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不用,我先去给老太太请安,还要回张家……”她无力的站起,她还有她的责任和礼仪。
  “行了!”贾瑆拉住了她的手臂,把她按下了,“叫崇大爷给大姑奶奶看看。”
  “大哥!”贾瑗有点尴尬,只能叫道。
  “你也知道,你有大哥了。”贾瑆清了一下嗓子,“歇着吧,下头的事,我来安排。”
  贾瑆自己出去了。
  赵崇刚只敢探头,不敢出来。现在看贾瑆走了,这才出来,号了脉,忙把那药给了贾瑗,“师兄不学医可惜了,这方子对姐姐倒是对症的,快点喝了。”
  “母亲!”贾瑗对着赵崇倒是自在些,忙问道。
  “她也不缺这一碗药。”赵崇又理解错了,以为她在问药,摆了一下手,对下头人说,“加点水,再熬熬,送过来。”
  下头人无语了,却还是下去了。
  贾瑗也就知道意思了,王夫人也就是拖日子,这药不过是滋养身体,让她好睡,能拖得时间长点,药是治病的,又不是治命。这会子真的不差这一碗药。
  贾瑗在赵崇的逼迫下喝了药,就在王夫人侧边的厢房歇着去了。也不知道是药物的作用,还是真的累极了,她一觉竟睡到第二日的清晨,洗漱更衣,出来时,看贾瑆在院子里做着操,看来果然是老太太最喜欢的孩子,做事都有些她的章法。
  他回头看到了贾瑗,也停下。他昨天在这儿守夜,一早大家都起了,这才出来换换气。看到贾瑗出来,点点头,“老太太派人去你婆家,把孩子们接回来了,昨儿孩子们和瑛儿他们睡的,他们很喜欢瑛儿。”
  第450章 面对面
  “谢谢!”贾瑗有点尴尬,也想逃离,之前做姑娘时,也没敢在西院之外的地方歇,这会子,和贾瑆共处一院,怎么能不尴尬。哪怕两边都是下人围着,但传出去了也不好听,对他一礼,赶紧的去看主屋看母亲。
  屋里贾兰在外屋的炕上睡着,边上还有一付铺盖,应该就是贾瑆的,好歹让子孙们传点孝顺的名头。屋里,丫头婆子们已经把王夫人收拾干净,也开窗换了气,室内倒也不太低沉压抑。
  她坐到王夫人的床边,看着母亲苍老的脸。婚前,婚后她都没见她,怕她以为她想问她要嫁妆。现在想想,自己那时也怨恨她了吧?之后,她生了孩子,每次归宁时,还是进来抱给她看看。王夫人要赏点什么,她都笑笑说‘孩子小,给他们也浪费了,太太自己留着顽。’
  每次都来去匆匆。感觉每次进来,都好像是应付差事,她们母女之间好像就没什么话可说了。六年了,整六年时间,她亲手关了她,然后真的到死才后悔吗?
  “姑奶奶,药来了。”一个婆子进来,手上端着药。
  贾瑗让人把王夫人扶着坐起,自己小心的给她喂了药,王夫人没醒,显是药里就是让她沉睡不醒,不然拖不到十五去。像对小孩子一样,药喂完了,她让王夫人伏在她的肩上,轻轻的拍着她的背,让她打了药嗝,这才让人再扶着她躺下。
  贾瑆和贾兰就站在门口看着,贾兰还是有点呆呆的,不过他倒是觉得大姑姑做这些,果然比丫头婆子们做得好。当然,贾瑆似乎知道了贾兰的想法,拍了他的头一下。
  贾瑗一回头,就看到这叔侄俩对着瞪眼。有种大小不良的感觉,不过又有些温暖,贾瑆还是和之前一样顽皮,也知道他没把他自己当外人。进入贾家,是他所愿,也会真的守护贾家吧!
  “老太太这会子该起了,该请安了。”贾瑗替王夫人掖好了被子角,起身言道。
  “你快去上学,过会你娘就要来了。”贾瑆忙和贾兰说道。学里有晨跑,晨跑完了和大家一块用早点。
  虽说贾家也不在意这点早点,但学里有学里的规矩,他们回京之后就开始了地狱式的总结,玩了一年了,你们也该为四月份府试和八月份院试做准备了。
  贾兰哦哦了下,对着贾瑗慌忙的一礼,就跑了出去。远远的,看到院门外,小厮们正着着急,看着他出去,大家一块往外跑。
  “兰儿好像变机灵了。”贾瑗对他笑了笑。
  “哪有傻孩子,之前是被关着了,现在有人管了,李氏也乐得做慈母,自不会做得罪儿子的事。”他们并排走着,现在贾政和贾赦的关系不错,所以东院和荣禧堂和西院荣禧堂一样有一个对称的垂花门,这样,从东院到西院,中间穿过荣禧堂前院就成,不用再跟之前邢夫人去见贾母似的,还要坐车。
  “祖母对太太……”贾瑗想想还是努力的找着话题。现在他是大哥了,他们之间就不该有什么隔阂,她努力表现得平和自然。
  “她身子骨也不行了,太太的事,我们也是你回来了,才透了些她知道。”贾瑆轻声说道。
  贾瑗抬头瞪大了眼睛,不在于母亲的事,而是有点不敢相信,祖母的身体也不行了。
  “其实她的身体早就不成了,不过是任务没完成,不敢死。那日下旨过继后,我去徐州时,她就拉着我说,现在二房有人扛了,她终于不怕死了。”贾瑆想想那时老太太的样子,然后就躺了两日,那时,他真的相信,老太太一个人扛得很辛苦了。所以之后有事,他们父子叔侄商量,尽量只让老太太高兴。
  “是啊,当初看到邸报,也吓了一跳,但马上就安心了,有大哥在,二房终于不怕了。”贾瑗也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虽说不知道为什么皇家要这么做,但是联想之前,贾瑆和昌隆郡主在京中的事,她严重怀疑,只怕是因为昌隆郡主,但是去信祖母父亲,却又没有人给她更多的回复。只说这事于贾家有利,二房终有了顶梁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