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房间中没有点灯,父子两人的脸都隐没在黑暗之中,让人看不清楚。
房间之中只有呼吸声清晰可闻。
守在门外的梁九功,从最开始的冷静,如老曾入定一般守在门口,到后来的焦躁不安,时不时张望,却又不敢轻易打扰,将所有来访的大臣都挡在了门外,不许旁人接近一步。
就在梁九功在门外着急转圈圈的时候,房间内的烛光终于亮了起来。
“传膳。”
短短的两个字对于梁九功来说仿佛是什么神仙丹药,整个人重新平静下来,一举一动间充满了太监总管的冷静和胸襟。
胤礽坐在康熙对面,看着康熙面色如常的用膳,一直提着的心才终于放松了一些。
自从讲完大清的未来之后,康熙便一直很平静,没有一丝一毫的情绪表露。
但这种平静在胤礽看来并不算是什么好事,因此一直提心吊胆,再次让小娜检查康熙的身体来确保健康。
“朕无事。”对上胤礽担忧的目光,康熙微微一笑,亲手给胤礽夹菜。
胤礽知道自己从汗阿玛身上看不出什么,只好专心自己面前的膳食,心中却想着这几日让盛京行宫的膳房多做一些败火的事物给汗阿玛,太医也要日日不离身才行。
晚膳过后,胤礽仍旧是不放心的。
只是康熙的神色太过正常,他实在看不出什么。
“夜色晚了,去睡吧。”康熙想要胤礽离开,但此时的胤礽却十分倔强,并没有听从康熙的旨意,仍旧守在康熙身旁,哪怕自己已经开始感到疲惫。
“朕无事,既然不放心,不妨跟朕一起休息。”康熙没有强求胤礽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而是让胤礽在自己身旁躺下。
一炷香后,康熙听着耳边悠长的呼吸声,悄悄睁开眼睛,走了出去。
“陛下。”一直守在外面的梁九功,看到康熙出来后,第一时间站到了康熙身后。
“无事,朕自己走走。”康熙的语气仍旧像往常一样波澜不惊,但是量就用却敏锐察觉到康熙的心情不佳。
只是陛下发令,他不得不从,只能不远不近地跟在康熙身后。
今日父子之间的谈话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康熙虽然知道胤礽身上有独特的秘密,但是具体是如何教导胤礽的,康熙在确保胤礽的安全之后,便不再让胤礽同自己每天汇报,只让胤礽独自学习。
以往的谈话间,康熙能够听出来胤礽对身上神秘东西所教导内容的吹捧,但是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胤礽还小,即便再离开,对于储君的职责还是理解的不够到位,因此会随意将自己的喜好表现出来。
因此康熙一直觉得胤礽身上的东西虽然对于胤礽的成长有帮助,能够让胤礽学习到许多不一样的东西,但是从未想过在胤礽的学习中直接见过大清的未来。
没有一个朝代是长远的,即便自傲于康熙也不觉得自己的大清朝能够一直延续,只是没想到他大清最后的结局竟然会这般惨烈。
他知道胤礽今日这般兴师动众是担心他的身体。
胤礽越是如此,他越是要压制住的自己情绪,至少他身为皇父,不能让胤礽太过担忧。
康熙独自在院中散心半个时辰后,才回到房间之中。
他将胤礽之前在路上交给他的奏折重新拿了出来,在烛火的照耀下看了许久。
盛京祭祖之后,康熙便将水泥一事安排下去。
同时传唤了好几个钦差快马加鞭去各地查看溺婴和童养媳的情况。
而在盛京短暂休息过后,康熙一行人准备启程回京。
回京的路上,有一大半的时间胤礽都是同康熙一起度过的。
胤礽将自己每日从小娜空间中学习到的知识,转述给康熙,父子两人共同学习。
康熙虽然之前觉得胤礽学的这些东西无法真正利民,但是真正学习起来,进度一点都不慢于胤礽,父子两人相互比拼,似乎想要用尽全部心思将小娜空间中知识全部吸收。
回京之后,胤礽和康熙便更加忙碌起来。
胤礽一头扎进了营造司之中,陪着营造司的人一同研究新鲜东西,试图更快更好地改善百姓们的生活。
而康熙也在一点点改变着自己的态度。
回京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重新颁布律令,仔细规定了女子出嫁和男子娶亲时所需要的嫁妆和彩礼,不能过分浪费和奢华。
不能随意买卖自家女儿,更不得溺婴,否则便会有牢狱之灾。
朝中的律令利用加急的方式在第一时间传送到各家各户。
甚至在各地尚未准备的时候,重新开始排查各地的人口。
新的律令一出,朝中的官员们虽然没有什么表示,一切一如往常,但是在民间却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一时间议论纷纷,颇有些人心惶惶的意思。
尤其是伴随律令而来的各种做法,在各地设专门的女子管理处,每家每户一旦有新的女子出生便要立刻抱到管理处之间来。
朝廷甚至专门拨出一批银子,用来教导女幼童。
日后五岁到十岁的女童便不再和村子里一样只农闲和晚间的时候去村子里读书,而是有专门教导他们的地方。
有关女子的一系列变动,自然有许多人看不惯,有人甚至写了文章刊登在报纸上,义正严词批判这个制度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