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谢宁点点头,两手接过,“我替三妹同你道谢。”
  “宁哥何来如此客套之词。”林泽打趣道。
  谢宁无奈笑了笑,做出请的手势,目送两人乘车离去。
  林郁盛目光温和地看着低头笑的儿子,“三小姐是什么时候认得的?”
  在安庆府时,林郁盛便略有听说这些三小姐。只不过因身份不同,又加男女有别,他并未多留心。
  如今看儿子这模样,林郁盛不得不多问一句。
  林泽倏地一下抬起脸,赶忙解释道,“宁哥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在石潭镇拜师时,三小姐便随恩师一起来的。她性子同宁哥一般,很是随和有礼。”
  林郁盛嗯了声,不多追问。没结果的事,说太多反而对儿子不好。
  “爹,你们中正榜的差遣,何时能有安排下来?”林泽火速转移话题。
  真怕老爹刨根问底,等会他和三小姐不得发展成,因双方门不当、户不对,被家长含泪棒打鸳鸯的戏码。
  林郁盛思忖片刻,摇摇头,“我也不晓得,只听说要等你们殿试后,一块出告示。”
  林泽突然扬起笑脸,把手搭在他爹的肩膀上,“爹,若是我能入翰林院,那咱们爷俩都能留在京都。到时候回桃花坪,把我爷奶、还有妹妹、多福都接过来,全家一起来京都过日子。”
  林郁盛失笑道,“你可真敢想,这一大家子,谁来养活?就算你我在京任职,每月最多二十两。你妹妹的嫁妆都攒不起。”
  林泽顿时坐直身体,自己手里有一大笔钱,但出处不能说,实在憋屈。
  “爹,咱们做买卖挣钱啊。我脑子活泛,等过些日子,琢磨琢磨,保管有路子。”
  林泽想起自己笔记本上很不错的水泥+殡葬项目——水泥墓碑、水泥墓兽、水泥棺材、水泥防盗产品……
  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他自己手握核心配方,怎么想都是挣大钱的买卖呢。
  “你爷奶岁数大,不见得愿意跋山涉水来京都过日子。他们跟村里族人处大半辈子,舍不得。”林郁盛含笑道。
  林泽听完本想说笑一句,突然想起他娘亲,情绪一下子坠落,“爹,咱们什么时候去接我娘他们?”
  族人好些被仓促埋在当时他们甩掉土匪后,暂时停
  留的小山坡。
  那是在柳头县外十来公里处的山坡,地面稀疏的干草,几块不规则的大石头,无数碎石铺就的山包。
  是十六名族人长眠之地,为了防止被人挖动盗取陪葬的东西,大家连块墓碑或是明显的标记物都不曾留下。
  而他的母亲,林泽穿越来之后虽然没有见过。但原身的记忆十分深刻,近乎执念。
  林泽继承了这份情感。
  林郁盛目光一下子暗了,偏过头去,不看儿子。许久之后,方才说道,“柳头县如今不知还是不是咱们嘉国之地。”
  林泽想起当初的情景,整座县城毫无防备,被蛮敌骑兵半夜攻破,死伤无数,前方边境线竟然像是没了一样。
  心里生出许多怨恨,确实,柳头县不一定还在嘉国手里。
  特别是在外敌入侵之际,嘉国的各大势力还内斗争夺皇位。
  父子俩心情沉重,一直到自己院子,都没有再说话。
  “盛哥、泽哥儿,回来了?给,你让叔去抄录的正榜和中正榜名单。”林郁武笑容满面地从屋里拿出两张纸。
  林泽整理好情绪,低头看了看两份名单, “谢谢武叔,我一会回屋看书了。”
  “行,你赶紧去吧,晚上吃竹笋焖鸭肉。”林郁武抬了抬手里的一把干笋,准备拿去去泡着。
  回到自己房间,林泽将手里的名单放一旁,忍不住拿出空间里的笔记本。
  自古以来治理比打下疆土更难,林泽不希望他们柳头县的惨事再次发生,拿起毛笔,将最近的灵感写下来。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林泽根据在这里所学的知识,加上现代时记得的东西,零零总总写了七大点。
  一、大权集中、小权分散。
  让本地少数民族自己人管理自己,但管理者要到京都,获得皇帝任命方可行使权力。
  二、派驻军,将士饷银由中央派发,且比普通地方要多。
  三、改土归流,推行汉化,解决蛮夷割据问题。
  在治理这些地区时,尊重并保持其原有的文化和传统,同时通过教育和政治整合来促进统一和和谐。
  这也是林泽之前在会试‘圣人之教,不肃而成’中提出的方法,“一道同风”。
  四、对蛮夷的上层人物加强控制,首先是 “众建而分其势”,使上层人物相互制约和牵制。其次是厚待边疆蛮夷上层人物,在待遇、名位和礼遇方面予以体现。
  六、是在边境地区传播喇嘛教,发挥宗教聚集人心、清除割据势力,用来教化风俗、绥服边地。
  七、重视边境地区的法治建设,尽量将其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伸了伸僵硬的身体,林泽等仔细又看了看,心里暗下决心。
  如果有一天他被派遣到边境地区执政,或是在朝堂上有话语权。这些措施,一定要搬上台面,好好筹划,去真正落实。
  图书馆管理员果然很难不心怀天下,林泽无奈一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