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我自有办法。”
冯延年见他神秘兮兮,也不再追问了。首辅心思深沉,非他可随意探究。有些事,知道的越少越好。
“下官府内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啊,好,好,你去吧。”张邈慷慨地挥了挥袖,冯延年就行礼走了。
文渊阁再度静谧,张邈依旧屹立在窗前。这里偌大、空旷,充满书卷气息,也是权力的味道。这些是属于他的,没错,他心底是这样认为的,可还能属于他多久呢?
二十年前的那场变动之后,他的人生就只剩下了“等待”二字。
他未娶妻,也无子嗣,孤身一人到了五十多岁。有人劝他纳个小妾,为了不惹出些闲话,他纳了妾,可宠幸不过几月,他便忘记了这人。他年轻时人都说他身体有毛病,可这世上,只有两个人才知晓,他是心里有毛病。
一个是他自己,一个则是……
“这儿原来是如此模样。”冷不丁的一道声音传来,打破张邈的沉思。
黑暗中,现出一道人影。
“你不该到这里来。”张邈盯着烛光下那人摇晃的影子,漆黑的,涌动的,野心勃勃的。
“为何?”
“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文渊阁么?”人影抬起头,环顾这古朴华丽的文渊阁,大宁朝权力的制高点,勾起一抹笑容,他道:“这里我是可以来的,我不仅要来,还要常来。”
“当心玩火自焚。”
“这大宁朝官场上,谁不是在玩火?”
张邈彻底转身,看向人影,“你来做什么?”
“我想知道元甫的决心如何,我这边可是什么都一清二楚了。”
“是么?那么他……真的是……”
人影点头,默然肯定。
“呵呵……”
张邈凄切地笑,再度转过身去,面向大雪,面向皇城。
而那人影,则再次隐入黑暗当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第72章 第七十一章 兵部尚书告病在家
翌日, 天还未亮隋瑛便站在林府林清的厢房外了,他在林府上来去自如,下人们都把他当主子, 见他站在林清厢房门外,就问是不是要叫主子起床。
隋瑛问王朗:“他昨日什么时候睡下的?”
“夜深才灭了灯,约莫着在子时呢。”王朗回答道。
“这么晚?”隋瑛无奈叹气, “我去书房里坐一会,你别叫他,叫他安心地再睡会儿,记得把炭火烧好,服侍他洗脸时水温莫要太烫, 用稠帕子,天冷,记得抹点香膏,另外, 今天我来给他梳头……”
王朗笑得两眼眯成一条缝儿,“隋大人真会心疼人。”
隋瑛落寞地笑了笑,“也得人领情不是?”
说罢, 隋瑛便踱步去了书房,拿了本书静静地翻阅起来。只是书房里的案上散乱地摆放着些许折子和信, 换做别人定是忍不住要看上两眼。但隋瑛不愿意,他拿了书,就坐到了客座。一会儿有下人过来给他泡了一壶茶。
“隋大人用过早膳没?”侍女贴心地问。
“没有。”
“给您准备一些?”
“不用。”
隋瑛小口抿着茶, “你们去忙, 不用在意我,我等他醒。”
此时天刚蒙蒙亮,笼罩淡蓝色的雾气。屋外的竹林上缀满了落雪, 白晃晃得泛紫。都知道林清喜静,下人们都悄无声息地忙碌着。不一会儿就见炭火烧了起来,茶水也氤氲在府中静谧的气息里了。
隋瑛虽在看书,心思却全都在另一边。他还没和林清闹过不愉快,知道这个人心高气傲,是不愿意轻易伏低的。他也不指望,他只希望自己能够学会怎么哄人。当然,他也是极愿意去哄的。
态度不该那么强硬,他暗忖,昨夜应该心平气和地跟林清聊。他知道身份是林清最不愿意提及的弱点,每一声“晚儿”都是因为他隋瑛他才愿意接受的。如此傲气的一人,却担了个罪臣之子的身份,叫他做事不得不瞻前顾后,走一步看三步。
可这哪里是他的气性?
幼时就在读书上和他较劲儿,见隋瑛读完了《大学》,那么小小的一个孩子,熬着夜就把书读完了,还背住了。少年时期咬着牙走上复仇之路,进京赶考,心甘情愿臣服在仇人之下多年,就为了此际腾飞之刻。任人如何在背地里议论他,当面如何羞辱他,他都悉数忍耐了。他知道,他是不愿意输,想要笑到最后的。
可是如今,林清越来越急功近利,手段也愈发明显。树大招风,他太害怕了,害怕怕他吸引太多目光。他该怎么救他?无数个夜里,隋瑛既想仔细思索“万一”来临时刻的对策,可他又本能地避免去思索这事。
他这样坚强的一个人,也有无法接受、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而岐王,自己是愿意豁出性命为岐王修直这条道路的,稳扎稳打,砥砺前行,即使有挫折,有迂回,也未尝不能叫圣上改变心意,叫岐王入驻东宫。与此同时,整顿吏治,充实军队,平外患而省内忧,挽大宁朝之气数,至河清海晏之境。
这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他有这个信心,且为之奔波。
可是,他该怎么说服林清,让他和自己一般有信心?
他能解林清心中的着急与怨怼,张党与太子逼得越来越紧,可正是因为对方逼得太紧,所以得有适当让步,否则对方的利刃会指向更为痛苦的地方,这里存在一个斡旋和调解。所谓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