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东翁这是……”谋士也一怔,似乎没明白甄应嘉的点在哪。
甄应嘉大笑起来。
贾雨村使的其实就是连环计罢了,估计原本,贾雨村就写密折上京,这会子再送贾赦解释的折子,弄不好就要被新帝当成他们唱双簧。
故意透话给甄家,一是向甄家卖个好,二是由甄家送出去,也能让新帝知道,甄家和贾家是绑死的,关系并不是传言中的冷淡;三也是向新帝表明,他个人谁的人都不是,一心忠于新帝。所以这人心思也真的用尽了。
谋士似乎低头琢磨了一会,才想明白一般,捂掌大笑。
“不愧是东翁啊,这都想得到!学生都琢磨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个中原由。这位贾大人与贾家、东翁都划清关系,果然忠心一片;而此时,东翁送密折,写明原由,破了贾大人之局,弄不好,就是,贾家在沽名钓誉,贾大人忘恩负义;惟有大人在居中调和,不计前嫌。”
“不过是将计就计,让上面知道,贾家与甄家还是一体,想跑没门。”甄应嘉轻叹了一声。轻轻的摇摇头,“京城乱成一团,他们贾家悠哉悠哉的游历四方,这让人怎能气平。”
谋士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其实他也不太明白甄家现在烈火烹油,至当初老姑太太后,又出了一位皇妃,之前有老圣人的看顾,现在新帝的青睐,可是说,这是甄家三、四十年来最好的时候。
而从信中看,三姑娘在宫中颇受宠爱。而大姑娘,二姑娘写回的信也表达,京中各处争相修园,但是皇家对他们家最为关注,连写几条朱批备注,郊外的园子中秋即可是修好,想来夫人年前即可进京与娘娘团聚,这是多么大的恩典与荣耀,为何甄家非要死死的抓住一个贾家?
“不明白?”甄应嘉看谋士的疑惑,又接着问了一句。
“贾家不过只有一个小小的私塾,再说,看着也胆小如鼠!”谋士实话实话,在他看来,贾家现在与江南,与京中四王六公的割裂都是没有必要的。他们家有什么?纵是学堂办得好一点,也改变不了他们家啥也没有的事实。一个啥也没有的家族,还要断六亲,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了。
“胆小如鼠是真,只是说他们只有一个小小的私塾,就小看了。”甄应嘉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轻轻的摇头,看向了远处,但也没有说下去。
贾家有什么?是啊,有时,他也在想贾家有什么。面上什么也没有的人,四王八公惟有贾家全身而退,老圣人不恨,新帝不烦。单这点,就能让各家羡慕嫉妒恨了。
第362章 亮肌肉
此时欧萌萌坐在车里发着呆,刚刚虽说她从容的从人群中走过,但心里却真的打起鼓来。她又回想清虚观打醮一节。自己果然错过了什么!
之前为教女儿,查资料看红学家们各有说辞。但打醮这章有三件事是一致的。一件是元春为何要让他们打三天平安醮;二就是贾家打醮,周边送礼;三,张道士为什么要为宝玉提亲。
原书里说的是,元春出了一百二十两,要打三日平安醮,倒是很奇怪。有人说,元春这是以平安醮为由,让民间忆起荣国公府两代国公的功绩,以提元春在宫中的地位。
欧萌萌当时没多想,但现在处下于红楼的世界里,她不禁会问,元春会这么做吗?一个在宫中十多年,从女官到贵妃,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这里头全都是历练。想想看,当初她一个女孩,在宫中多年,再轻狂,也不至于做这种蠢事。
另一个说法就是,求和。一个宫中的老人,自比外头人更知道宫中的态势。老圣人和新帝之间的斗争,她希望谁赢?当然是自己的丈夫。但是她的家里,全是老圣人的人。夹在中间的元春,自是想让娘家的人回到新帝的阵营中来。这平安醮的用意,就是想拉拢新帝与娘家的关系。不过,家里没有人理解,破了元春的好意。
这个可能性其实之前,欧萌萌觉得比上一个高。更像一个在局中小女人的想法。但是来了之后,她觉得这个可能性更小。
元春能不知道自己娘家这些人,蠢得跟猪一样?出这种哑谜,那不是找刺激?还不如每月逢二、六进宫和他们说清楚,跟着新帝有肉吃。而贾家哪有什么风骨,在元春进宫之后,他们肯跟老圣人才怪,所以元春会特意弄个平安醮来,让他们搞个世纪大和解?
而依着她的想法,一个入宫十年,空有贵妃之位,还有未有子嗣的人,已经26岁了,这时不该是求子吗?打什么平安醮?大热的天,说花钱请他们避暑看戏,都算是个理由。所以曹公的想法,果然非正常人能理解的。
至于说第三个问题,张道士提亲,十五岁,家资颇丰,女儿生得好,张道士就觉得这是天赐的良缘。
而红学家们觉得这红果果的说的就是薛宝钗,于是想到王夫人不在,薛家母女在,于是老太太巧拒了,由此,借宝玉的婚事,贾母与王夫人之间的斗争白热化。
一个借女儿贵妃之势占了上峰,一个占着府中长辈的大势,所以比较而言,两方其实是平手。
但老太太和王夫人在贾家的态势,不就是老圣人与新帝在朝堂之势。一个年老无可奈何花落去了,一个年轻,有后手,随时可以打一记回旋镖,借着儿女,演一出‘似曾相识燕归来’。
所以啊,年老有手段又如何?比不过年轻力壮啊!她都想给那谁写封信了,让他看看,何必呢,退休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