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吾家有女初长成。”
林泽感慨道,“是啊,你都长成大姑娘了。咱们来保宁府转眼就是第五个年头,想必桃花坪的族亲们今日也在祭奠先人吧。”
看着亭亭玉立的妹妹,林泽心里当真是满满的成就感。这五年他把妹妹培养得可好了,现在已经是保宁府最大的毛衣工坊的实际话事人,就连身边的如意都成了大管事。
经过前三年的辛苦,林沐这两年已经不需要天天盯着工坊的事务,已经捡起医书、聘请名医教她继续学医术。
林泽也快二十四岁,作为一府通判,他现在日子过得却很清闲。
府衙事务一直是梁万山和沈鹤打理,矿山上的技术、管理团队已经形成一套稳定的运行规则,林泽只需要定期过去巡视查看。
偶尔看书有灵感时得到一种新的化工思路,林泽会召开技术人员专项会议。以至于每次林泽去巡视,山上的工匠们就恨不得围着林泽转,万一召开专项会议,他们又能立大功了。
“这边山上祖坟已经迁得差不多
,阿爷阿奶来信问我何时回家,他们让爹给我相看人家呢。哥,我、我还不想嫁人。”林沐说话时很小声,因为这些话从她一个小姑娘嘴里说出来让人知晓了去,是极其不体面的。
“不想嫁没关系,慢慢找便是,青年才俊多的是。”林泽含笑道,一点不觉得这个要求很过分。
兄妹俩坐车累了,出来简单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随后便回到车厢里继续赶路。
从柳头县进入乌什县后,马车便快上许多,因为财大气粗的朱县令为了让自己的铁器更方便运输,联合大客商一齐修建了条水泥车轨。
“哥,上了水泥车轨就好多了,又稳当又快。比咱们黑山县那条还好。”林沐笑吟吟道。
“铺设乌什县这条水泥车轨前,工匠们已经根据从前的经验改进了许多次,方才能有你说的又快又稳。”林泽耐心解释道。
这里面说起来也有他的功劳,铺设水泥轨道一开始是石头的想法,在实际探索中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的,比如水泥轨道承受重量和反复碾压次数测试,在高昂成本和耐用性上做出一个折中的取舍;轨道的平稳性、平整度如何保证;后期维护工作怎么安排……
既然水泥轨道不是一建好就永无后患的,那么大家就要考虑后期维护成本。最后是林泽提出,使用水泥轨道的人要用他们官府专门定做适配尺寸的车轮,并且要按照路程长短付费使用。虽说花钱让人心疼,但是水泥车轨能让大客商们更快运送大量货品,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有钱的人家也愿意在出门时花这个银子让自己坐马车时更加舒适。因此,水泥车轨虽说投入大,但后续挣钱的能力也是很强的。
如此一来林泽他们就解决了成本问题,也通过这件事和朱家联手开发设计各种适合在水泥轨道上使用的马车。
最近这一年铁矿开采技术迅速提高,林泽和朱存孝已经在尝试制作钢铁车轨。目前虽然还没有商用,但是在他们的矿山上已经使用铁轨进行短距离运输。
“真是期待铁轨,到时候再用上钢铁车轮,咱们怕是一日就能从府城来回柳头县了。”林沐畅想道。
“会的。到时候咱们头一个坐。”林泽作为总设计师之一,在保宁府使用水泥车轨拥有最高的权限。
乌什县有水泥车轨,平谷县也有一条从码头通往黄家庄的纺织工坊群。没错,黄家庄是除了保宁府府城的十里坡纺织工坊外最多纺织机的。已经形成一整条产业链,有染坊、织坊、绣坊等等…保证一件衣服从原料变成成衣的所有流程都能找到对应的工坊进行加工。
这个规划是林泽亲自做的,县令钱昌平因此捞了个大功绩调到京都工部担任织染所的七品主事。虽说仍是七品官,但京官的含金量可不是一个小小的边缘州府县令可以比拟的。
钱昌平的事直接让所有吏目红了眼,谁都知道他是阴差阳错榜上了林泽这棵大树,老老实实听着林泽的话,把黄家庄的事办好。
这不,短短三年就一飞冲天,直接进了工部。有心人都知道,林泽来担任通判前正是在工部混的。钱昌平升迁去的还是老上司林泽的地盘,前程哪里用得着担忧的?
因为林泽在保宁府的名气太大,因而这次外出扮作富商掩饰身份。否则一旦被人知晓,方圆几十米全是人头,围得水泄不通,根本没法走。
俨然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红人。
有了水泥车轨,林泽从乌什县到平谷县再到府城,一共才花了一天时间。
马车车队缓缓驶入通判府后门,回到自己家意味着终于可以好好休息。
“老爷,虞校尉求见。”林泽刚坐下没多久,管家前来通传。
“请他进来吧。”林泽喝口小厮刚端上的热茶,放下茶杯后轻抚下巴处的胡须。
林泽是两年前开始蓄须的,颔下几缕胡须,是林泽长期实践亲自修剪的,疏朗有致,为他增添了一抹令人信服的成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