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最不可能的后院的住户就是许大茂,他很少回来住,只是留着他那间房罢了。有时来了,也就是吃个饭,就回去。大家关系不错,他的房子在她院子的斜对面。进后院的地方。所以就算把她的院子拆了,她与他无关。
新来的那家外地人,住之前聋老太房子的那家,他们家好像也是钢厂的,家里人口不多,两口子带个孩子,孩子全托,他们两口子就忙工作,所以别看当了好几年的邻居了,欧萌萌都没和他们正式打过招呼。她都怀疑,在路上见到了,他们只怕都认就不出对方。人家有两间,就三口人,人家也不缺门口这点地方。
而住角房的那家有聋老太的后院,人家也挺满意的,主要是可以养鸡,养兔子,种菜,日子一下子就好过了,他们和许大茂就是一条边,离这边也远。
所以后院里,和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相连的,就是刘海中他们家了,他三个儿子,儿子都大了,都要准备。之前,刘海中就和欧萌萌谈,能不能把他家和娄小蛾的角房相连,加盖一间。
欧萌萌看看地方,忙问要不要共墙,如果是共墙,她可能不能答应,因为共墙的,会有安全隐患。
这事,之前刘海中还挺不开心的,但欧萌萌还是特意画图给她看,若是共墙,并不一定能便宜点,只能说,地方会大一点……
反正欧萌萌把刘海中说晕了,他盖房子没有挨上娄小蛾的墙面。欧萌萌还请一个学生的家长,小心的帮他们把隔墙由着娄小蛾房檐保护。
而那间房成了刘海中两口子的卧室,然后之前的堂屋一分为二,成了两间房。但这样,他觉得他还缺一间房。因为他有三个儿子。还有,就是他发现,他加盖的卧室,其实光线是不够的。
娄小蛾他们的房子是老房,门口是带长廊的。而为了光线,晏大爷的在原回廊上设计了玻璃瓦。阳光透过玻璃瓦进入室内,所以娄小蛾和欧萌萌的屋里都黑。但是刘海中家为了大一点,房子是齐平娄小蛾的回廊位置。但因为不能碰她的房檐,于是盖得矮了一点。
他们家的阳光,根本也不是欧萌萌的葡萄架挡的,就是他们全弄在一块,只有门口的巷子这么一点空地,然后引发的压抑感。这个,可能只有在屋顶装琉璃瓦可以改善。不过,他们为了省钱,用的是单位不要的旧石棉瓦,长长一块块的,几片就够了。但这样,也就更压抑了。
第134章 积累人情
欧萌萌第二天去了街道,但是私下的和王主任见的面。王主任倒是没想到,她会来。
“怎么想到过来?”王主任忙过来握手,这几年,他们关系算是很不错了。王主任心里是很在意“秦淮如”的意见与想法的。
比如她主理的肥料厂就是最早从“秦淮如”这儿得到的灵感,现在这厂已经是国营厂了,交给市工业局,里头的工人都一下子从临时工,成了国营厂的工人,把贾大妈都乐得够呛。她从那时,终于转了正式的城市户口,每月有正式的定量,而不是分贾东旭四分之一的粮票了。而那回王主任也有了一次晋升的机会!虽说她没去,但还是感激“秦淮如”的。
而现在,她更感激,因为她没去也是和“秦淮如”有关的。那会机会就在面前,说她不想,也肯定不是真的。不过她还在迟疑,正好碰上晚归的“秦淮如”,两人结伴走了一段。
也是无边际的乱聊,那天正好是秦淮如上夜大回来,王主任还笑,说她难不成想多读点书,好去教中学,高中,不过也是,工资会多点。
那天“秦淮如”只是揉了一下疲惫的脸说,才不,她若是想教高中早去了,留在小学,就是为了孩子,她一是能自己带棒梗的班,盯着儿子的成长,二是,小学事情单纯,她一个寡妇带孩子,身边的事越单纯越好,省得给孩子们找麻烦。
“秦淮如”那天是说者无心,但王主任却是听者有意的,那时还是困难时期,她做生不如做熟,总不能把自己管了十多年的老街坊们弃之不顾。于是诚恳的拒绝了,回来带着群众们生产自救。
等着环境好点了,欧萌萌忙和她说,她不养兔子了,建议街道也别养了,至于老百姓如何,他们自己看着办,但街道不再鼓励了。
王主任也是聪明人,之前那是国家困难,他们生产自救,国家能睁只眼,闭只眼,但是生产生活正常化了,有些事感觉有点过线。肥料厂已经是国营的,负责周边的县市的土地的改造。这与街道无关,但是兔子园还是街道的。
现在大家就都知道,繁殖特别快,他们养了不到一年,街道居民们根本不来换兔子了,反而是要交兔子,来换他们需要的日用品。后来实在太多,于是,街道没法,和肉联厂协议,他们每月都能向肉联厂提供一定数量的兔肉,而兔子皮自然也由他们专业的毛皮工厂来接手。
有了肉联厂,真的多少肉都能收处下去。之前各家养了兔子也舍不得吃,借着街道的渠道,换成钱。这比养鸡取蛋真的收益大得多。这时,“秦淮如”建议她再停了,就有点意思了。
王主任就旁敲侧击娄小蛾,娄小蛾知道个屁,那会她还孕中,不过,她是知道秦家送兔子到街道,要么是换兔子肉,要么是换兔子皮,从没要过钱。说要钱,性质就变了。她也就实话实说了。
王主任立刻在街道开会,统一的思想,就去找上级,要把兔子园也交出去。理由也是现成的,因为那儿也做大了,全街道的人都在养兔子,交给他们兔崽子。摊子太大了,他们是街道,又不是专养兔子的,太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