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这点秦勒乐刚才也想到了,如果单是坐船玩这么一圈,吃一点新奇的点心,开始人们会觉得新奇有趣,可时间长了大家就会嫌弃这里不实惠,或是觉得只拿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糊弄人。
  花招之后也得有实力打底,这样才可以经久不衰,广受好评。
  苏棠笑了:“还真就是前菜。去院子里吧,我刚才已经让晴姐去准备饭菜了。”
  听到还有吃的东西,郑佳佳和季萱先迫不及待地跑了回去。汪宜追着两个人,生怕她们撞到什么或者摔倒。
  秦勒乐则跟在苏棠身边,几乎是崇拜地看着苏棠:“苏棠姐,你好牛啊。不仅做菜这么好吃,做生意也挺厉害的。我看了张团对你的评价,你竟然还会京戏!”
  她眼里的光芒快要把苏棠闪瞎了,苏棠要是再发现不了她的崇拜这几世也算白白渡劫了。
  她倒是惊讶秦勒乐小小年纪也知道张久乾先生,还称她是张团。一看就是老戏迷了。
  这称呼也是有讲究的。
  之前徐林就问过苏棠,为什么陈导叫凌云霄是叫凌祖,而网上那些票友管他叫凌老板,叫他大师、先生她都能理解,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还扯上祖宗和老板了。
  苏棠才给她解释,当年的戏班,谁是角儿,能挑起一整个戏班,算是戏班的招牌,才能称呼老板。就像现在的电视剧电影,粉丝们就是为了看他来的,指着他卖票,才能称呼一声老板。
  而凌祖这个称呼,大概是对凌云霄喜欢极了的粉丝吧。凌云霄是凌派花衫的创始人,也算是这一派的祖师爷了,想必这些戏迷对他是真的爱戴有加。
  现在没有了原来的草台班子,国家和地方都成立了各个戏种的剧团,能成为北城京戏团一团的团长,也是对一个京戏表演艺术家的最高肯定和荣誉。
  这样称呼她的,也是对她很喜爱的老票友了。
  果然,秦勒乐不好意思地笑了下:“也不是,我爸喜欢看戏,我小时候他就带着我去看戏,为此没少挨我妈的骂。”
  苏棠了解地点头:“我刚才看你对茶具和茶也有了解,也是因为你爸爸吗?”
  秦勒乐点头:“我妈天天说我爸不务正业,带着我这个小的也不务正业。他这一辈子就三大爱好,喝茶、听戏、吃美食。不过现在他确诊了糖尿病,很多都吃不了了……”
  她说到这里,语气明显低落下来,苏棠伸手拍了拍她的肩:“二型糖尿病最怕的就是并发症,叔叔应该还年轻,只要控制好饮食,再按时用药,加强锻炼,心态好一点,一切都会好的。”
  苏棠的安慰可以说是标准模板,很多人都对她和她家人这么说,可是她都没听到心里,这次不知怎么却被安慰到了。
  “一会儿走的时候你等一下,我给叔叔带一包鱼丸。鱼丸是我们自己做的,真空包装好的。有一包没有加淀粉,适合糖尿病患者。不过也不能多吃,每次下两三个就好。”
  秦勒乐听完眼睛都亮了:“真、真的吗?谢谢姐姐!我可以付钱的!”
  苏棠哪能让她付钱,就说:“那就当我雇你帮我宣传这里的酬劳吧。你们一人一袋。”
  苏棠正在欣赏秦勒乐明显欢快起来的背影,身后忽然响起谢临闲的声音:“苏老板真的很会做生意。”
  苏棠差点把他忘了,听见他这不知道算不算嘲讽的语气有点憋气。
  正准备阴阳他几句时,谢临闲关上了相机,走到她身边:“我只是吃胡萝卜会觉得有点涩,怎么好吃,不至于要命的。”
  这是在怪她刚才拿走了他的粥,后面也没给他别的吃的?
  苏棠斜看他一眼,“那真是恭喜你了,以后一定专门给谢老师准备一盘胡萝卜炒肉。”
  她本来是想噎一下谢临闲的,没听到谢临闲轻笑:“好,多谢了。”
  苏棠没好气地瞪他一眼,加快脚步回去了。
  等到了厨房她都没意识到,一向淡定豁达的她怎么就在谢临闲面前沉不住气。
  季萱她们几个这次真的没有白来,游船回来之后大家虽然吃了不少,但其实也只是垫饥。等四人在石桌前坐好都觉得有些饿了。
  不过,等那些菜全上桌时,她们才意识到这真的是今天的主宴。一点都不比之前在船上那些差。
  可能不够猎奇,但绝对满足了秦勒乐和郑佳佳对于美食的要求,不论是色香味形,都很精致。
  荷叶鸡软嫩清香、咸淡适中;莲子老鸭汤解暑消渴,清淡不腻;碧粳粥被菠菜汁染成了莲蓬色,鱼丸团得很小,一颗颗排列好洒在碧粳粥里,真得像是剥壳莲子似的。
  还有一个白瓷盘中盛着半开未开的荷花,竟然是用几片花瓣拼成的,里面摞着几片切好的蜜藕当做花心,若隐若现,大气好看。不仅如此,味道更是好。
  不像传统的桂花糯米藕里塞的是整粒的糯米,而是类似于枣泥一样的东西。有红豆的味道,却又不像豆馅一样松散,口感很是绵密。蒸熟的糯米口感已经很细腻了,但这个填料的口感比那个更加细腻。可也不像是外面买的豆沙馅儿,只有红豆和枣花蜜清甜的味道。
  后来苏棠才给她们解释,“这是用了糯米粉和红豆一起炒制,加了枣花蜜。馅料我们是从蒸红豆和磨糯米粉开始做起的,肯定不是外面买的。”
  “要费不少功夫吧?”
  一直不怎么开口的汪宜感叹了一句,她家是四人家里条件最不好的,她不像舍友那样吃过见过,这还是她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花这么多功夫做一道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