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林家老大没什么心眼,见状直言道:“这么小就会背诗了?真厉害。”
“没有没有,我家如松就是脑瓜子聪明了点,记性好罢了。”场长夫人蔡红梅面带笑意,腰杆挺直,姿态很是自豪。
说完又看向林泽远,道:“你们家老三也满两岁了吧,你们两个做哥哥的多教教,改天说不定也会背诗了呢。”
老二扯了下唇角,刚要说什么,被老大打断:“哎,晓得。”
蔡红梅是陈场长的夫人,又是农场小学的教导主任,虽然今年退了休,但“好为人师”的习惯一时半会改不了。
老大老二读小学的时候在她带的班里待过,也算了解她的脾气,知道听她说话应着就是,非要反驳的话,她能拉着你说教半天。
蔡红梅今天狠狠长了脸,正是洋洋得意的时候,抬头又见霍东岳牵着个娃娃过来,忙招呼道:“霍工,带孩子散步呢?”
“对,”霍东岳拉拉霍平野的手,“小野,叫蔡奶奶。”
霍平野:“蔡奶奶。”
蔡红梅:“哎,小野是吧?长得真壮实。”
霍平野:“……”
他拉了拉爸爸,催他离开这里,却听蔡红梅问爸爸:“怎么不见你家小敏?”
霍东岳:“在家写作业。”
霍平野点头:嗯,所以嫌他们父子吵,把他们赶出来了。
蔡红梅:“哟,还有作业呢?大学生可不容易。”
“是啊,”其他人附和,“小敏这样,又要顾孩子又要上学,更不容易。”
霍东岳和王敏敏是六七年前从北省下放到附近村里的知青,霍东岳来后不久就争取到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毕业后分配到农场的农用机械修造厂,后来又和王敏敏结了婚,就没再回北省去。
高考恢复第一年,王敏敏也想考,但正好怀上了霍平野,害喜得厉害,没怎么复习好。
霍平野断奶后,王敏敏又捡起书考了一次,没曾想真的考上了清河大学。
“要我说啊,孩子都生了,何必再去考?难不成还想回北省去?”蔡红梅唠叨道,“弄得自己这么累,还把孩子托给外人照顾。”
因是外地来的知青,没长辈帮忙带小孩,王敏敏去上学,霍东岳也得上班,于是只能请人帮忙带孩子。
要是换作早几年,这雇保姆可是资本家做派,要挨批的。
霍东岳听得微微皱眉,这种话他这两年没少听,但上大学是敏敏的选择,不管外人怎么说,他都尊重敏敏的意思。
倒是霍平野听了有些生气,心想关你屁事,管那么宽。
却没想到,那老太太还点他的名:“是不是小野?你妈妈要是不上大学,就能在家陪你,说不定还能给你生个弟弟妹妹。就不至于刚好赶上计划生育,想生都没法再生了。”
“你看林家那小子,有两个哥哥带着玩,多好啊。”
霍平野:???您没病吧?
正准备偷偷溜走的林家三兄弟:“……”
老大老二一听就知道蔡主任老毛病犯了,这些话传到小敏姐耳朵里,肯定要生气。
但他们也不敢反驳,怕引火烧身,本想找借口离开,就听自家小弟突然开口。
“蔡奶奶,你jio(觉)得读书不好吗?”
林泽远指着蔡红梅身旁的小孩,一脸好奇地发问:“那你、为什么还让他,背辣么——多诗?”
第六章 顶撞——真不值钱啊,我儿子
蔡红梅一噎,看向自己宝贝孙子,连忙反驳:“我可没这么说,读书当然是好事,大好事!”
霍平野却乐了,仰着头说:“我就说嘛,怎么会有人把读书当坏事。”
林泽远眼皮轻轻一抬,一听他的腔调就知道他又要“烦人”了。
“不过,家里只有我爸爸一个人赚钱,确实很辛苦。您可以给我妈妈安排工作吗?”霍平野小嘴嘚吧嘚吧,根本不给蔡红梅反应的机会。
“您是场长老婆,肯定可以给我妈妈安排工作吧?我妈妈要是能在农场上班,就可以照顾我了呀。”
林泽远附和:“嗯,酱紫王姨说不定就听您的,不去读书惹。”
蔡红梅:“……”
纳凉的职工见蔡红梅的脸色变了又变,一副噎得不行的模样,纷纷扭头或用蒲扇遮住忍笑的脸。
谁不知道她仗着自己是场长夫人,天天对职工家事指手画脚。大家只是碍于陈场长的面子,敢怒不敢言罢了。
这回可算是看了一出好戏。
霍东岳压下笑意,拉了拉霍平野,“好了,别乱说,你妈妈毕业了就会分工,不用你蔡奶奶操心。”
“就是。”蔡红梅没听出霍东岳话里藏话,梗着脖子找回自己平时“指点江山”的语气,“你俩也太不懂事了,场里的工作名额哪里是我随便能安排的?都得走程序,走程序知道吗?”
“说了你们也不懂。”
她拉起孙子的手扭头就走,还不忘阴阳怪气道:“如松啊,你可得好好读书,别像他俩这么不懂事,就知道顶撞大人……”
“没教养。”最后这句她压低了声音,只有被她拽着走的陈如松听见。
陈如松没吭声,扭头看向那两个和自己一般大的小孩,被奶奶又拽了拽才收回视线。
霍平野看着蔡红梅气急败坏离开的背影,仰头问霍东岳:“爸爸,我不懂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