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堂屋里还隐隐传来了周奶奶的哭声和叹气声,就是没有周惜的声音。
  苏棠挑眉,这么大了怎么还是喜欢这样抽噎着哭?
  第25章 牛肉面
  村里书记说完,堂屋里除了周奶奶啜泣中夹杂着吁叹的声音,就再没有别的了。
  过了好一会儿,周惜才出声:“您不用劝了,我已经决定去打工了。”
  声音坚定,和当年周奶奶年轻时一样,即使哭都咬着牙,眼眶红了也硬撑着不想让人看出来。
  苏棠忍不住弯了弯唇角,恐怕现在又是想使苦肉计,才又这么哭的吧。演技还是这么差啊。
  书记急了,“你这丫头,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你去念大学不仅仅是你自己的事,也是我们整个曲家村的事!你要是个男孩,我今天豁出老命也得把你拽去学校。你知道你们校长都来家里几回了,你都多出去……”
  他没说完,周奶奶都急了,也不装哭了,中气十足地说:“我们周惜是女孩怎么了!书记,这都新时代了,您还在这重男轻女,要是被人听到了,您这书记还想当不想当了?”
  周奶奶说话跟连珠炮似的,曲书记都插不上嘴。
  终于等到周奶奶说完,曲书记才急忙解释:“婶儿,您看这话是怎么说的,我压根也不是那个意思啊。我这还不是为了小惜着想。”
  他忽然自以为很小声地说:“再说,这不是我们之前商量好的吗,您怎么把我一个人撂这儿了……”
  他语气瞬间软了许多,苏棠都能想像到那个画面:本来正襟危坐、一脸严肃的曲书记,见到周奶奶忽然倒戈,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
  一个村的书记,竟然对着一个孤寡老太太点头哈腰,苏棠差点笑出声。
  当年她亲眼见到,有小子来河边说周奶奶偷了他家玉米,周奶奶一个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小姑娘硬生生追着那个男孩骂了几条街,有理有据。后来,苏棠听她说,那个男孩当着全村人的面,灰溜溜地跟她道歉,简直大快人心。
  收起回忆,苏棠轻叩门弦,堂屋里瞬时安静。
  曲书记立即直起腰来,脸上也恢复了威严,和周奶奶对视了一眼又坐了回去。
  村里串门哪有敲门的,顶多在外面喊一句等屋里人回应。这么讲礼貌的也就是那些来拍电视的城里人了。
  虽说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但刚才他那样子还是不能让外人看见的,尤其那些人还带着摄像机,再让全国人民看见了,他这张脸也没地方搁啊。
  曲书记和周奶奶一齐去门口迎接苏棠,掀开帘子就看见苏棠拿着两个塑料盒饭站在那里,笑意盈盈的。
  周奶奶早就知道苏棠的来意,看见盒饭就想起之前在厨房帮忙时,她闻到的香味,忍不住又多看了一眼那个盒子。
  曲书记却愣住,听到苏棠的来意后心里有点不悦:这都什么年代了,虽然曲家村不算富裕,周奶奶家是困难,但饭还是吃的起的。
  他远房侄子就在剧组里打工,听他说那些明星们经常把自己不喜欢吃的盒饭送给他们。说是送,但有时候就跟旧社会打赏下人似的。指不定还在背后嘲笑你穷酸。
  曲书记瞟了一眼苏棠,这女明星好看是好看,就是长得太冷清了,一点都不像好相处的。
  刻板印象加成,让曲书记觉得苏棠送来这盒饭就是他们不喜欢吃的。看这家只剩下年纪大的老人和年轻小孩子,就来欺负她们。
  曲书记皱眉,周奶奶不懂这些,不好意思说什么,他肯定不能让自己村的人吃亏的,也不能让人看扁了!
  他们来都是签了协议的,那是生意,一码归一码。
  见周奶奶要接下,曲书记挺直身板拦在周奶奶面前,扯出微笑:“小苏、同志,村里条件不比城里,你们住的还习惯吗?如果这里住不下,我家还是有地方的。”
  在摄像机面前,他也不能表现得太明显,就像插科打诨把这事揭过去,顺便让苏棠把这盒饭拿回去。
  他接过苏棠手里的盒饭,就想拉她一起出去:“你们不用惦记着周奶奶祖孙俩。这两天她们没地方吃饭我就接娘儿俩去我家吃饭,或者让我孙子给送过来。你们自己吃好喝好,我们也不会招待……”
  他拉着苏棠要往外走,后背忽然挨了一下,不轻不重得,倒是不疼,但曲书记表情明显一僵。
  周奶奶几十年没打他了,今天是怎么了?
  周奶奶当然着急了,她刚才在厨房闻着饭菜味就香得不行。刚才被曲书记气得忘了这码事,现在看见苏棠拿着盒饭来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其实她没那么好吃,只是今天,苏棠的手艺让她想起小时候的神奇经历,她现在期待苏棠的盒饭就像当年每天都盼望着仙女的野菜团子似的。
  见曲书记要截胡,她还插不进去嘴,只能用武力解决问题了。
  曲书记被周奶奶用扫炕笤帚打了一下,尴尬地站在原地。反倒是苏棠替他解了围:“我不知道书记也在,我再拿一份来,感谢您的照顾。我们还要在村里多住一段时间,以后也请您多多照顾。”
  苏棠把曲书记高高架起,他也没法说什么,只能憋气地留下来。
  看见周惜帮周奶奶拿碗筷,曲书记连忙拦下:“外面卖的饭油大又不健康,都不一定用得什么调料,你奶奶年纪大可不能吃这些。”
  他不好对周惜和周奶奶讲这里面的事,只能用这个借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