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三大爷就是单纯的混津贴了,一个养家的男人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易中海没听,去和二大爷,三大爷商量。二大爷和三大爷怎么会管,除了孩子有人帮忙问功课了外,还有就是,他们也感觉到了可以锁门的好处。
  现在二大妈都能出去转转,而不是天天困在家里了。三大妈不用天天糊纸盒了,她在街道找了个扫地的活,每天忙得好开心。一个月也有十块钱呢!她也是有正式工资可领的人了。
  于是三位大爷在管不了和不想管中,默认了大院慢慢的回归到正常的居住的环境了。
  别小看不锁门这事了,不锁门也许代表了大院的和谐,但在欧萌萌看来,其实弊大于利的。
  之前棒梗被贾张氏教得手脚不干净,除了是教育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这院不让锁门,他去哪家,都没有心理负担。又有易中海的袒护,这让棒梗觉得偷拿别人点东西,不算什么事儿,连挨打都不用。在这种教育和环境的双重纵容下,他都不知道那是错的。他的意识里,大院的,就是他的。若不是欧萌萌过来,欧萌萌都不敢想,棒梗的将来会是什么样了。
  所以这会子就算是棒梗被教好了,谁知道别家的孩子会不会。这种环境,就和温润的环境里容易滋生霉菌一样,只不过那时棒梗的问题更大,把别人家都忽略了。像刘家三个小子,其实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也各有各的问题。阎家的儿女也是,虽说这不能说是不能关门引发的,但也说明,这个大院的管理方式其实还是有问题的。
  而人又都是自私的,谁家那么会那么放心别人,把门户大开的,欢迎人家随便进?这么困难的时期,真的买点啥都要票,真是一颗白菜都损失不起。
  还有就是,不得不说,不上锁门,其实挺恶毒的。就跟刚说的,因为不会真的相信天下无贼,然后又怕易中海上纲上线,于是就把家里的人,给牢牢的钉死在家里了。
  像三大妈,每天就坐家门口糊纸盒子,跟尊佛似的,家里不回人,她连水都不喝。为什么?他们上厕所,得去院外的公厕,跑去跑回总得几分钟吧?他们又在前院,若是谁进去,顺手拿了,谁又知道?
  易中海根本没想过,这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就只想着,造成五号院在他的治下,河清海晏,大家安居乐乐业。却不想,这简直就是旧时老太太的裹脚布,甚至更加恶毒,因为他并没残害你的身体,就直接禁固住了你的灵魂。
  但这些娘们出去了,不说性子变了,但是起码就真的和时代挂上勾了,再不能跟之前一样,易中海说什么样,就什么样了。感觉就像封建的牢笼,一下子被打开后,大家终于开始觉醒,原来我可以说不。
  第64章 读书的作用
  当然这个,欧萌萌就管不着了。因为开学之后,她真的就是早出晚归,过上了披星戴月的忙碌人生。
  她除了一早的饭在家吃外,中餐、晚餐都是秦京如带着小当去送饭。顺便让她看看小槐花,让小槐花还不至于不认识妈妈。然后就让棒梗背着槐花,领着小当回家,秦京如就留在夜校里上学。上完课,再一起回去。真的是一早出去,晚上八、九点才能回。院里如何,她也真的管不着了。
  而秦京如这一段时间在何雨水,娄小蛾的刺激下,再也不用欧萌萌忽悠了,现在读书慢慢的上了轨道。而她看了看,钢铁厂里的技校、中专都不适合她。她喜欢当播音员这样有艺术性的工作。
  欧萌萌纠结了一下,这个还真有,54年就由中央广播事业局创立了一个技术人员训练班,58年更名为京城广播专科学校;五九年升级为京城广播学院。人家也有中专班。而这个学校就是后来著名的中传媒。
  但这个学校在历史上也是命运多舛,当初她也想过,女儿那学渣的属性,要不要去考个艺考。当时艺术类的学校她查了一个遍。
  她比较看好京城的几个学校,因为那会长子在京城,女儿去京城读书比较安全。所以认真的查过!而这家,真的是历经风雨,几经波折,好几次要被停办,然后被合并,再停办,一直到八十年中后期改了名字,才稳了。
  她还是传统的老师,她真的不想支持女儿去学艺术。结果女儿倒好,直接去拍戏了。连学都不上了!也因为这样,她看着秦京如,就有点拦不下去了。
  她能看得出,秦京如真的喜欢这个,自己拦了,即使她将来再平安喜乐,内心也许还是有一块空洞,因为曾经她的梦想并没有实现。主要是,她也怕自己拦不住,万一真的气性大,自己跑了怎么办?
  只能去问人找了招生简章,然后有针对性的让秦京如去借书学习。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她先拿到初中文凭。不然,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
  果然,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秦京如快活的去补初中课程了了。拿的就是何雨水的初中课本,学得那叫一个认真,恨不得像欧萌萌一样,能直接跑到学校去,让老师给她文凭。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而欧萌萌现在每天也手不释卷。把小、初、高三段的课本都拿回来做系统的复习。她之前吃的老本,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还是觉得自己有些滑头的。她又不知道自己要在这儿待多久,也不想用自己的傲慢来忖度这个时代,她老老实实的加入好了。所以她现在教孩子的功夫,自己系统的把课业都捡回来,按着老师的思维重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