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因此第二日练过大字,胤礽便在宫女的伺候下换了一身常服,坐在马车上跟着康熙出宫。
  马车舒适宽敞,但胤礽却是个着急下车的人,多次想要掀开马车的帘子,去瞧外面的世界。
  不过看到汗阿玛在马车上也拿着书本手不释卷的模样,胤礽挣扎了几次,也拿起一本幼学琼林,试图自己阅读。
  “我们今日去看杂耍。”康熙牵着胤礽的手,走入距离紫禁城最近的一家戏园中。
  临近年关,大街上有不少小商小贩都在摆摊卖东西,虽然胤礽出宫身边带着不少护卫,但康熙仍旧不放心,并不准备让胤礽去人群中寻找乐子。
  能出宫已经足够让胤礽开心,因此即便是戏园子看杂耍依旧让胤礽活力满满。
  这戏园子开在皇城附近,平日里能够过来的都是一些八旗子弟,因此康熙并没有隐藏身份的打算,直接进了三楼最好的包间。
  这包间是戏园子常年为康熙预留的,因此康熙进去没多久,便有不少朝臣闻风而动。
  因此包间里便形成了一副较为奇怪的场景。
  胤礽坐在最佳位置上如痴如醉地观看杂耍,时不时因为杂耍的惊险动作而发出惊呼。
  而康熙则坐在后方面见朝臣。
  两人互不打扰,各自都有事情可做。
  再次将胤礽的注意力从戏法上转移出来,是新来的朝臣。
  胤礽觉得有些面熟,但尚未想起来到底是哪家的人。
  便听到跟在朝臣身边的一个小孩开口,“儿子给汗阿玛请安。”
  听到小孩请安时的称呼,胤礽的视线顿时锁定在对方身上。
  这就是那个自己很少见面的兄长。
  第8章
  胤禔一直寄养在宫外,除了年节和生辰很少回宫。
  因此胤礽虽然一直都知道自己有一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哥哥,但并无什么印象。
  因此在胤礽眼中,这是第一次看到胤禔。
  “太子殿下。”感受到胤礽好奇的目光,胤禔也转身问好,随后又满心欢喜地看向康熙。
  胤禔虽然一直被养在外家,但对于康熙的孺慕之情并不少。
  尤其是这几日听到舅舅说起自己已经开蒙立住,想来要回宫读书的消息后,胤禔更是激动。
  今日能够在戏园子里碰到汗阿玛纯属于意外,因此更加抓住机会。
  而康熙在面对长久未见的儿子时,也满心欢喜。
  尤其是在听到胤禔说自己已经开始习武,汉学蒙语都已经启蒙的时候,更是对纳兰明珠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
  明珠善武,其子容若喜爱汉学,用来给胤禔启蒙已经足够了,但底蕴到底是不足。
  “待年关过后,胤禔便不用出宫了,朕已经选好了习文习武的师父,日后的胤禔便留在宫中。”
  “儿子遵旨,多谢汗阿玛。”胤禔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一下,看起来要比方才活泼不少。
  “你们兄弟二人经久未见,想来也有许多话想要说,不妨做到前面边看边说。”关心完儿子的生活,康熙并未让明珠离开,如今吴军内乱,对于清廷是个大好的机会,康熙留下明珠,也是想看看明珠对此时的局势如何判断。
  “汗阿玛。”胤礽对于这个兄长十分好奇,时不时偷偷看上一眼,在听到康熙安排胤禔读书的事情后,更是直接发问,“那过了年节之后,保成便同兄长一起读书吗?”
  胤禔听到胤礽的问题,下意识去看明珠。
  明珠笑着,面上看不出任何变化。
  “你想同兄长一起读书?”康熙看着胤礽,眼中也在思索。
  按照以往的规矩,每个皇子都应该有不同的老师。
  康熙配给胤礽的师父,自然是大清学时最好的人。
  胤礽沉默片刻,抬头去看比自己高了半头的胤禔,“愿意,胤礽想要同兄长一同读书。”、
  在小娜偶尔播放的视频中,都是很多人坐在一起,他们相互之间都是同学关系很好。
  若是他同胤禔也能一起读书,那他们不仅是兄弟,还会是同学,关系肯定会更好。
  “保清呢?”康熙将视线落在胤禔身上。
  “儿子愿意。”胤禔悄悄看了一眼胤礽,也给出肯定的答案。
  随后又说道:“太子弟弟比我年幼,若是一起读书,保清定然会时时照顾太子弟弟的。”
  同太子一同读书有利有弊,这些明珠早前便同胤禔分析过,胤禔心中都清楚。
  “我们保清是个好哥哥,小小年纪便知道照顾弟弟。”看到兄弟友爱,康熙笑了起来,“既然你们兄弟二人愿意,日后便一起读书。”
  胤礽的年纪虽然小一些,但如今启蒙的速度并不慢。
  况且如今前朝日益繁忙,若是不及时为胤礽找好师父,读书之事怕是又要再晚上一些时候。
  “既然你们兄弟二人愿意,朕便让你们得偿所愿。”
  明珠站在一旁,听到康熙这么痛快地下令,眼球微微一动,又顺应康熙方才的意思,将两位阿哥夸赞了一遍。
  而胤礽还记着胤禔照顾自己的那句话。
  “兄长放心,孤虽然年幼,但汉学已经学到《幼学琼林》,满语蒙语的课业也并未落下,孤虽是弟弟但在学习上并不需要兄长故意迁就于孤。”胤礽的小身板挺得直直的。
  方才汗阿玛询问胤禔启蒙学习的时候,胤礽便已经竖起小耳朵旁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