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纯金的有多重舒宁是真的很清楚,她到现在都还在坚持着每天变点金子出来,但这个领约,真的很沉!
  更别提上边的宝石和青金石了,这可是切切实实的石头啊,这个时候的嫔妃头冠不重,重的就是这个领约,压在脖子周围,舒宁的脖子都要废了。
  但她不得不戴,毕竟这是规矩,而且清朝的吉服颜色都很相近,都是统一的深蓝色,身上的首饰也就是东珠数量的差别,但这种东西谁能第一眼就看出来呢?
  所以领约就是这么一个区别贵妃、妃、嫔的重要特征,当然了,这个主要不是给皇上看的,皇上还不至于认错自己的女人。
  这个主要是给不经常看到后宫嫔妃的太皇太后、皇太后以及外命妇们看的。
  像是舒宁,都进宫四五年了,一共也就见了两位老人家五面,每次都是过年的时候,要么跟着皇后,要么跟着贵妃给太皇太后和太后们拜年,然后再领一颗金裸子就完事儿了。
  一般情况下,太皇太后只见贵妃,然后就是端嫔,有时也过去伺候她老人家,至于太后,她召见的一般是宫里的蒙古嫔妃,毕竟两个人能说蒙语,能交流起来,要是换舒宁,她只怕是连太后说什么话都不清楚,就别提交流了,简直就是鸡同鸭讲。
  虽然说太后身边一定会有精通满蒙双语的嬷嬷充当翻译,但是和人聊个天还要等着身边的人一句一句的翻译,那就不叫说话了,也是真的累的慌。
  太后虽然不是皇上的亲生母亲,但皇上其实是很尊敬这个嫡母的,康熙十九年十月初三是太后娘娘四十岁寿诞,皇上罕见的没有参加早朝,还推掉了所有的政事,带着太子胤礽在寿康宫给太后举办寿宴。
  这可是极为罕见的,要知道皇上本人,可是极为勤政的,自成为皇帝之后,到现在十九年,基本上每天都要去参加早朝,除非遇上皇后驾崩这样的事情,一般是不辍朝的。
  但皇上却因为太后四十岁寿诞,推了早朝,还带着太子一起尽孝,实在是十分罕见。
  太后如此尊贵的身份,小小的嫔妃自然是不可能让她受累的,所以太后想不学满语就不学,要是无聊了,就召蒙古的嫔妃们说说话,回忆回忆草原的事情,反正这宫里,一定是不缺蒙古的嫔妃的。
  因为永寿宫和翊坤宫相当于是前后的隔壁,舒宁请安的时候经常见到宜嫔就坐着轿子走在她的前头,金果打听消息也容易了许多。
  听说宜嫔专门找了个蒙古来的嬷嬷,因为在宫里待了大半辈子,也会说满语了,来给她讲课,将蒙语怎么说,为的就是能多和太后说两句,能多看看自己的孩子,舒宁也觉得她是真的不容易。
  不过舒宁还听说,宜嫔对于皇上让乌雅氏能亲自抚养胤祚的阿哥这件事特别的生气,她甚至在宫里发了好大的火。
  据金果学来的,宜嫔当时是这么说的:“凭什么德嫔就能抚养胤祚阿哥,我就不能抚养胤祺?她是嫔位,我也是嫔位啊。”金果说的哀怨,说到最后,还掉了几颗泪,舒宁都觉得这小子不去演戏可惜了。
  暂且不论金果学的像不像,总之舒宁是觉得宜嫔对这个事儿的确是挺难受的,甚至她明面上还一点不好都不能说,一点不愿意都不能露出来。无论心里是怎么想的,都只能憋在心里。
  毕竟,让胤祺是阿哥去太后那里是皇上的旨意,胤祺阿哥在太后那里也是给太后尽孝,说起来对阿哥也是好事。至于宜嫔怎么想,没有人在意。
  不过大概是宜嫔的努力终于有了效果,今年去给太后拜年的时候,太后她老人家居然真的点了宜嫔的名字,还把胤祺抱了出来,说是阿哥很乖呢。
  靠着身边的嬷嬷当翻译,也靠着宜嫔自己这阵子苦学蒙语,如今终于能和太后娘娘说上几句话了,宜嫔觉得自己可真不容易,不过能在众嫔妃面前得脸,她也是真的很开心的。
  除夕宫宴,舒宁带着不知道多少斤,但真的很压人的领约不停跪拜,一时之间倒是有些羡慕乌雅氏,因为她是腊月生产,所以如今还在坐月子,也就是说,过年的这一系列活动,她都可以不用去参加了,当真是好命。
  但舒宁就不行,她好好的,必须去参加这些活动,甚至不止除夕宫宴这一场,成了嫔位之后,许多祭祀活动又或者是礼仪性质的活动也是要出席的,舒宁带着沉甸甸的金领约,还没到除夕就觉得自己的肩膀十分僵硬,还好银枝在方佳姥姥在的时候学了几手,给她按摩按摩人就好了许多。
  舒宁又想了想如今也还在养胎的觉禅氏,忽然发现,就她一个人需要在这大冷天的出来,就觉得心塞。
  正月初二,舒宁好不容易歇一天,她决定去看看觉禅答应,她如今已经有七八个月了,身子重,不常动弹,之前的除夕宫宴也没去,一般都是舒宁过去看她。
  一进屋子,舒宁先是烤了烤火,才过去在觉禅答应身边坐下,仔细看了看她,道:“眼瞧着妹妹是圆润了不少,是好事呢。”
  和舒宁之前肚子长的快,她担心自己孩子过大导致难产不一样,对于觉禅氏来说,胖点可能真的是好事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