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于是诸葛亮一比n,自然也就败落了。而且,刘备也不傻,若是他觉得真的有必要,就算幕僚们不同意,他也会支持诸葛亮的。但这回没支持,也不算是真不相信诸葛亮,而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他没钱!
  他们才在荆州安顿下来,所以这会子,他们第一要务就是发展地方的经济。不然,他们怎么招兵,募集粮草?
  办国医堂,他们不是第一家,所以万民来朝,朝的是南徐的那个,不会是他们这个,他们最多招周边的大夫们来考试,来拿医师的资格。这样,能为荆州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带不来经济的利益,还要前期投入,那就纯亏行为。而他们才占荆州,真的百废待兴,有那些钱,鼓励农耕是不是好一点。改善百姓生活是不是更有意义?
  要知道孙权可是将三代,上头有父兄的积累,而国医堂最早时出钱的吴国太,人家拿了自己的私房出来办的。刘备那些夫人们就算有私房,这些年,和刘备东奔西跑的,能留下点什么,也都是万幸,估计也就几件特别有意义的,她们不是不贤惠,是真的没那实力。所以有些事,真不是想办就能办的。这真得靠积累。
  而且他们能像欧萌萌一样,十分的确定,吴国的地盘基本以后五十年不会变了。所以,人家能安安心心的想干啥,干啥。这会,刘备敢这么说吗?
  这会子说啥也没用了,再说,他们也看出来了,就算把张仲景扣在这儿,江东的国医堂也不会倒。而且也真的看得出,人家江东明显的,就是规范化,制度化的。有没张仲景对江东来说,没多大的影响。他们影响的,只是吴国太一人而已。而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还真的不能让吴国太死。
  “那要不,让国医堂再派人过来?”周瑜点头,他是见好就收。大家还是友军,面子情这个,一定得顾全了,“其实现在南徐大夫们都挺不错。”
  “那倒不用。”刘备摆了一下手,他现在也只相信张仲景,你把人弄走了,再说这些有什么用。
  “周都督,亮敢问都督,造纸这个……”诸葛亮看刘备的脸色,忙又拉开了话题。
  张仲景的事不用再说了,没意义。他还是更关注东吴造纸这个。他是喜欢吴国太的。但他不得不说,他不是很相信,造纸这真是吴国太弄的。
  不是因为吴国太是女子,他的夫人也是女子,他可不敢小瞧了她。但是吴国太前几十年,真的没什么可说的地方。
  现在吴夫人去世了,她一个似妾非妾的老妇人,若不是先吴夫人的亲妹妹,怎么会有国太之名?
  之前,东吴就喜欢把先吴夫人拿出来说,各种吴太夫人的传说,无一不是说他们大贤大德。也就更突出了孙权侍母至孝的人设。于是,这会儿,吴太夫人没了,他们就拿吴国太出来说事。这让诸葛亮怎么相信。
  说她给孤儿捐了钱,他相信;说她不忍孤儿没用能写字的东西,于是自己去造纸。诸葛亮也是一路读书过来的,他也没纸啊,他们谁又不是用竹片写字,洗了写,写了洗,一直到把竹简洗黑了,绳子洗烂了。
  而东吴的山上,一年四季都是竹子,这够他们写到地老天荒吧?所以,这个理由实在很牵强。
  所以,他只问“造纸”,没说“国太造纸”。而他在看到信笺之后,就更觉得孙权在鬼扯了。这样的纸,真的是为了给稚童习字的?或者说,这个,是一个老太太做得出来的?他来做,都没有这个自信能做出来。
  “就是国太病中找的玩意,发散药性所用。”周瑜瞥了诸葛亮一眼,淡淡的说道。
  张仲景这事,他要把人弄回去,总得让刘备同意,不然,刘备有个好歹,东吴这边不好说。而且影响张仲景的名声。但是说到造纸上,周瑜就不想谈了。
  各世家向孙权施压的事,他可不信诸葛亮不知道。而诸葛亮出身山东士族,他们诸葛家在琅琊郡虽说不如王家那么出名,也是说得上的家族。
  不然,也培养不出“龙、虎、狗”了。虽说这会,还没这说法。但是,诸葛家的教育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教育能力,也是家族的实力的象征。读书破万卷这个,除了个人勤奋,重点是,你知道这时书籍有多珍贵吗?谁家有万卷书,那都是妥妥财富与底蕴的证明。
  这时,诸葛亮的立场,可是真正的对立面的。他代表的除了是士族阶级,还有就是刘备集团。
  东吴越好,对刘备集团来说,压力越大。他自不会支持他们造纸、印书的。
  第66章 都不是好人
  “国太不是把那个当郡主的嫁妆吗?”刘备忍不住问道,国太造纸传言很多,他无意之中就记住了这个。被国太拒绝这个,他想想,又捂住了胸口。她给女儿准备嫁妆,可是不要嫁给自己。
  “玩笑之语!办作坊是要花钱的,国太哪能知道自己能成功,不过是怕给主公添麻烦,于是用的她老人家的私房,才说那是给郡主的嫁妆。让主公不好阻拦。”周瑜笑了笑,说得很巧妙。
  这话是进可攻退可守的,谈钱,这是国太私有。谈技术,这是东吴心怀天下。这个,他们在家是商量好的。
  对着刘备他们,他看着说国太大义,但也点明了,这作坊是老国太的私房,是私产。当初怕给主公添麻烦,坚持自己做了。如此高义,你们好意思不给老太太钱?就算你们学了技术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