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听到李莲的话,陈池青心中不由的就是一沉,难道爹爹他们被匈奴抓住了!
  想到这陈池青一下就慌了,他不自觉的握了握手里的刀,刀似乎也感受到了陈池青的焦虑。
  立刻就给陈池青传去无穷的力量,感受着身体的强大力量,陈池青才稍稍安定许多,
  有老祖宗在,何愁救不出家人!
  想罢陈池青立刻开口问道:“你看到他们往那个方向走了没有。”
  李莲听到这,他忙点头,急切开口道:
  “我看到了,那些抓人的匈奴队伍往草原走去了,还有一批应该去了别的村子。但我不知道他们去了那个村子。”
  得到了大概的方向,陈池青别起刀和李莲他们道别一句,就准备前往草原。
  李谷看着眼前的陈池青一脸决然地准备独自前往那危险之地去营救自己的家人,
  心中不由得一紧,他想也没想便如离弦之箭一般猛地冲上前去,一把紧紧地抓住了陈池青的手腕。
  只见李谷眉头紧皱,满脸焦急之色,他张开嘴巴大声劝说道:
  “陈兄,你莫不是疯了不成?难道你真打算独自一人前去救你的家人吗?
  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啊!听我一句劝,咱们还是赶紧进城去报官吧,让那些衙门里的大人来处此事才最为妥当啊!
  他们有人手、有武器,肯定比咱俩单枪匹马地去冒险要强得多呀!”
  说着,李谷用力地摇了摇头,似乎想要将陈池青那疯狂的念头从他脑海中驱赶出去。
  听到李谷的话,陈池青不禁微微一怔,
  随后缓缓地转过头,正眼看向他,目光中带着一丝疑惑与探究,心里暗自思忖着,
  眼前这家伙究竟是真傻还是在装傻?
  他难道就没考虑过,朝廷怎会没有派人驻守边境?
  匈奴都已然打到他们村子了,这无疑意味着边境城防已然被攻破。
  陈池青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从前,爷爷常常提及那些过往当兵的事。
  他记得爷爷说过,通常边境城一旦沦陷,那些当官的往往会最先得到消息。
  那些个小官或许还会在原地逗留些许时日,可那些高官呢?怕是听闻风声,早就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在这种时候还想着去报官?简直是荒谬至极,又能到哪里去报官呢?
  陈池青上下打量着李谷,瞧他那身读书人标志性的长衫,心里便明白了几分,
  这大概和自己的二哥一样,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如此想来,他不知道这些事情倒也不足为奇。
  二哥便是如此,整日沉浸在书海之中,对世间这些俗事仿若隔世,在他们的认知里,仿佛除了圣贤书中的道,再无其他事物值得关注。
  念及此处,陈池青也觉得没必要与李谷过多地解释这些繁杂之事。
  他微微抬起手,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刀把,感受到汹涌的力量传来,陈池青不禁微微一笑。
  旋即,他身形一转,快步朝着旁边那棵枯树走去。
  只见他猛地挥出一拳,拳风呼啸,如同一头猎豹扑食一般迅猛。
  紧接着,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那棵枯树竟在他这刚猛的一拳之下,应声倒下,扬起一片尘土。
  李谷李莲两兄哥一下就被这恐怖的一幕吓呆在原地,直到陈池青走远,他们才回过神来。
  陈池青一路朝着草原的方向赶去,不敢有一丝停留,
  根据李莲的话,他才知道自己原来睡了这么久,也不知道那批匈奴人走到了哪里。
  走进草原,陈池青看到地上的脚印,心中不禁庆幸,不用盲目的找,真是太好了。
  只见地上那密密麻麻的脚印,一眼望去简直数不胜数!
  经过一番细致入微的观察,陈池青发现其中既有马蹄印,又有人的足迹。
  进一步分辨后,他更是心中了然:原来这骑马之人不过寥寥十数而已,但那徒步行走者竟然估摸要有数百人之多!
  如此众多的人数,想必他们行进的速度定然不会太快。想到此处,陈池青立刻握住刀柄,熟悉且强大的力量传来,陈池青一下就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
  第112章提刀的杀神(10)
  陈池青赶了一天的路,直到晚上,才堪堪赶上了匈奴的队伍。
  他悄然躲在一座小丘之后,目光如炬,死死地盯着前方百米开外那几处闪烁不定的火堆。
  借着火光,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眦欲裂:一群匈奴人围坐在一起,发出令人胆寒的狂笑声。
  而在他们面前,几个年轻的哥儿被剥去了衣物,赤身裸体地在冰冷的夜风中瑟瑟发抖,他们的脸上满是惊恐与屈辱,被迫扭动着身躯跳舞。
  旁边,几个身形单薄的家人被匈奴人的长刀架在脖子上,利刃寒光闪烁,只要稍一动弹,便会血溅当场。
  陈池青的双手紧紧握拳,指节泛白,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他甚至感觉不到疼痛。
  尽管相隔甚远,可那一幕幕惨象却如尖针般刺进他的双眼。他不敢想象,要是自己的亲人也在里面遭受这样的折磨和屈辱,
  他极力地平复着自己汹涌澎湃的内心,许久之后,紊乱的呼吸才渐渐平稳,脑海中也迅速构思好了应对之策。
  抬眼望去,对面的敌人数量远远超过自己,粗略一数,匈奴人竟有三十多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