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穆峥怒道:“那就任由倭寇在福宁烧杀抢夺吗?万一他们攻占了福宁在借机向福州而来,又该如何?唇亡齿寒。”
  丁汝眼皮也没抬道:“那些倭寇不过是趁着冬日抢些东西就回去,即便是来了福州也不怕的,一来我们有准备的时间,二来兵马粮草集中。”
  穆峥道:“先生说的容易,抢些东西,先生也曾旧居福建,自然知道倭寇的罪行罄竹难书,所到之处犹如蚂蝗过境一般,人、东西都没了。”穆峥的眼光露出坚毅:“即便是置我自己于陷阱,我也不能无视百姓们受苦。”
  丁汝这才抬头看着穆峥道:“小国公是不是觉得自己胸怀天下,豪情万丈,可惜在老朽的眼里是个不知道变通不知取舍不懂得审时度势的朽木、蠢货。”
  穆峥还没有被这样责骂过,他绷紧了脸皮,丁汝看着他倔强的模样道:“老朽活到这把年纪,只明白有取才有得,尤其是小国公你身为一军统帅更要知道这点,你要学的不是计较一毫一厘的得失,而是统领顾全大局才行。”
  穆峥有丝松动,丁汝劝道:“你是统帅是军队的核心,如果你出了事情,军队犹如散沙一样,谁来指挥这支军队,这支军队上上下下这么对人的性命?”
  穆峥道:“可是这也只是先生的猜测而已……”
  “小国公是想说万一倭寇不来呢,万一穆家不反呢?可是如果是您,您会不会选择趁虚而入,不要把机会和性命放到对方的善心之上。”
  穆峥颓然坐在椅子上,目光紧紧的盯着舆图,丁汝叹口气,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就越容易心软了,他道:“国公爷若是真的过不去心里的这道坎,不如派出一小支兵力过去,剩下的就听天命吧。”
  ……
  穆峥枯坐了一晚上,第二日还是忍痛选择了不抵抗,命令做出去之后,他就越发的沉默,训练更加严苛了,丁汝知道他心里憋着一口气,也就不去阻止他,可是穆家的人却做不住了,二房的人也算是穆峥的二叔竟然上书弹劾穆峥,弹劾中列明了近些年来倭寇的种种罪行,百姓的惨状,而穆峥掌了兵权却缩头不出,拥兵自重,坐视倭乱。
  穆峥自然是不担心着弹劾的折子的,这折子虽然用心险恶,因为按着穆峥的心思,想要积蓄力量,可是必定要等待蛰伏一段时间的,那么就做实了罪名,即便最后穆峥胜了,也会让人污蔑为了保命和倭寇勾结。可惜这折子对着今上却不起作用。
  今上虽然放心穆峥,可是同时也让锦衣卫监视和保护穆峥。
  穆峥在福建蛰伏,而林旸却被放到了风头浪尖之上。
  因为他还在别宫养病的时候,关于林旸是孝悯太子的血脉在京城里喧嚣起来,甚至传到了别宫这边,不同上一次流言是嫉妒污蔑林旸,这次是要实打实的做实林旸的身份,掌管着宗令的恒王还特意因此事特意来了别宫面见今上。
  今上知道了勃然大怒,上一次也是针对林旸的流言,已经查出来是恪王指使,那时候他放出风声大概是试探或者是证实林旸的身份,恪王早年跟在今上身后,或多或少的察觉出来林旸的身份有蹊跷,因此才用一个荒谬的流言试探,如果皇帝依旧护着林旸,那么林旸的身份十之*就差不多可以证实了。
  这十之*的可能足以让太上皇起杀意,即便是太上皇不杀林旸,依着皇帝的态度把林旸认回去,皇上是怀念他和先太子的情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情分总会淡的,即便是皇上在位的时候不猜忌林旸这个嫡子嫡孙,今上的继承人也会忌惮林旸的。
  所以恪王留下的人手放出了林旸的身世,皇帝此时根本没想到恪王的九曲的心思,他只是恼怒锦衣卫做事不严谨,竟然留下漏网之鱼,让他们钻了空子。先前皇帝已经斥责了沈律,现在因着和太上皇争执,皇帝心中本就憋着一口气,正好拿沈律出气,没有在轻饶沈律,让人杖责了他。
  沈律挨完打之后,惨白着一张脸一瘸一拐的前来请罪,皇帝怒气消下去一些道:“你掌管着锦衣卫,本该是消息最为灵通的地方,可是你竟然无能至此,落入如此被动之地。”
  沈律低头认错,低语道:“恕臣直言,臣并不觉得这事情有什么不利之处,林旸乃皇室血脉不容置疑,可惜小人当道,一直流落在外,如今此事正好是契机,可以恢复林旸的血脉和身世。”
  皇帝沉默不语,想想现在确实是最适合提出林旸身世的时机,太上皇失势,恪王被斩杀,恒王那边也不会反对。沈律低着头等待皇帝的吩咐,只听见皇帝道:“朕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沈律低头称是,嘴角勾出一个微笑来。
  等沈律走之后,皇帝这才吩咐戴权过去林旸那边一趟,让林旸做好心里准备。
  林旸笑着送走了戴权,可是心里却乱成一团乱麻,他不想面对的事实终于出现在他面前了。从戴权的言语里,不难察觉出皇帝的心意之坚决,势必要借着这次机会认回林旸,只等着回宫之后就发明旨。
  留给林旸的时间不多了,林旸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屋里走来走去,谁能劝的了皇帝改变心思呢,皇后,远在京城,其余人等分量不足,还有一个太上皇,可是太上皇已经老了而且未必肯护着自己,到时候太上皇因此而杀了自己就得不偿失了。
  正当林旸抓耳挠腮的时候,三七却匆匆送来了一封信,说是林海让人送来的,林旸看了属名,竟然是宛城郡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