?”另外一人当即想到了贾赦这里,便也开了口。
  几个人七嘴八舌,贾赦原本在走神,听人提起他来,才抬眼去看,却正好撞进了虞衡臣这只老狐狸笑眯眯的眼睛里。
  他能看出来,虞衡臣突然提起林海,就是想把他也拉上,只是这人做事肯定有目的,没有利用价值的“棋子”,他不会看,更不会提出来,明显是想要将林海拉到司徒晟一方罢了。
  贾赦能感觉出来虞衡臣是有这个意思在的,但奈何他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与这人接触很少,只知道他前世死得早,加上算是东宫旧人,他这一世才与虞衡臣接触了几次,如果不说别的,他们倒是可以说是谈得来的朋友。
  只是如今,贾赦突然有点明白过来了,也许从一开始他就错了,错看这位余先生了。
  他低垂眼帘,突然有些意兴阑珊,耳边的众人还在讨论,司徒晟沉默不语,虞衡臣见缝插针地撩拨几句,他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也许是早年他不着调的旧闻太多,就算现在让人改观,在场的人也没人想起去问问他的想法。
  最后司徒晟拍板,干脆上书给皇帝,让上头发下文书,派巡察使体察民情,从而了解江南地区的情况。王爷定了主意,又宣布散会,众人离开之后,便剩下了司徒晟、虞衡臣和贾赦三人。
  “今日倒是我莽撞了。”虞衡臣何其敏锐,见贾赦神色郁郁,转念一想便明白过来他心中为难几何,“不过是浅浅一提,林大人与王爷虽然私下无甚交往,但也曾在江南一带共事,就算王爷写信相求,也不是什么违法的事情。”
  “既然恩侯不愿意牵扯林大人,先生你就想想别的方法吧!”司徒晟一个都不愿意得罪,便做起了和事佬。
  贾赦也没有放在心上,只叹了口气,“也是我一时有些情急,不怪先生。”
  “今日让恩侯过来,一是感谢昨晚琏儿替阿颖挡了一劫,另外就是先生想拜托给恩侯一件事。”司徒晟谈起正事便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王爷请讲。”贾赦拱手行了个礼,“你还记得之前的那个徐潜吗?他现在要回来了,先生想让他先跟在你身边行事一段时间。”
  “也不用勉强,只是徐潜那孩子自己提出想要到恩侯你身边学习的,我同先生商量之后便同意了。”
  “王爷这么说,我也没有要反对的意思。”贾赦叹了口气,“我一向不学无术,论学问,论武艺都是末流,也不知道徐潜想要到我这里学到些什么?别是最后耽误了他。”
  “恩侯多虑了。”司徒晟见贾赦同意了,心里也轻快了许多,眼看着天色不早了,便送人出了府,回到府里时,原本空无一物的桌子上已经多了一块令牌——正是当日在贾史氏私库里找到的那块不起眼的陈旧令牌。
  “确定吗?”司徒晟轻轻拿起那块令牌,摩挲了一下令牌被打磨光滑的表面,神色不明,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