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来金见贾赦确实没有责怪的神色,心里也为乌恩开心,面上不由得带了出来。贾赦见来金这副一提起乌恩也是直点头,满口夸赞,一副自家小孩儿与有荣焉的样子,不免有些想笑,“刚才我还纳闷你与来宝孤身到现在,不肯成家,那里能教育起我来,偏偏你说起这父子关系来头头是道,原来这原因落在小狼崽儿身上,你们是真的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了。”
  面对贾赦善意的调侃,来金也有些不好意思,他连忙解释道,“我与弟弟也算看着乌恩从那样小的一个孩子长成现在快赶上我们高的少年,心里自然是把自己当成他的长辈了。再说乌恩踏实肯干,对伯府里的人都很好,就是自家的那些不成器的子侄也比不过的。”
  他这一句话倒是让贾赦想起了自己家族的那些奇奇怪怪的侄子、孙子们,希望这次敬大哥哥出手整治之后,贾家不会再有那些不成器的不肖子孙了。
  不过他想这些做什么呢?族里的事情自然有敬大哥哥操持,他的这位兄长从很多年前就开始帮助代化大伯处理家族事务,年少时便已经是得心应手,如今这般年岁,应该也是不需要他来帮忙了。
  贾赦如此光棍地想着,如果要是让贾敬知道了,他的这位好兄长得拿着棍子来与他好好说道说道了。
  “什么叫得心应手?”“什么叫不需要帮忙?”“就知道你这混小子惫懒得很,得好好操练才是!”只是远在京城的、即将升为宁国公、春风得意的贾敬并不知道自己的弟弟这么想他,不然就得火速赶来铁围山,和弟弟交流一下感情了。
  “好啦,乌恩的身世悲惨,能有你们时常关心爱护,我也就放心了。”贾赦抬手比出了一个高度,“我还记得在青禾镇的包子铺里刚见到乌恩的时候,他还那么小,那么干瘦,可怜巴巴地,死死抓着那个肉包子,哪怕被打得再疼都不松手。当时我就在想,这孩子的眼睛让我想起了北戎的雪狼,一样的冷,一样的锋利。”
  回忆起往事,贾赦总是颇为感慨,引得来金也陷入了对过往的回忆中去了。“哈哈,看来我们都老了。”贾赦裹着披风,带着两个孩子去了鹿苑,“这鹿苑是阿颖的祖爷爷建的,要不是陛下留我们在这处行宫多待些日子,其他时候,除非皇帝陛下特许,不然琏儿你这个小小的伯府公子是见不到这些皇家御兽的。”
  贾赦摸了摸儿子的脑袋,看阿颖一脸羡慕地盯着他们父子互动,便也摸了摸这位小殿下的脑袋,看着司徒颖一下子亮起来的眼睛,“在这里,我们可以暂时不管那些等级尊卑,平常家里相处就是了。你父亲把你送来这里,也是希望你能在这段和我们相处的日子里过得开心些。”
  司徒晟在送儿子过来的时候曾找他单独聊过。“我这儿子心肠太软,自从知道是琏儿代他受到绑架的苦难之后,便总是闷闷不乐,对琏儿也心怀愧疚,但他不能老是这般,他是一国储君最优秀的孩子,他得成长起来,把自己从那种情绪里摆脱出来。所以我希望你能帮我,帮我的儿子成长起来。”
  面对司徒晟的恳求,同样是个不合格的父亲的贾赦答应了,他没有直接去和司徒颖见面开导,他想这个孩子需要的不是他这个琏儿的父亲,还是一个同伴的陪伴和引导,然后由着他自己慢慢想开才是。于是他让琏儿和司徒颖一起温习功课,一起在乌恩的看护下骑着马跑来跑去。
  与这位温和内敛的小殿下截然不同的是,琏儿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哭了一场,在爹爹醒来之后,便自觉地忘掉那次可怕的体验,他不像司徒颖恐惧的那样,不肯与他一起进学,记恨因他而遭受的苦难,有时候身边玩伴的情绪更能让他转变心情,只这几天过去,贾赦再去看司徒颖,便觉得他眉宇间的郁郁之气浅淡了不少,看来他们琏儿还是个小神医呢!
  贾赦到底没完全恢复,只在鹿苑待了一会儿就回去了,临走时,他又把沉默着不说话的乌恩提溜到了跟前,“明明年纪也大不了多少,怎么老是板着脸?再板着脸,就和来金一个样子了,以后出去,豁——好像的父子俩!”贾赦想逗他笑笑,偏偏来金和乌恩都无动于衷,好似他的幽默都对着石头雕像使去了。
  “真是无趣!我走了,你们好好玩!”贾赦拍了一下乌恩的肩头,拒绝了不捧场的来金的搀扶,自己拄着手杖离开了。他不知道的是,他走了之后,来金和乌恩的嘴角都微微翘了起来,露出了温暖的笑意。铁围山上岁月静好,京城乃至大周各地都被这次瑞阳公主和死而复生的五皇子的叛乱搞得动荡不安起来。
  险些遭到劫持的是当今的皇帝和太子的嫡长子,事关皇家,容不得半点马虎,就算瑞阳与司徒晴皆已经伏法,但其背后的人不可能还能置身事外,安心享受富贵荣华。
  最先遭殃的是那座传闻中给前朝旧人居住的宫殿,也许是迁怒,也许是因为瑞阳造反的牵连,那位西宫娘娘在死之前就知道司徒玺这位曾经的枕边人的狠辣与无情。这座宫殿以及其中生活的人的下场自然可想而知了。
  秋猎一事结束后的一个晚上,皇城的西边着了好大的火,比十几年前烧绝东宫的那把火还要大得多,有人托关系打听,只说走水了,却没人能说出来走水的原因,据说死了很多人,从宫里运出来盖着白布的尸体多得让人心惊,也有聪慧的人,转念将这场奇怪的大火与前不久的铁围山之事联系起来,顿觉自己发现了什么惊天秘密一般,为了身家性命着想,也不能把自己的猜测向外吐露半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