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她当时已处绝境,除了刘家人外,没什么信任的人可托付。
  那日,她将雷嬷嬷、刘管家,还有平宵与平光两兄弟都聚到了一处,说了她当时处境与这趟差事的艰险。
  刘家人没有半分犹豫,没说一句推辞的话,只说方湛和她平日待他们一家不薄,做奴才的,怎能不在关键时候,为主子分忧。
  这份情义对她来说,不亚于舍命相救。
  雷嬷嬷愣了一瞬,急道:“夫人,不必如此。这么些年,您待我们家,已是极好。”
  刘管家带着两儿子聚了过来:“大夫人,我们不敢居功,实不相瞒,这一路我们是受人暗中保护照料,才能顺利回京。”
  秦萱眸中闪过疑惑,随即想到应太后之邀参宴那日,回府的马车上,方悦安心声中提到过,是东安王帮了忙。
  她心中明了,道:“此事先不急着说。我说的事,就这么定了。细节我与秋瑛说,你们回去好好歇歇。”
  刘管家只能带着两个儿子退下。
  雷嬷嬷紧接着推脱:“夫人,您给我们的,太多了些。奴婢心中难安。”
  在景国,能被主家放良的下人,少之又少。
  这在他们做奴婢的看来,是再造的大恩。
  更别说,又是京中宅子,又是儿女婚事所需。
  她不是个贪婪的人,也不善言辞,只知夫人对她好,她就加倍回报夫人。
  秦萱拍拍雷嬷嬷的手,缓步往府中走,说着:
  “前几年,我听珣礼说过,你家老大,是个读书的好苗子。我也有意,让你们脱了奴籍,有个平民身份,让他参加科考。只是恰逢侯爷出征,府中事务繁多,我需要信任的人手,便暂时没提。”
  先帝为广纳贤才,登基后废除不少对参考人身份的限制。
  后来先帝驾崩,永王谋反被镇压,有许多支持永王的世家与官员被处置,当今皇帝登基后,为补人才空缺,广开恩科,让更多人有了参加科考的机会。
  秦萱放松一叹,眼中带着希望的光亮:“现在侯爷回来了,我便不能耽搁了那个好孩子。”
  雷嬷嬷垂头,一向不显情绪的她,声音中带着鼻音。
  “夫人仁善,让奴婢的孩子们读书,奴婢已是感激不尽。”
  秦萱侧眸看她:“秋瑛,别说那些了。你八岁时,就到了我家,又陪我在这侯府历经风雨多年,互相颇为了解,知晓我们心底都极希望对方好。”
  雷嬷嬷快速抹掉滑落的泪水。
  “到时,你们有了平民身份,儿女的婚事,也会更好。”秦萱看向远处,“一切都变好了。”
  雷嬷嬷沉默一瞬,才带着哽咽的调子说:“可夫人还说过,想让奴婢多教导些得手的下人,待日后有了小少爷、小小姐,伺候着放心。”
  秦萱笑着轻拍两下她的后背:“你们有了平民身份,也是要有营生的,若是没有想做的,也可以用雇用的方式,再来我跟前嘛!”
  雷嬷嬷擦掉眼泪,调整呼吸与声音:“那我们说好了。”
  秦萱点头:“说好了。”又道,“不必伺候了,去找他们吧,也几月未见了,你们一家好好歇上一阵子。”
  雷嬷嬷行礼退下。
  秦萱回了云香院。
  方知意看到母亲回来后,叫住给父亲放得满手点心的方悦安,牵住她的手,带着众下人离开了。
  房中没了其他人,方湛更显局促,瞥着秦萱越走越近,不自觉站起身来。
  手忙脚乱之际,方悦安给他塞的满手点心,掉了一地,四散开,摔滚得到处都是。
  他双手随着那些点心,朝不同的方向伸了一下,终是不知先去捡哪一块好。
  一时间,秦萱被他影响到,也有些不自在。
  毕竟两人三年未见,稍有陌生之感,在所难免。
  秦萱微垂眼眸,深吸了口气,正要抬步上前,瞥见脚边略微变形的糕点。
  她俯身拾起:“枣泥糕,这是夫君最喜爱的糕点。我们二人亦是因此结缘。”
  曾经的记忆打开,让她眉眼温柔生笑。
  谁能想到,一个整日舞刀弄枪的人,会喜食甜物。
  秦萱走到方湛旁侧的椅子前坐下,将糕点放在两人中间的方几上,讲述过往。
  “那年,七香斋刚刚开店,主卖点心,因味道好价钱实惠,很快火遍全城。只有提前去订,第二日才能买到。”
  “店中忙碌,将我们二人所订的糕点拿错了。我们分别回店中找店家时,正好碰到。”
  “吃的东西到了别人手里,便不好调换。店家深觉歉意,决定再分别赠送我们一份新的。”
  “糕点制作还需好一会儿,你当时要出城去,换点心已耽搁了时辰,不能再等。”
  “你询问确定我要等待后,与我商议,想带走我手里那包,枣泥糕与桂花糕参半的,用店家新赠你的整份枣泥糕来换。”
  第147章 杀了方湛和方珣礼,你也愿意吗
  “我看你确实有急事的样子,便同意了。”
  秦萱脸上的笑意加深:“后来我们成婚之后,你与我说,果然不能吃经过陌生人之手的东西,那次的枣泥糕,吃得你头脑发昏,每吃一块,都会想起与你换点心的人。”
  方湛失忆后,整日一副困惑迷茫的神色,却在此刻缓和,眼中隐着笑,有些不敢想象,那样的话,会是他说出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