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不管有什么事,都无需担忧。
  回到考棚,彻底安心的林泽打开官方赠送的考篮。
  找到两包点心,尝了尝,还行。
  脑子里忍不住想今天的事,结合之前有考生说,“晴天霹雳,佛祖降罪”。
  可以知晓,这种旱雷是不祥之兆。
  但陈辉鸣却说,这是神雷,好像劈中“成”字号舍,是为了打死一只成精的蜈蚣?
  成精?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只蜈蚣很大?
  考棚里有蜈蚣不是怪事,至于是不是大蜈蚣,林泽不好说。
  不过既然太子已经将此事做了定性,那就必须是了。
  简单吃过晚饭,林泽他们竟然还收到了解暑汤。这待遇,真是百年难见。
  品尝汤药,林泽习惯性看向对面的小孩哥,却发现他还躺着不动。
  已经睡很久了……
  第197章 第 197 章 贡院流言
  就在林泽纠纠结要不要想办法弄清楚对面小孩哥的情况时, 人家一个骨碌起身,目不斜视,几乎是瞬间进入科考答题状态。
  像是一台机器被人接通电源,打开运行按钮。
  林泽低头笑了笑, 被小孩哥的状态带动起来, 快速收拾好考棚的东西, 摊开卷纸开始继续答题。
  《五经》题后,是三条判语。
  第一条的案例是县衙官驿有个驿差擅离职守, 将其管辖的官驿当成自己家一样,时而用官驿的地方和物资宴请朋友,或是将官驿厢房给亲戚们住。
  林泽略略想了一会,心里已经有答案。
  根据嘉国律例, 此人应根据情节严重程度, 判鞭笞或者杖责。
  另外林泽还要在前面分析一番,这个行为在律法上有何错处, 极其不良影响。
  第二条判语题目是关于揽纳税粮的。
  嘉国规定, 每年收税粮由本村村长通知下去,并依照县衙册子记载的数额征收。
  这个案例中描述, 有人非常狡猾, 托关系让官吏把收税粮的事交给自己来办。在这个过程中, 这人把自家该交的田亩地税份额按到另一个人的头上, 让自家少交。
  林泽擦干额头和脖颈的汗水, 毛笔轻沾墨汁, 开始写答案——
  【赋税有期, 收粮之责在于村正。苟非村正,勿要越俎代庖。奸民宜杖,官员主犯亦同。】
  林泽一边开始看第三道判语, 一边等墨迹干透。
  【今某甘为卑属,善事上官。负载前趋,不惮东西奔走;趋承任意,巧笑逢迎。】
  典型的违反【禁止迎送】条例,要予以杖责之罪。
  林泽根据答题三部曲,一说明为官清廉的重要性,二是分析此案例中违反的具体律法条例,三是写出该怎么判。
  写完这部分,林泽检查时才发现,这年头真是,犯点什么法都得挨板子,真是……此时坐在硬木板上的屁股隐隐发痛。
  甩甩脑袋,继续看题。
  诏和诰。
  诏是皇帝发布的命令。诰是任命或封赠文武官员。
  这次会试的诏是让考生拟一道汉代时察举茂才廉吏的诏书。
  这种题目的解题步骤,林泽根据考公考编以及夫子们讲过的方法,总结出两大点。
  一、先说明察举茂才廉吏的意义。
  二、说明察举的条件、方法以及对主管官员的要求。
  把上面这两点写出来,林泽觉得已经是个相当完整的答案了。
  而诰这种应用文体解题思路跟上面的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至此,林泽在天黑前已经将题做得只剩最后一道。
  背靠墙壁休息片刻,喝点水,再吃两口干粮,林泽点上蜡烛,把最后一道题答完。
  表这种文体,在科举和真实场景应用中吗,都是用来表衷心、拉拢感情的。
  林泽学的时候,都当一篇抒情散文来学。
  词藻要华丽,句式对仗工整,情绪要渲染到位。
  跟前面写的试帖诗有一定的共同点,只不过表要写得长。
  开头先来一句“臣某言”,结束时大差不差都是用类似“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来结束这篇表文。
  这篇表文林泽写得
  特别久,主要是抠字眼很不容易,加上篇幅又长,修修改改,几遍下来很费时间。
  林泽放下笔时,亥时一刻(十点)的鼓声早已经敲响。
  贡院给的三根蜡烛,全都燃烧殆尽。甚至后面检查的时候,林泽都是借助巷道里的火把亮光以及天上的月光来完成的。
  第二场发生的事情有点多,林泽写完后,并不想第一场那样还有各种情绪起伏。
  这次写完,林泽感觉自己都麻木了,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
  把卷纸收好,东西放整齐,林泽不管自己睡不睡得着,屈膝侧躺。一边抵御蚊虫叮咬,一边努力入睡。
  第二天一到点收卷,林泽也不管别人什么时候交,他直接挂牌子出去。成为他们这批能延迟交卷的人中,头一个离开的。
  刚出贡院,林泽就在他两位族叔的搀扶下,上了柔软舒适的车厢,两眼一闭就是睡。
  从头到尾一句话都不想说,累!
  林郁生本想问问公贡院打旱雷的事,昨儿事情才发生,京都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