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林泽回道,“我住砚池斋。”
  雅言、书音这两排斋舍都是靠前面入口的,看来两人入学真的挺早。
  “你那地离讲堂、藏书楼远了些,不过后山景色极美,也能弥补一些遗憾。”严秉文就道。
  林泽表示同意,他从宿舍出发,去讲堂或者上课的教室,比其他三排斋舍要多走十几分钟。而
  第一排、第二排的雅言斋、书音斋最近,去哪都很方便。
  大家不同班,但都是秀才,学习内容都一样,林泽趁机了解不少上课的东西,以及书院夫子们的情况。
  “温夫子善琴,常带我们去后山暮春阁,边抚琴边讲经论道。王夫子检查课业最严,他教《大学》这门课,你要注意些,别被罚抄书……”
  地字甲、乙、丙班的六位夫子各有特色,林泽还没见人,已经通过两人的描述,有了一定的了解。
  与他们两人吃过晚饭,林泽回到宿舍,进门前特意往隔壁卢桂那边看了眼,门还锁着,人没回来。
  放弃了打招呼的想法,进屋把门关好。林泽放下东西,坐在椅子上放空自己。
  明天上午就是两位师兄口中严格的王夫子上的《大学》,林泽决定先去洗个澡,回来马上根据打听到的信息,预习新课。
  晚上学习,是用银子堆出来的,点蜡烛就是烧钞票。而且光线还是不够亮的,长时间这样用眼,林泽担心自己很快就近视。
  于是从空间拿出纸张,把要预习的内容抄写一份,拿进空间去学。
  等明天一早,起床就把预习的笔记抄到书本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昏暗的光线下长时间看书了。
  而且进了空间,没有实体,林泽学起来更加心无旁骛。
  把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再逐字逐句理解,林泽觉得这已经是高考学文言文时最极限的预习法。
  相信夫子无论如何也能看到他的勤快,第一天上课,有什么不对的,也能包容一下。
  第116章 第 116 章 罚抄十次
  月影朦朦, 窗户外有夜风携着竹林的清凉而来,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
  林泽半夜睡得迷迷糊糊,被这动静吵醒,不得不起来关紧, 恍惚间好像听到隔壁斋舍传来呜咽声。
  困得不行, 脑子嗡嗡缺觉, 林泽没有心思管那些,重新躺回床上, 两眼一闭,再睁开已经是枕头底下手机闹钟嗡嗡嗡地震动声。
  一个激灵,鲤鱼打挺似的翻身而起,把手机闹钟按掉放回空间。
  心里肉疼, 第一天到班里上课, 又被严秉文、云远两人说的话所影响。
  林泽昨晚复习完,担心起不来。咬牙把手机带出去, 打开超级省电模式, 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闹钟。
  六点的清晨,打开半边窗户。竹林里朝雾重重, 山石竹树都被遮得严实。
  深秋的冷空气猝不及防涌进来, 林泽赶紧再度把窗户关上, 加穿一件袄子, 去洗漱吃早饭。
  背着书箱一路赶去地字丙班所在的学堂, 林泽穿过圆形门洞, 便来到一处被山石花草环抱的建筑。
  清幽雅趣的江南园林中, 林泽无心观赏,且在这晨光熹微的时辰。学堂前的庭院里,好些人两手背在身后, 慢悠悠走着,嘴里念叨着,看样子是在背书。
  有的则是坐在石凳上,借着光亮低头看书。
  一大早来到,以为自己已经很早,没想到同学已经背书的背书,阅读的阅读。
  林泽感到一股比高三还汹涌的浪潮在向自己席卷而来。
  本来想跟同学打招呼的心思顿时歇了,林泽先进教室,丙班有16个学生,而上一级的乙班有12人,甲班只有5人。
  林泽在严秉文两人口中知道这个人数分配,才明白为什么在大讲堂那里,严秉文说一句自己下次月考就能迁至甲班,大家的神情会复杂,估计有怀疑、有难受、也有羡慕嫉妒。
  甲班是什么水平,林泽也很清楚了,那五人没有意外的话,考举人是很有机会的。
  乙班丙班的就不行了,还需要继续读,至于多少年,全看自己的能力。
  在三个班里,年纪大小不一,但书院不收四十以上的秀才。且入学后,年岁超过四十,一律安排退学。
  夫子们在甲、乙、丙三个班上课的进度和强度都是有所不同。
  林泽将书箱放下,学堂两边的窗户全都打开了,但因为太阳没出来,光线太暗,难怪大家都到外头院子里学习。
  林泽捧着《大学》这本书,自己也在外面找了个自习位小声诵读。
  《大学》这本儒家经典林郁盛教林泽读得很熟,能大致了解整篇整本书的意思,连诵读的韵律都是会的,其余的便来不及学了,所以林泽昨晚先是通篇背诵,再逐字逐句翻译今天要学的第二篇章。
  因为考举人要学的东西很多,所以即使以前把《大学》背得滚瓜烂熟,但时间久了,书本又多,还是会忘记一部分。必须要定期复习,才能保持状态。
  淡黄色的阳关渐渐从枝叶间撒下,清晨的凉气好像被驱散了些,学堂回廊前庄重耐看的贡式门处,一身靛青色道袍的王夫子背着手,出现在檐下。
  眼尖的学子们,先是朝他行礼,然后麻溜回学堂座位,林泽飞快打量这位传闻中严苛的王夫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