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皇上觉得如懿不可理喻,还沽名钓誉。
他心里烦死了。
金玉研看穿了皇上的烦躁,善解人意的开口:“我看娴嫔头上日日戴着玫瑰簪子,早就觉得她喜爱梅花的心不真了,如今听了皇上的话,更觉得娴嫔往日喜爱梅花,不过是故作清高。”
这话说到皇上心里去了。
如懿道:“这玫瑰簪子是皇上所赐,所以我才每日戴着,和我喜爱梅花有什么关系。”
金玉研继续讽刺:“瞧娴嫔满头珠翠,却无一朵梅花样式,想来你对梅花的喜爱,也只是叶公好龙罢了。”
如懿冷冷反驳:“嘉妃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的心思。”
皇上懒得听大家争吵,他烦躁的说:“娴嫔,你别矫情了,一朵花而已,谁喜欢又能怎样。”
如懿听到皇上众目睽睽之下说她矫情,感觉都要坐不住了,她气的想晕倒。
这时就听,又一个声音响起。
第115章 娴嫔是有些失心疯了
太后实在听不下去如懿的辩解了,她心里烦的要命。
于是她一锤定音说道:“哀家看娴嫔是有些失心疯了,快把她送回院子,一场好好的家宴,都快被她搅和完了。”
如懿闻言几乎要流下泪来,太后这样毫无不留情的说她,让她颜面尽失。
她自认为,对于太后,她做到了恭敬顺从,她不懂太后为什么要这样对她。
夺走她的璟兕给陆沐萍不算,今日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她疯癫。
但是很快,她就想到了关键之处,她想到了陆沐萍进宫的时间。
心里怀疑,太后如此对她,或许是因为陆沐萍是太后的人。
这样一来,今日的事也可以解释的通了。
如懿觉得,今日的献艺说不准是太后安排的,所以她才见不得自已出言说陆沐萍的不是。
思及此处,一切都明了了。
如懿欲和太后解释,她只是看不惯令妃,并不是有意针对陆沐萍。
都是因为陆沐萍和魏嬿婉交好她才多说了陆沐萍几句,今日只是赶巧了。
但是没有人愿意听她的废话。
因为皇上听到了太后的话,几乎是瞬间,就同意了她的说法。
随后如懿就被李玉带回了下榻之处。
那边家宴没有如懿,气氛逐渐好转。
太后她们夸赞着陆沐萍的节目有巧思,还赏赐了陆沐萍。
皇上也水到渠成的翻了陆沐萍的绿头牌。
众人齐齐交换目光,知道今日这献艺是成功了。
她们都默默看着陆沐萍。
陆沐萍感激的点头。
从她们的目光中,陆沐萍看出了她们的意思。
她也回了一个眼神:她记得的,慧贵妃点了樱桃肉,愉妃点了蟹粉狮子头,令妃点了松子白鸽,舒妃点了芙蓉糕,等她过几日就做给她们吃感谢大家近日来的辛苦。
南曲戏班还在继续歌舞,众人喝的尽兴,聊的也开心,这场家宴虽然波折,但是也在这一晚圆满结束了。
而如懿被李玉送回院子,一路上他都和如懿保持着距离,微微弯着腰,没有多说一句话。
如懿看着李玉对他防备又疏远的样子,心中不喜。
她觉得李玉是从小伺候皇上的,因此平日对他也是和颜悦色的,上次李玉受罚,她还好意要给他上药来着,虽然这李玉不识好歹拒绝了她,但是她对李玉是充满善意的。
她记起了以前惢心提过,她和李玉是同乡。
有点后悔,当初一气之下不管惢心,让她去了纯贵妃宫里。
这件事情做的太冲动了,她应该宽容一点。
如果惢心还在,凭借她和李玉的交情,自已应该可以得到很多关于皇上的信息。
而且江与彬也心悦惢心。
倘若惢心还在,她可以同时笼络李玉和江与彬,这样她在宫中就不会如现在一样独木难支,李玉也不会对她如此冷淡了。
如懿想着,心里就越发后悔起来,她没想到惢心竟然这么有用。
但是为时已晚,她决定:那就再关心一下李玉吧,他一个人留在宫里,想必也是孤单。
于是,如懿状若无意的开口:“李公公和惢心是同乡吧。”
李玉听到惢心,方才有了回话的意思,他恭敬的回:“回禀娴嫔娘娘,奴才确实和惢心是同乡。”
如懿感慨道:“惢心出宫嫁了江与彬,怕是也回不来了,如此你们倒是见不了面了。”
李玉心里巴不得惢心过的好,一辈子也别回紫禁城。
因此他对如懿的话很是不满,他回:“惢心好不容易嫁了人,回来干嘛呢,奴才又不是什么要紧的人,这面不见也罢。”
如懿惊讶:“你竟然完全不想念惢心吗,虽然她出宫了,但是可以让纯贵妃偶尔喊她回来当值,这样你们也有机会见面。”
李玉听到这话,再次强调:“惢心嫁人,奴才替她高兴,她在宫外过好她的日子就好,奴才并不想见面打扰她。”
李玉听着娴嫔说让惢心偶尔回宫当值的消息就生气,这位娴嫔把他们下人当什么!
当牛马吗?
她是不是觉得,他们是奴才,就天生应该伺候人,一日为奴,终身为奴。
所以即使出宫嫁人了,也得随叫随到,继续诚惶诚恐,感恩戴德的给她为奴为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