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皇帝示意他接着说。
  武将道:“只因臣以为毛衣此物的大功恐怕不仅在于大小金川一役。依臣愚见,此物是否同样可用于北面与准噶尔作战的将士们身上。”
  话音落下,朝堂上又是一阵哗然。
  准噶尔踞于北方,又一向贼胆包天对大清虎视眈眈,是历代皇帝头疼的一大祸害。
  但也如武将所言,准噶尔地处北境严寒之地,以重骑兵为长,所以每到冬日,骑兵更加沉重的重甲也是两边头疼之事。如今大清有了毛衣,重骑兵在冬日也能轻装上阵,也不是不能学打金川一样,冬日里来个出其不意。别忘了,大清也是马背上打下的天下,论起骑兵来绝不输准噶尔。
  如此浅显的道理,显然朝臣们都能领悟到。
  一阵议论后,朝堂上便逐渐安静下来,众人脸上都严肃起来。
  比起准噶尔这个国之心腹大患,皇上要封赏他后宫一个嫔妃的事显然很是不值一提。
  皇帝显然早就预料到这一出,但他面上还是做眼前一亮的模样。
  他一抚掌:“爱卿所言甚是,如此看来,毛衣的功劳怕是远不止于今日大小金川一役,令妃之功当之无愧!”
  皇帝都直接改口称令妃,足见其心志之坚。
  宗亲觉罗们意欲再言,有几个武将便直白地打量了他们一番,而后毫不客气地嗤笑道:“几位大人上奏之前不如先将身上穿的毛衣脱了,这样还更有底气些。如今您几位穿着娘娘研制出的东西,却说着如此狼心狗肺之话,我都替几位大人臊得慌。”
  话音落下,其余的武将毫无顾忌地大笑:“说得好!”
  “就是就是!脸皮未免太厚。”
  宗亲觉罗们作为宗室,和皇上沾亲带故,何时受过这样直白的羞辱,霎时涨得脸色通红:“你……你们……”
  他们想找皇上做主却又不敢,毕竟他们便是最反对皇上晋封令嫔的那帮人。
  皇帝眸中不着痕迹地划过一丝笑意,面上却肃然:“好了,朕意已决,此事无须再议。”
  大势已去,再无人敢提出反对意见。
  其实听闻皇帝亲自在朝中说出晋封的事时,宗亲们便知道皇帝怕是心意已决。其实皇上若是在后宫中直接下旨,他们也做不了什么,毕竟等他们上奏的时候早就晚了。但皇上偏偏要在朝上提出,宗亲们虽然疑惑皇上何必多此一举,但也抓住机会“行使职责”。
  他们也是不得不反对,毕竟令嫔一个曾经出身包衣的汉姓女,如今入宫不过一年多便已一路扶摇直上,不仅抬旗出了包衣,还从贵人一跃成了令妃。如此前朝从未有过之事,宗亲们作为宗室理应规劝皇上恪守祖宗家法,就算皇上不同意,他们也得摆明自己的立场,让皇上不能无所顾忌。
  谁知这次倒是被一帮武将给羞辱得彻底,这帮武将真是有奶就是娘,呸!宗亲们郁郁地在心中唾骂。
  但无论如何,此刻已是大势所趋,朝堂诸公皆是一拜:“皇上圣明!”
  *
  令嫔封妃的消息传入后宫自是引起一番波澜。
  后宫众人心中如何复杂自是不必说。
  娴贵妃的承乾宫这回是彻底忍不住,噼里啪啦地不知砸了多少好东西。
  发泄过后却依旧要端起协理六宫贵妃的架子,同后宫其他嫔妃一般,送了不少贺礼去永寿宫。
  有这么件事,承乾宫中又是哭又是闹,喧闹得不得了。
  宁欢得知消息时,正在永寿宫中挑宫女。
  八旗选秀是三年选一次,但宫女的引见却是每年都有的。
  正好乾隆十年通过引见的宫女,在宫女所学好规矩了,内务府便送人来让宁欢挑一个。
  内务府总管吴玉刚来,圆盛便喜气洋洋地跑来报信了。
  “皇上口谕,请娘娘接旨。”
  宁欢站在院落中有些不明所以,却还是跪下去。
  永寿宫的宫人和内务府带来的人也跟着呼啦啦跪下了。
  “永寿宫令嫔聪敏仁善,于金川之役有大功,兹晋尔为令妃,钦哉。”
  因只是口谕,便简洁了些,正式的圣旨会在册封礼上重新晓谕六宫。
  宁欢却是愣愣地跪在原地。
  什么?令妃?她又升了?
  圆盛见此,下意识想扶起她,这位祖宗在皇上面前可是连皇上都舍不得她跪的,如若不是此刻人太多,他恨不得让这位祖宗坐着接旨,万一在地上冻坏了怎么办,皇上不得剥了他的皮。
  但众目睽睽之下,圆盛不敢太过,便只能连忙提醒道:“令妃娘娘?”
  宁欢回过神来,端起笑意:“臣妾谢皇上恩典!”
  圆盛松了口气,连忙将她扶起来:“娘娘快起来,当心冻着。”
  宁欢笑了笑。
  圆盛扶起她后,又连忙拱手行礼:“奴才恭喜娘娘,贺喜娘娘!”
  永寿宫庭院中所有的人都会意地一同恭贺:“奴才恭喜令妃娘娘,贺喜令妃娘娘!”
  玉棠玉琼和圆团儿站在后面亦是激动得不行。
  主子封妃了,晋封才一年多主子便封妃了!他们相信主子的福泽远不止今日!
  连内务府的总管太监都是红光满面的,心想这时间来得好啊,必定少不了赏赐。
  宁欢面上含笑:“都免礼罢。”
  她一挥手,玉棠会意地将本来准备给吴玉的赏银给了圆盛:“辛苦圆盛公公跑这一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