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忽然,她又看了远处的谢临闲一眼,抿了下唇。
  这个世界除了她是来历劫的,应该也会有别人的吧?
  苏棠还来不及细想,徐林就回来了,催促着她赶紧做京糕豌豆黄,生怕动作慢了影响她试戏。
  豌豆黄和京糕层叠交替地铺在模具里,等苏棠把豌豆黄放进冰箱里凝固冷却,桌面也恢复了干净整洁。
  几人在苏棠开始铺模具时就凑在不远不近的地方看了,剧本的事他们还没讨论完,可实在是太香了。
  在苏棠认真地铺豌豆黄和京糕时,几人跟着一起屏气凝神,生怕他们出了声,那点心就做毁了。等苏棠把那个方盒子放进冰箱时,几人才敢长出一口气。
  陈导闻着酸甜的味道,好奇的问苏棠:“怎么刚才那松鼠鳜鱼也是用得山楂,京糕也是山楂,这酸甜的味道怎么能差这么多?”
  苏棠解释:“做法不一样,加入的调料不一样,味道自然不同。在刚才松鼠鳜鱼的卤子里,主要是为了取山楂的酸和果味,甜品里它主要是作为辅助,让这款甜品有不同层次的甜味,同时也可以解腻。”
  她说得头头是道,其他人也不是老饕,根本听不明白,只闻到残留在空气中的豌豆的香甜和京糕的酸香,还有桂花蜜糖的味道。
  终于,陈宇民恢复了理智,对苏棠说了他们刚才商量的大概:“我和张团刚才商量过了,还是准备把岳云华这个人物的特点分摊一下。在他身上堆积太多反而没有主次,干脆就放一些在陈春生这个人物上。”
  “你还是继续出演陈春生这个乾旦名角儿,谢临闲出演你的师哥,岳云楼,工武生和花脸。”
  这些苏棠其实刚才已经听到了,她想起看自己那两页剧本时有几处不合理的地方,现在才有机会说出来:“从剧本上看,陈春生是写字儿徒弟,也就是儿徒,从小被‘写’给了师父。在师父家要当儿子一样干活学艺七年。这七年会跟着戏班跑码头,等到师父允许就登台唱戏。这个年龄一般是七八岁的。”
  “可男孩青春期还有个倒仓的问题,就是变声期,尤其是唱旦角的,这期间也不再登台。如果倒过来还好,倒不过来就有可能再转别的行当了。”
  苏棠说完,见他们一副疑惑的表情,才说:“剧本里陈春生已经十七八岁,还没登台,在那个年代这不太合理啊。而且他如果工花衫,得起个像样的艺名。”
  话毕,几人恍然。张久乾一直在意师爷的传承和剧里怎么分配这两个人的特质,陈宇民也没把精力放在这种细枝末节上。
  陈宇民听后猛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小苏说得对!说来惭愧,这本子是我年轻气盛时候写的,到现在我都对它、按你们年轻人的说法就是对它有滤镜,而且今天能请到张老师我真的太开心了,没想到还能犯这种错误,多亏了小苏啊!”
  还好现在只是筹备阶段,有大半年的时间给他们准备和培训,苏棠现在提出来这个问题正正好。
  陈宇民忽然想到:“小苏你对京戏发展史懂得挺多,这怎么样,剧本创作研讨的时候你也来怎么样?”
  苏棠和徐林对视一眼,不是说来面个角色吗,怎么就加入创作班底了?
  还没等她答应,陈宇民又说:“凌云霄大师整个人生太富戏剧色彩,前期是工武生,倒仓后却忽然转工了青衣,后来把武旦的功底融入了青衣里,开创了别具一格的花衫行当,从此声名大振。早起的他和后期的他是互相矛盾、又是相互依存的。”
  “还有他那位会做饭的神秘朋友,没有任何记录资料……其实有怀疑过这是凌祖入戏太深,臆想出来的人物……”
  陈宇民小心翼翼地看了眼张久乾,见她没生气的迹象,才放心地说:“总之,通过和张老师的讨论,我这次有了个大胆的想法。让这两个人格分摊在岳云华和陈春生这两位主角上,临闲就扮演武生和花脸两门抱的师哥,也就是凌老板的早年,你来饰演厨艺好、有天赋的乾旦怎么样?当然,艺名会变一下,岳云华艺名改成岳云楼,陈春生嘛就……”
  徐林越听越察觉不对,这是直接让苏棠演主角啊?
  她给苏棠使了个眼色,对陈宇民说:“陈导,您是让苏棠演主角?!”
  陈宇民理所当然地点头,就连张久乾也欣慰地笑,似乎都对苏棠很满意。
  徐林咽下去差点脱口而出的拒绝,笑着应和,“这电影准备期是要封闭训练吗?您也知道,苏棠还接了姜导的综艺,刚刚拍完第一个单元……”
  “这你放心,我刚刚还想说这个问题。虽说是‘台上十分钟,台下一年功’,不过就小苏刚刚唱得那几句我和张老师在门外都听到了,那是真够味儿。这还没吊嗓子拉开架子呢,再练半年保准更厉害了。我呢只看结果,过一段时间验收一次效果,其他的我也不再管了。”
  陈宇民本来也是想让他们封闭训练的,毕竟京戏不像其他,就连台上的龙套都是要真功夫的。他们练半年都不一定可以展现一个苦练多年的京戏演员的水平,更别提还原凌云霄大师的水平了。
  这也是他之前一直犹豫要不要找专业的京戏演员来演。
  可现在乾旦属实太少,而且还得厨艺好,这也是陈宇民看中苏棠的原因之一。
  现在看苏棠京戏水平就算比不上专业的,起码也有资深票友的水平了,再经过半年的培训肯定能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