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正月里,张广泗入川,出其不意,先后收复了大金川所占的毛牛、马桑等地,小金川土司泽旺也闻风投诚,并出兵协同大清攻剿大金川。1
  至此,小金川尽数归入大清治下,大金川收复也指日可待。
  朝臣们亦是欢欣鼓舞,盛赞皇帝的英明和川陕总督张广泗的勇武。
  谁不想在自己还居庙堂之高的时候亲眼看见国土日益广袤,国力日益强盛呢。
  有大臣欢喜地上奏:“皇上,张将军顺利收复小金川,大金川必定闻风丧胆,大势所趋下大金川也必将迅速归降我大清,可见皇上圣明,天佑皇上,天佑大清!”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诸臣立刻响应:“天佑皇上!天佑大清!”
  皇帝却不如他们想的那么乐观,战场之事千变万化,哪儿是一句话说得清的,不过这也是个好的开头就是。
  看着阶陛下躬身的朝臣们,皇帝又不由想到宁欢的话,他微微抬手,肃容道:“得此大捷,朕虽高兴,亦深知此皆是将士们的功劳,爱卿们不必如此,就算要赞,诸位爱卿也当盛赞前线将士们之勇猛才是。”
  先前上奏的大臣微微一僵,有些不明所以。
  但朝臣们都不是傻的,隐隐意识到皇上心思的转变。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便再度齐声道:“皇上英明!”
  皇帝牵了牵唇角,知道此风不是这么容易转变的,倒也没急于求成。
  他又扬起手中的奏折,笑道:“诸卿可知,此次大捷除了将士们神勇,还另有一重要原因?”
  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一头雾水。
  但站在前面的几位,不约而同地摩挲了一番袖口,或者说袖子里的那件衣裳,隐隐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皇帝也不卖关子,含笑道:“张广泗在上奏中说,若是往年,正月的西川严寒,他绝不会命穿着累赘臃肿的将士突袭金川,此举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绝非上策。然则今年将士们得了新制的毛衣毛裤,毛衣保暖且轻薄,将士们得以轻装上阵,大大有利于作战,如此出其不意突袭金川,才有今日的捷报。”
  “诸卿呐,张广泗和副将在奏折中可是对毛衣此物的大功赞不绝口啊。”皇帝再度扬了扬手中的奏折,又将奏折递给李玉。
  李玉会意地双手奉着,带下去交由大臣们传阅。
  朝臣们自然是相信的,但还是依着皇上的意思草草看了一遍张广泗的上奏。
  一看,便知皇上都说得轻了,岂是赞不绝口,张广泗那意思都要将毛衣和毛衣的创造者夸上天去了。
  最为机敏的大臣已然眼观鼻鼻观心地垂下头去,默默等着皇上出招。
  传阅完张广泗的奏章后,朝臣中间便推出一人,躬身拜道:“毛衣此物确实精妙,如今更是让我大清大捷,臣等拜服。”
  皇帝颔首,道:“看来诸卿都认可毛衣的大用,朕以为,此次大捷,此物亦有大功。”
  下首的某些人似乎意识到什么,正欲上奏说些什么,徐成典却抢先一步地出列。
  徐侍郎上奏言:“皇上圣明,微臣依稀记得此物亦是令嫔娘娘所制,娘娘大善大德,不仅研制出蜂窝煤造福天下百姓,如今更是以毛衣一物大破敌军,臣以为,令嫔娘娘有不世之功,皇上封赏张将军,也更要封赏令嫔娘娘。”
  此话很是中肯,朝臣们自然不会反对,纷纷同意:“臣附议!”
  皇帝面露满意之色,唇畔含笑道:“朕以为然,令嫔先前制出蜂窝煤却不要封赏,已是仁善之至,如今制出的毛衣更是立此大功,先前便罢了,如今朕亦以为必须大力嘉奖令嫔。否则有功者而无赏,日后还有人愿意为百姓做事吗?”
  “皇上圣明!”朝臣们对此依然认可,无话可说。
  “不知皇上想如何嘉奖令嫔?”朝臣中央探出一人小心试探。
  皇帝淡然道:“金银布帛上次已然赏过,且此番令嫔的功劳不吝于上次,再赏同样的东西未免不够心诚,是以,朕欲晋令嫔为妃,以彰其功。”
  皇帝话音落下,朝堂霎时炸开了锅,一片哗然。
  一半朝臣拜服道:“皇上圣明!”这其中多是武将。
  而另一半以宗亲为首的朝臣则是大惊,忙劝道:“皇上三思!”
  其中一位宗亲大臣吉哈里顶住压力,出列上奏:“皇上三思,令嫔纵有功,然则并未诞育皇嗣,无子而封妃实在有违常理!还望皇上三思!”
  皇帝平静道:“卿所言,所谓有子方可封妃的常理,乃是圣祖后宫中的汉女嫔妃所依,然令嫔乃满洲正黄旗出身,与此何干?”
  吉哈里被皇帝一噎,深深感叹皇上脸皮之厚。令嫔明明是包衣出身,若非皇上为她抬旗,她哪儿做得了正儿八经的满洲上三旗人,如今倒成了皇上拿来堵他们的借口了。
  他正欲再辨,又有一名武将出列。
  “皇上,臣有本启奏。”
  吉哈里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生气,但他顺心趁机缩回队列中,极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皇上对宗亲不满已久,若非逼不得已他是真不愿当这个出头鸟。
  皇帝瞥了吉哈里一眼,倒也没说什么。
  他准了武将上奏。
  武将便言:“臣附议皇上晋令嫔娘娘为妃。”
  霎时有人骚动起来,皇帝轻飘飘地看了他们一眼,躁动的朝臣霎时乖乖低下头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