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舒宁没想到她已经是被问到这个话题的年龄了,但面对太后,又不能不回:“胤祾九月才成婚,哪里就这么早呢,有太后娘娘您惦记着,是他们小夫妻俩的福分,想必他们很快就能有了。”
  等嬷嬷给太后翻译完舒宁的话,太后娘娘点了点头,不再问了,又拿着惠妃问:“大阿哥生出阿哥了没啊?”
  说的惠妃一脸尴尬,毕竟大阿哥生了好几个女儿才有了一个儿子这事儿的确是不太好讲,她整理了一下表情,才回到:“胤褆的大阿哥弘昱过年就三岁了,太后娘娘若是想见,我领着他来给太后娘娘看看?”
  太后摆了摆手:“不用,给我磕头的时候我见见就是了。”皇子们过年要拜太后,皇孙们自然也是要的,明天正月初一,就是各种拜的日子,第一批拜太后的,是皇上,之后才轮的到嫔妃,然后再以此往后排,舒宁光是前几天安排这个都差点熬到三更。
  至于宜妃,舒宁本来以为太后会对她客气点,但事实上是并没有,她第一句就是问:“胤祺最近在学里有没有认真读书啊?他阿玛有没有说他?”
  谁都知道胤祺的学业是个什么水平,宜妃自然也不想提,但太后问,她又不得不说:“认真着呢,太后娘娘的嘱托,他哪里敢忘。”
  太后拉过旁边的温宪道:“还是温宪好一些,通诗书、懂礼仪,她要嫁人了我还真舍不得。”
  和舒颜的赐婚圣旨一同颁下来的是乌雅氏六公主的册封圣旨,这也是每位公主出嫁前的惯例了,之前几位公主,也都是出嫁前一两年封的和硕公主,然后转年婚就定了。
  乌雅氏听到这个,更愁了,昨儿四福晋才过来跟她说,弘盼还是不大好,就在院子里不出去了,今儿又听到女儿要出嫁,真是没一件高兴的事情。
  想到这里,她又看了一眼舒宁,有点羡慕,据说五公主的额驸已经定了,虽然爵位不高,但能住京城,这是多大的恩典啊。
  想到这里,乌雅氏冒险开口:“若是太后娘娘舍不得,就让温宪和她姐姐一样,也住京城,这样不就能时常进宫陪伴太后了?”
  太后娘娘一听这话,也觉得好:“蒙古好,京城也不错,要我说,还是嫁在京城更好。”
  太后娘娘从蒙古嫁到京城,享了大半辈子福了,自然是觉得京城更好。
  乌雅氏一听这话,也觉得有机会,又高兴了起来。
  等舒宁终于过完了春节,可以歇歇了,就听皇上说今年还要南巡,要带上太后娘娘,嫔妃、皇子们一起出去,甚至皇子福晋也可也以跟着一起去,又有许多事情要忙,舒宁对自己加班没有加班费的行为非常抗拒。
  以至于某天皇上路过永寿宫门口,进来的时候就看舒宁盘腿坐在炕上算人数,算东西。
  因为皇上没叫通报的缘故,舒宁并不知道皇上要来了,所以坐姿就稍微狂放了一点点,嗯,一点点。
  导致皇上刚进来的时候其实更多的不是生气,而是诧异,舒宁看见皇上了,也没解释,只是连忙将自己捣腾的像个嫔妃的样子。
  等皇上坐下来,舒宁给他端了杯茶,才道:“不知皇上过来,望皇上恕罪。”
  “坐下吧,你这是算什么呢?”
  “皇上南巡嫔妃们要带的东西,我需要算好禀报内务府。”
  其实光是算算数不难,难的是没有具体的尺寸,只能估摸着大概占多少地方,就比较愁人了。
  看舒宁眼下乌黑,皇上也知道的确是辛苦了,等下午的时候,昭仁殿就来人过来送东西了。
  是一个十分精巧的小匣子,里头居然摆了个镶粉色碧玺的金螃蟹,模样实在是精巧,舒宁拿在手里摆弄着,忽然觉得加个班是得个这个还挺值得的。
  二月临出发前,弘盼的情况据说是好多了,李副院判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舒宁叫他三日一去,直到弘盼好起来为止。
  四福晋为此还专门过来了一趟,是来道谢的:“其实李氏是想亲自来给娘娘道谢的,但她自觉身份低下,不配来见娘娘,所以只托我转述,要不是李副院判,这次弘盼当真是凶多吉少的。”
  舒宁没在意,她只是吩咐,具体还是弘盼命不该绝,否则真的到了药石无医的地步,谁也没办法,别说是李副院判了,就算是大罗金仙也救不了。
  二月,河化了冻,皇上带着一群人往南走,不过这个时候天气还微微的有一些冷,舒宁甚至还穿了裘衣。
  等走了一段时间,到了三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完全脱掉了冬季的大衣了,南边还是比北边暖和的。
  且这个时候也可以坐船了,皇上先是奉送了太后娘娘渡了河,然后就带着皇子们趁着小舟去视察河堤去了。
  舒宁她们就在岸上等着,这个时候舒宁才发现元瑾好像稍微有点不舒服,捂着嘴干呕了一声,她把她叫了过来问:“怎么了?看你好像有些不舒服?要是真的的话,叫太医来瞧瞧?”
  元瑾连忙拒绝:“不是,大概是我从小长在内地,从来没来过南边,虽然见过河,但是没怎么称过船,所以有些晕船的缘故,现在脚踏实地已经好多了,多谢额娘关心,我不要紧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