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大人间的暗战与孩子又有什么相干,三个小子倒是感情越来越好了。
端午节时,周瑜传信回来,两件事,一是他们攻打了益州,益州吏民都想抵抗东吴军队的,但刘璋为百姓计而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算是解决得很顺利,周瑜还是让刘璋为益州牧,但派了驻军。这样,益州军民倒也觉得可以接受。
第二件事就是,刘备知道益州丢了,一气之下,吐血,已经沉疴难起了。请主公、国太前往荆州巡视,并探望刘备。(万一死了,正好能吊丧。)
欧萌萌看看那信,这信是用他们的信笺写的,从字体上看,周瑜的字也写得非常飘逸,俊秀了。果然,字如其人,爱美的人,那字都会跟着美起来。
“母亲怎么看?”孙权看母亲的样子也知道,这位走神了,想的根本不是去荆州的事,而是别的。
“公谨的字真好看,你觉得呢?”欧萌萌忙看着孙权。
“母亲!”孙权瞪着老太太,说了半天,您说人家的字好看。
“好好好,你说,公谨想干嘛?”欧萌萌笑了,她其实是知道,周瑜的意思。
她是听说,张昭正在劝孙权迁都。南徐现在发展已经很不错了,张昭是个了不起的军师,他现在有了管理的思维,深深的知道,只要他们迁到别的地方,那么经济的重心就会换地方,通过这种人为的干预,东吴的基础建设就会慢慢的起来。
像三国时代,孙吴自己在建康(南京),但太子孙登长期守在夏口(武汉武昌)他们也在这里建立了旧都城。也是因为这样,之前湖北这块原叫云梦泽的地方,慢慢的被经营了起来了。这也是东吴原功绩之一。
此时,周瑜写信让他们去荆州巡视,其实就是想通过这个,劝孙权去夏口定都。不过,她可不能表现出来,还是笑呵呵的问道。
第84章 支持
“公谨的意思是,让儿子把驻地迁往夏口。而张昭认为应该迁往秣陵。”果然,孙权看着母亲,直接告诉她周瑜的意图。
“你如是想?”欧萌萌点头。
一个要他去南京,一个叫他去武昌。都是火炉城市,风光气候其实差不了多少。不过,三国时代,这俩地方,可能南京还比武昌强点。因为这会儿,襄阳才是华中第一的门户。武昌可能就是一个小城镇。欧萌萌觉得没差,再说,她刚也说了,孙权在哪,她在哪,这个不用说。
“秣陵有地势之优,而夏口能很大鼓励军中上下。”孙权很理性,两处都不错,只是现在他要带着孩子和老娘,他就得注意安全的问题。
好吧,儿子的想法不重要。重点是老太太,现在老五肯定不能走。国医堂、印刷的作坊,还有造纸作坊,别说好搬,就算好搬,他也不愿意。容易泄密。他其实也有点担心老娘会不和他一起走。
“主要是您,您想去哪?”孙权殷切的看着母亲。
“你真的是,当然是你在哪,我在哪了。这有什么好说的。”欧萌萌摆手。
“老五他们近几年可能只能留在南徐!”孙权忙说道,老太太当然是跟儿子,可是现在老五不能离开南徐,老太太会跟他吗?
“唉,我是因为你才被封国太,自是要跟着你的。再说,还有登儿,他总不能离开父亲。你也别担心选择之错,去哪都是对的。夏口在华中腹地,在那儿,能更好的支援益州,发展荆州。与南徐相互映射;去金陵,可以开通海运,连接南北。反正去哪,都能从迁移中,得到发展城市的机会。”欧萌萌笑着说道,她已经注意到,孙权问的是去哪,而不是去不去的问题。
孙家三任家主就喜欢迁都,虽说孙坚和孙策那是马上天下,打到哪,定在哪。到了孙权,他也是如此,真的一路打,一路换驻地(都)。
其实这会子,他们商量要去秣陵,是因为之前孙权剑指两淮。而现在,因为江东的文化强势出击,两淮有点不战则屈人之兵。所以,刚孙权说了,秣陵更安全。
现在明显的,夏口就是前沿了。若是这时,孙权带着母亲、儿子去了,对于荆州三方来说,更加有利于与曹操达成划江为制的短期目标。
“秣陵的基础好一点,夏口离战场还是近了些。”孙权还是实话实说。主战场在荆州,但是,夏口还是近了点,防线还是差了点。
“都好,正好我和登儿可以行万里路,好似读了万卷书一般!”欧萌萌轻轻的拍拍他,坚决的表态,他无论怎么选,她都会带着登儿跟上。
而她也很清楚,话到这份上,其实也就明白,现在孙权想选夏口了。这是他的定都的基本操作。这是孙家人的个性。张昭之前就说过他,他是江东之主,站在后方就好,不用身先士卒的。
但是也不想想,就算江东政权进入平稳期,可对孙权来说,还是奋斗期,这时,他当然还是想像父兄一样,为孙家开疆拓土,他最烦的,就是别人说他继承了父兄的家业。他要时刻的证明,他和他们一样努力,并且有能力。
“是!”孙权起身对着老太太深深的一揖。
孙权来时,其实欧萌萌这儿还有别人,小姜氏和孙尚香都在和欧萌萌聊作坊的事。知道孙权进来,两人就去后院和孩子们玩去了。
等他走了,孙尚香他们知道大意,脸都黑了。
迁都一事,由来已久,外头也传得沸沸扬扬。他们姑嫂今天来见老太太,其实也是想知道点确实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