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秦知夷顿时惊愕地抬头说道,“什么!?”
  陈容鸢说道,“若云说,食肆里的雇工们都提前放了年节的假,但他还住在食肆里。那场火只有他一人罹难,火烧得尸首都寻不到了。”
  话音一落,屋里瞬间一片死寂。
  这个他说的谁,不言而喻。
  这夜就是除夕了,宫里要设宴,传了旨意来,秦知夷是要赴宴的。
  时莲在帮秦知夷穿着繁复的衣衫,自从出了云棠那件事,秦知夷只信任母亲身边的人了。
  这样喜庆浮华的日子,秦知夷却一直想着另一件事。
  她开口问道,“时莲,我记得母亲当年来京城时,身边带了一队侍卫,可还在府上?”
  时莲顿了顿,回道,“都还在,不过他们是以侍卫身份保护姑娘周全的死士。”
  时莲还是喜欢唤姜妩为姑娘。
  秦知夷默了默,说道,“找几个伶俐的,人不要太多,悄悄去一趟颍州嘉平县。”
  陈容鸢白日同她说的话,让她心惊不已。
  她必须要派人亲自去颍州一趟,不然她始终难以相信蔺九均是真的遇难了。
  过了除夕就是新年了。
  京城的冬季漫长而沉寂,即使开春化雪,也还是那么冰冷、肃穆。
  正月十五,建安城内,皇帝收到一封来自青州的信。
  是淮南王已停战,在青州建国,称姜,为了联结新国和大夏国的友谊,向大夏朝皇帝上了这封奏表。
  朝中一时掀起轩然大波,大臣们吵吵闹闹好几日,也没有个下文。
  谢太后从收到信后,脸色就没好过。
  皇帝却不为所动般,每日倒还乐意与大臣们辩上一辩。
  令所有朝臣和谢太后意外的是,皇帝竟然亲笔书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表达了对姜国建国之喜,还期盼两国交好。
  谢太后知道后,震怒非常,在堂上直接怒斥皇帝回贺之事。
  皇帝却言,信早已送往青州,此法能消兵戈,平山河之乱。
  公主府内,时莲为秦知夷端上一杯暖茶,细道今日朝会之事后,又言,“太后和陛下如今势如水火。”
  秦知夷说道,“当初青州起兵,太后未禀明就让谢家出兵,打了陛下一个措手不及,陛下可是记恨。如今青州自立建国,如此好机会不出一兵一卒便能消除兵戈,还能尽全力和萧谢宋三家斗,陛下自然求之不得。至于姜国,日后若想要,再打回来也不急。”
  时莲笑了笑,说道,“殿下见微知著。”
  秦知夷未言语,只喝着暖茶。
  时莲想着晨间收到的消息,说道,“殿下,前日颍州来了信,说是那处铺子已尽烧毁了,未曾寻到尸……那人,他们搜了烧毁的铺子,翻出来几叠金块来,想来当日火势极猛。”
  秦知夷登时站起来,“当真么?”
  那匣金子,是她走之前压在和离书上的。
  秦知夷指尖微动,而后她垂了手,无力地虚空握了握。
  日光再照在她的面容上时,已不见其失态。
  -
  阳春三月,建安城内,今日是长仪公主出嫁的日子。
  越平侯府与公主府一派喜气洋洋。
  长街上人如潮涌,蹑踵侧肩、掎裳连襼。
  大都是为了沾沾喜气,看公主下嫁萧家,看那十里红妆,看那萧将军一袭红袍骑着高头宝马走过长街。
  八抬的火红花轿,大红彩绸的轿帷、轿帘上都是浮金彩绣的红双喜与吉祥如意的图样交错相映。
  日头下,镶金的宝塔顶被照耀出闪烁的金光。
  整个轿子都彰显乘轿人的身份之尊贵。
  越平侯府门前,萧羿下了马,看着披着流霞红帕的秦知夷出了轿子。
  她一身华贵的嫁衣,凤冠霞帔,萧羿不觉有些踌躇难行,那日她说的话,如刀割般扎心。
  周围的吹拉弹唱、鸣乐之声随着新娘的出轿又响了起来,吵得人心烦。
  秦知夷被扶着进了侯府,跨过火盆,走过中庭。
  在周遭人声鼎沸之中,在喜娘的高呼声中,她麻木地走过一个又一个的礼仪,然后到了堂上。
  她突然就想起了蔺九均。
  他们那时成婚很简陋,没有这么热闹,没有这么多人,只有几个不相熟的人一起吃了桌饭。
  头顶的金冠玉钗似千斤重,压得人喘不过气,人们的热闹像这座建安城一样,让人无所适从。
  白日虚假的热闹,在成婚当夜便消弭了个干净。
  房间里,丫鬟婆子们都出去了。
  床榻之上,秦知夷已经自行掀开了盖头,萧羿一身新郎官的打扮坐在隔间桌边,面色灰败。
  秦知夷刚头又不留情面的说了萧羿一顿,此刻房里弥漫着焦灼气氛。
  秦知夷眼神凉薄,轻启红唇,说道,“是你自己去书房睡,还是我去隔壁西厢睡?”
  萧羿干涩地开口道,“不劳殿下挪动玉步了,我去书房睡。”
  翌日,秦知夷与萧羿分房睡的事就在侯府里上下传遍了。
  已是日上三竿,秦知夷坐在妆台前,身边侍女正在为她梳妆打扮。
  外间跪着一个萧羿祖母侯老夫人派来的婢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