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这有何奇特的?”嫣儿鄙夷道,“我们白萍洲乃水灵素之身,变通力本就为五灵素之首。况我东境仙家自幼研读典籍,对古往今来拓新之术、灵素特性皆有优于常人的悟力。这天帝又不是不知道。”
居延王严肃道,“天帝自然知道。但莫天禅刻意强调异禀新制的威力对其他几处都有明显抑制,连天帝主持的天庭也不例外。唯独在东境收效甚微,百思不得其解。”
嫣儿怒道,“他这是看准了天帝多疑,在异禀问题上尤甚,含沙射影构陷我爹爹!”
隐元君凛凛道,“清者自清。我白萍洲本就是克己复礼,遵循天规典范。天帝也不会因他信口开河就归罪于我。”
燕云肃穆道,“我至今不相信春山君会做出为一己私欲偷盗异禀仙魄的事来,然莫天禅却有本事将那坐实。相比之下,嫣儿现在的修为,若是让莫天禅知道了,只怕比南疆更难脱身。”
居延王也郑重道,“阿云分析的有理。无论如何不可再让嫣儿凸显锋芒,让莫天禅看出端倪。”
嫣儿悻悻道,“我倒是从未在莫氏父子面前使过任何异禀仙术。今后我不过是做个执日月仪仗的舞仙,也断没有显示异禀仙术的机会。量他也没有其他方法发现。”
隐元君点头道,“嫣儿你也莫要过于忧心。莫天禅一心独霸朝野,拿下南疆他势在必行。驾鹤紫烟能如此神速成形,少不了南疆仙草功力。若惊寒依旧在世,怎会轻易将那些仙草与他?先前若说我白萍洲对他勒霞还有些阻碍,便是他祭祀刑罚的功德评定需由我与天帝共同决定。然如今他有异禀新制在手,只要打此旗号,天帝必是不会阻拦,我亦不可忤逆。这份制约早已形同虚设。我东境与他,已无任何利冲。”
嫣儿紧紧皱眉道,“爹爹说的都在理。只怕莫天禅大费周折造出这异禀新制来不只是为了独霸朝野。好在我习修结束也为时不久了,我还是早些回去与爹娘和箨儿一道守护白萍洲为好。”
隐元君连忙摇头道,“嫣儿你会错意了。爹爹此次前来可不是来劝你早些回去的。是这几日在天庭之上莫天禅屡屡明刀暗箭后,我与你娘亲商量了,希望你先留在西域,待局势明朗了再回白萍洲去。”
“什么?”嫣儿委屈道,“爹爹,您和娘亲是怕我惹出是非,不要嫣儿了么?”
隐元君看着嫣儿那难过的神情,心疼得搂着嫣儿道,“我的傻嫣儿,爹爹和娘亲什么都不要了也不能不要你啊。只是没有摸清莫天禅的真实企图前,东境始终不是安身之地。你还是呆在这八千云月最为安全。”
居延王义正言辞道,“昊天你放心。量他莫天禅也不敢自找没趣,来我百千云月触霉头。这里有太祖、我和阿云,现在翀儿也是西域武圣,必是让他有来无回。”
隐元君拱手答谢道,“小女就暂且托付给掣兄了!”说着看了嫣儿一眼,语重心长道,“你可是要收敛些,莫要再惹出事来。不然你娘那里,我也护不住了。”
嫣儿害羞道,“哎呀,知道了。。。。。。再说我也没有惹什么事啊。。。。。。”
隐元君瞪了嫣儿一眼道,“那擎苍王是怎么受伤的?”
嫣儿一怔,百口莫辩。燕云连忙在一旁道,“隐元君不必责怪嫣儿,是我自己不慎。”
隐元君看了嫣儿一眼道,“爹爹晚些还得赶回白萍洲去。你且随我下山去,你娘还有些事让我单独嘱咐你。”
“娘亲还没教训够啊?”嫣儿一脸的无奈。
隐元君不理会她,转身对燕云和居延王行礼道,“给二位添麻烦了。待风平浪静,昊天必携夫人和犬子亲自前来致谢。”说着拉住嫣儿道,“跟爹爹走吧。”
一出了殿门,嫣儿便一把搀住隐元君的臂膀道,“爹爹,你好容易来看我一次,不会真的就是专程替娘亲来教训我的吧。”
隐元君怪异的眼神打量了嫣儿一阵,清了请嗓子道,“你娘亲也不是只顾着教训你,还给我派了个差事。”
“还有什么差事?”嫣儿莫名其妙地望着隐元君。
隐元君示意嫣儿一同入了踏燕车内,充满慈爱的看着她道,“送你去定执仙之时,也是在这踏燕里,你还是个小丫头,爹爹也没多想。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嫣儿都出落成大姑娘了。这回你为螣蛇与西王母冲撞的经过,居延王都告诉我了。爹爹只问你一句,你心里,对燕云和翀儿,到底怎么想?”
嫣儿一脸窘迫,埋怨起来,“爹爹!这就是娘亲交给你的差事啊。”
隐元君摸了摸嫣儿的头道,“其实你及笄之礼那回,你娘亲就看出来你对燕云有情,是我让她先不要过多干涉,给你添纷扰的。”
“果然是什么都逃不出娘亲的法眼。”嫣儿叹息一声道。“只是爹爹,说真的,我自己都是一笔胡涂账。爹爹你和娘亲都知道,我在庭考时就遇到云哥哥了,其实那时候我就对他念念不忘。后来他几度救我,我只觉得满心都是他。可他一点不像个火灵素之身,总是若即若离,让我总觉得他心里始终没忘了小姨娘。翀儿呢,恰恰相反,对我无微不至,如一团炙火,就担心被烤化了。原先我就当他是弟弟,没想到这次他主动表明心迹,又为我出生入死,真是徒生苦恼。”
隐元君笑道,“傻丫头。我们嫣儿可是东南圣境第一美人,又这般善解人意,天赋异禀,仙家对你有心再正常不过了。有何不知如何面对的?你娘及笄之礼时就说过,你小姨娘之后,她还是头一回见燕云对一个仙子露笑脸,他对你必然是有意的。不过你也知道,他就是这么个性子。你若是真心有情,便要适应。翀儿可是从小就爱粘着你,又是个直性子,将来若你有意必然也能对你百依百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