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孟春神色凝滞,而后缓缓低下头,一幅不愿接受的模样。
瞧着孟春这般模样,照春这才算放下心。
无论孟春说得再好听,她先前就是有妄念,不打破她的幻想,她是不会死心的。若是孟春一口答应,她还要再怀疑一番呢,好在孟春终究记得自己的卖身契还在富察家,能打得醒。
如今她这幅失落的情绪才恰恰证明她听进去了。
想必还是她之前心软了,从来未曾直白拆穿她的心思才会有今日。
好在现在还不算晚。
照春继续温和劝慰道:“成为嫔妃未必有多好,不过是瞧着花团锦簇罢了,今日得宠明日失宠,没个安稳可言。各人有各人的福分,咱们作为奴才,遇上皇后娘娘这样心善仁慈的主子已是天大的福气,主子是一国之母,又素来宽仁,咱们还是跟着她多年的大宫女,日后必能有个好结局,这是多少宫女求而不得的福分。”
听见这话,孟春失落的眸中才像有了一丝光彩,但她依然有些郁郁。
她又努力扯起一抹笑,道:“照春姐姐说得是,是我魔怔了,多谢姐姐提点。”
她心中却是讥讽,皇后宽仁?她上次不过是抱怨了令嫔两句,皇后便罚了她半年俸禄,还在其余低等宫人面前丢尽了脸。况且她当时还是为皇后而抱不平,皇后还罚她。照她看来,皇后根本没有后宫吹捧的这般好。
与其等着日后皇后怜悯,不如自己挣个好前程,那才是万分妥当的。
照春这才松了一口气,如常温柔和善地笑着:“谢什么,我是你们的姐姐,该提点的地方我自然会说,不会害了你们。”
孟春低落地点点头,闷声道:“夜深了,姐姐也早些歇息罢。”
看她这般模样,照春更是放心了些,她轻轻拍了拍孟春的手:“你也早些歇息,别多想了,我先回去了。”
孟春一直低着头,等照春走远了后才缓缓抬头。
许久,她极低地轻嗤一声。
刚想挪动脚步,膝上便传来隐隐的痛意,孟春不由面露恨意。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不就是怕自己爬上去了踩在她头上吗。她不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么,同样是奴才,她也敢心安理得的让自己跪这么久,真是好大的脸。
在孟春心中,照春就是见不得她好,见不得她有荣华富贵的一天。
她心中恨极,只盼着自己她爬上去,第一个收拾的就是照春!
作者有话要说:
所以娴贵妃是真的很了解皇帝呀。
第104章
乾清宫,早朝。
率先处理完几件较为重要的事后,便又到了每日御史们快乐打嘴仗的时候。
大的罪过是这段时日暂且是没有的,所以近日御史们的上奏比起弹劾更像揭短。无非就是你弹劾我有几日未曾按时上值,我弹劾你身为朝廷命官竟敢公然出入花楼狎妓这样的丑事。
这些堪称丑闻的事本不该拿到乾清宫这样庄肃的地方来谈,但眼下才是初冬,日子还算平静。御史又号称有“监察百官”之责,就盼着多多行使自己的职责,好在皇上跟前留个印象。
但这类御史的算盘怕是打错了,比起这些可以私下解决的丑事,皇帝更想听到的是有价值的弹劾。这帮御史倒好,日日揪着政敌那三瓜两枣说。
连着听了多日,哪怕涵养极好的皇帝也有些不耐。
他们在皇帝心里的印象确实是留了,就是不知道他们想不想要这样的印象。
皇帝此刻便端坐上位,面无表情地看着下面的人拉扯了一会儿。
片刻,他才沉声开口:“好了。”
底下扯皮的二人连忙躬身行礼,止住嘴仗。
皇帝这才觉得耳根清净些,他又问道:“除去几位御史所言,众卿可还有事启奏?”
一听皇帝的话,方才你来我往的几位御史脸色都不大好看,青一阵红一阵的。
这时,工部左侍郎出列,躬身上奏:“启禀皇上,微臣有本上奏。”
皇帝眉眼稍稍舒展了些,温言开口:“准。”
工部左侍郎恭敬而隐隐激动地开口:“禀皇上,前些日皇上命臣等于京城中推广的‘蜂窝煤’已大获成功,据工匠和百姓们所言,蜂窝煤实乃奇物妙物。同木炭木柴对比,同等重量的蜂窝煤,不仅价格低廉,燃烧时更能发出比柴火炭火更多的暖意,且所维系的时间也远胜于木炭木柴。几相对比,此物优点诸多,实乃神物!
臣以为,若天下各地百姓皆能用上这物美价廉的蜂窝煤,日后的冬日,因寒冬而丧命的百姓也会大大减少。”说到最后,工部左侍郎的腰也弯得更深了些,可见其诚挚。
皇帝显然是动容的,忙问:“果真如此?”
“皇上明鉴,臣绝不敢夸大其词,有所欺瞒!”工部左侍郎在四周瞧了瞧,又拱手道:“况朝中诸公家中亦是用上了蜂窝煤,其效果有目共睹,臣又岂敢夸大。”
闻言,皇帝便随便点了几个人询问:“讷亲,岳循,徐成典所言可真?”
徐成典便是上奏的工部左侍郎。
而被点到名的二人当即出列,皆应是。
就连向来老神在在的张廷玉都忍不住站出来说了几句:“启禀皇上,臣亦以为蜂窝煤确乃奇物,如徐侍郎所言,若能推及天下也必将惠及天下百姓,实乃大善啊,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