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八叔公满心满眼的高兴,他离林泽最近,忽的想起什么,带着谨慎又兴奋地问道,“泽哥儿,适才八叔公听得他们喊你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儿子林郁武回家,他没顾得上旁的,只不停地打量几乎一年没见的儿子。
不多时,又听儿子的,赶来族长大哥家。这会子终于想起要问科考的事。
林泽父子俩最近一次寄来的信,只说他们入了国子监。因此村里人都不晓得到底中没中,加上县里没有喜报过来,不免生出许多猜测。
林泽与他爹对视一眼,笑着道,“八叔公,我中了一甲第二名。皇上钦定我为榜眼,赐我进士及第出身。咱们家很快就有一块牌楼啦!”
此话一出,不仅是八叔公,在场除了林泽父子俩,所有人都惊呆了。
真正意义上的惊呆,全都张着嘴巴,两眼发直。
“这、这是榜眼?”林老爷子头一个反应过来,喃喃道。
老太太一把抓住老爷子的手臂,抿紧嘴唇,身体欢喜得发抖。
三位叔公还不大懂一甲、二甲,但是牌楼他们可太懂了!
石潭镇附近读书人多,能见到牌楼的机会比在柳头县多多了。
“咱们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八叔公突然仰头大笑。
挨着老爷子一边坐的三叔公,连忙抓住大哥的另一条手臂,欣喜若狂道,“大哥!真的要改换门庭了!”
五叔公一骨碌下了炕,“泽哥儿,真是榜眼?就比状元公低一名的榜眼?”
林泽非常肯定道,“是,五叔公,您老没听错。”
五叔公顿时喜笑颜开,又看向一旁的林郁盛,“盛哥儿,五叔多嘴,也问你一句。”
林郁盛抱着闺女,眉眼间都是温情,“五叔,我未曾考中进士。不过今年陛下特设中正榜,幸运地考中了。如今在国子监的典籍厅任从八品典簿。虽没有泽哥儿的官位高,也算是在京都有了个去处。”
五叔公拍手叫好,“五叔旁的不懂,还不明白从八品的官吗?那可是比你爹那个九品县尉高。”
五叔公转头对老爷子道,“大哥,别怪我今儿磕碜你。盛哥儿这从八品的京官,可比你当初强得多了。”
老爷子、三叔公、八叔公听得哈哈大笑。
笑完后,老爷子牵着老妻的手,得意道,“那是我的种,比他老子强,是应该的。你看,泽哥儿肯定比他爹强。泽哥儿,是不是?”
林泽忙附和,“爷,你说得一点都没错。皇上已经授我翰林院七品编修的官。”
门口刚从家里提着两个大篮子,准备过来做饭做菜的两位婶子正好听到这话,眼里迸出一股惊喜。
两人对视一眼,决定默默去厨房把活先干好。适才过来前,家里男人已经叮嘱好几回,务必要尽心。
第216章 第 216 章 共庆同喜
回到家的这天晚上, 林泽睡得很迟。第二天一早,天光微亮,他就起床了。
这时辰,林泽家已经非常热闹。
全村几乎都在第一时间, 知道昨天半夜林泽父子俩回乡的消息。
又听说谢太傅安排了十个人、五辆马车送林泽四人回来, 村里人忙坏了, 各家汉子妇女抢着来族长家干活。务必要把这些弟兄们伺候好了。
于是等林泽洗漱完,来到堂屋, 就瞧见车夫和护卫们已经吃饱喝足,和屋里人闲谈。
村里大部分人都没有进来,在院子里忙活,有些想亲眼看看林泽, 只能在外面等他有空。
因为屋里要招待客人, 只有林郁盛并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能在里面陪坐。
“哎,泽哥儿出来了。我竟然有个在京都当大官的侄儿, 老天爷。”曹寡妇两手揣在半新不旧的棉袄子袖口里, 伸着脖子使劲往屋里看。
“曹婶子,适才见到盛大哥你也这句话。”一旁的林葵打趣道。
背着熟睡的娃儿, 林来娣和丈夫林池挨着大伙, 踮起脚往里看。
“葵姑, 叔公们说, 咱村要有牌楼, 真的吗?”林来娣个子矮, 实在看不见什么, 便转头问道。
林池也一脸期待的看向林葵,五叔公定然知晓许多事。昨晚三位叔公都有份接盛哥和泽哥儿,五叔公是林葵的爹, 问她准没错。
“我也不敢说一定有。但泽哥儿中了榜眼,按理是可以起一座进士及第的牌楼。”林葵一开口,就让人觉得见识很广。
因为她不但是五叔公的闺女,更
在这一年里,跟着村里的大小伙子们去做买卖。
林葵挣了银子,给自己置办三亩中等水田,还起了一间泥瓦房,说是留着日后自己随时有地方住。
族里都晓得,外村已经有几个汉子托人问亲。五叔公也做不得主,都得跟闺女说,要她自己点头才行。
林家村如今是能念书的娃子,全送去附近的一家私塾上学认字。全村一边种地,一边做买卖,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可真是了不得,咱们跟着族长一家,就没错。”林来娣边说,边羡慕地看向林葵。
林葵是和离在家的姑娘,曾经村里都少人看不上她,背后指指点点。若不是有五叔公这个爹,估摸着当面说嘴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