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经此一事,宫中上至嫔妃,下至宫人,再度深刻而清晰地认识到令贵妃在皇上心中、在紫禁城中的地位。
  这两个月因为令贵妃不愉,皇上的心情便也不愉,宫里宫外折了不少人。可等令贵妃心情好了,她却依然是那个尊贵傲然,宠冠后宫的令贵妃,丝毫不受影响。
  皇上待令贵妃的纵容和爱护,几乎是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怕是这宫里所有嫔妃加起来,都不及令贵妃得到的帝宠的十之一二。
  有尊荣的位分权力,又有盛宠不衰的君恩,令贵妃的确如皇上所说,是这宫中最尊贵的贵妃,无人能及。
  第267章
  勤政亲贤,朝议。
  商讨完今日的大小政务,并最后决定完毕后,皇帝淡声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本启奏?”
  朝臣们有的老神在在,有的互相看了一眼,而后都沉默下来。
  今日大概是无事了。
  此刻,却忽然有一位朝臣出列上奏:“皇上,臣有本启奏。”
  皇帝神色如常,道:“何事上奏?”
  朝臣躬身道:“臣近闻皇上近日大封六宫,实乃喜事一桩,然自辉发那拉氏殁后,后宫已多月无主,臣请皇上早日再册皇贵妃,安定后宫,来日也好正本坤仪。”
  听到朝臣所奏,原本老神在在的大臣们顿时来了精神,目光炯炯地看着龙椅上的皇帝。
  孝贤皇后孝期将出,此次册立的皇贵妃,可是真真正正地关乎新后人选,这可是将来的大清皇后,一国之母,如何不让朝臣们上心。
  若非顾忌着皇上当年的话和手段,他们甚至想直接请立皇后了。
  皇帝不置可否,只道:“众爱卿以为如何?”
  册立皇贵妃,也算是变相地选出新后人选,是以,这就不仅只是后宫之事了。继立国母的大事,无论朝臣们的意见重要与否,明面儿上皇帝还是得和他们在朝堂上商讨一番。
  阶下的朝臣们自然是附和:“吴大人所言极是,臣等附议。”
  见此,皇帝的神色不辨喜怒,只淡淡道:“既是如此,众位爱卿可有建言?”
  一听这话,众臣反而有些迟疑了,只因如今皇上的后宫,竟实在挑不出合适的人来。
  皇上后宫中最尊贵的是两位贵妃,这两位贵妃都诞有皇嗣,可这最尊贵的两位贵妃偏偏都出身不显!
  令贵妃虽已被皇上抬旗入镶黄旗满洲,但她曾出身汉姓包衣也是事实,纯贵妃甚至是纯正的汉女出身。
  至于下面的,竟也只剩三位妃位。
  庆妃这个无子的汉女便不必说了,嘉妃倒是有皇子,可嘉妃有朝鲜血统,亦是包衣出身,如此一来,她的出身甚至还不如令贵妃。再者,嘉妃若是成了新后,她的四阿哥便是嫡子,而四阿哥前面的阿哥们也都废了,如此一来四阿哥便算是既嫡既长,自然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可大臣们一向认为附属小国的血脉,怎配继承天.朝大统,是以嘉妃的身份一向是个尴尬事儿。
  至于下一位舒妃,那倒是正统的满洲血脉,可惜舒妃一向不得皇上喜爱,也无子,一直都被头上的两位贵妃压得死死的,唯一的优势便只剩出身了。
  至于再下面的嫔位们,无宠的无宠,无子的无子,除了一个蒙古出身的颖嫔,出身也没有显赫的,可是立蒙古的颖嫔,还不如立满洲血统的舒妃,是以也就没必要考虑颖嫔。
  其实朝臣们也不是傻的,在除了庆妃外的这四位嫔妃中,皇上到底属意谁做皇贵妃甚至新后,他们心中早就有底。
  一路扶持这么多年,连旗属都提前抬到了一向属于后族的镶黄旗满洲,皇上的心思简直是昭然若揭。
  可知道归知道,一向守着祖宗规矩的满洲大臣们心中就是百般不乐意,毕竟那位到底是个有汉人血统的女子,大清何时出过汉人皇后。
  底下的朝臣们沉默了片刻,皇帝也看了他们片刻。
  皇帝平淡道:“众卿可是并无人选举荐?”
  一听这话,一部分朝臣暗道不好,若是无人举荐,皇上怕是直接都不必再理会他们,便定下新后人选了。
  宗亲和满洲亲贵们们来回对视一眼,便有一人急急出列:“启禀皇上,臣以为舒妃娘娘出自叶赫那拉氏,乃我满洲正统血脉,出身高贵,又一向性善娴淑,臣请立舒妃娘娘为皇贵妃!”
  有人往暗涌的油锅里滴了第一滴水,整个油锅自然瞬间热闹地炸起来。
  霎时便有人反对:“阿尔敦大人此言差矣,舒妃娘娘虽出身叶赫那拉氏,却并未诞育皇嗣,如何能越过两位贵妃担得皇贵妃之位!”
  另一位满洲亲贵霎时反驳:“当日的辉发那拉氏亦并未诞育皇嗣,最终仍被册为皇贵妃,舒妃娘娘的出身甚至远胜辉发那拉氏,如何当不得皇贵妃!”
  又有人反驳:“辉发那拉氏乃是世宗皇帝亲赐皇上的侧福晋,自潜邸便陪伴皇上,无论是身份资历还是情分,都远胜舒妃许多,然舒妃却是多年后选秀入宫,自然不能以当日的辉发那拉氏比之。”
  “臣附议,舒妃娘娘无子,又只是妃位,不宜越阶立为皇贵妃!”
  “皇上,臣以为,纯贵妃娘娘身份尊贵,又诞育皇子,当立纯贵妃娘娘为皇贵妃!”
  “皇上,臣反对!纯贵妃虽有子,却只是汉女出身,万万不可立纯贵妃为皇贵妃啊!”
  “皇上素来提倡满蒙汉一家亲,更图大人是对皇上的圣意有所质疑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