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嬷嬷来催,钮祜禄氏就赶紧抬脚往前面马车去,又冲耿文华摆手,意思就是让她别紧张。
  耿文华笑了下,转头往最后的马车上去。
  李氏今年不去,年氏这肚子大了,府里需得留个人照看。宋氏不管事儿,武氏没经验,也只好留下李氏来照看了。
  到了宫门口,马车都在排队等着,胤禛骑马在外面,他是典型的死要面子,外面冷的什么一样,就是不能坐马车,免得丢了男人的脸。
  后面有小太监急匆匆的过来,胤禛转头看一下,就知道是三阿哥府上来了,就侧身往旁边躲了躲,三阿哥掀开车帘和胤禛打招呼:“老四啊,骑马来的?外面这天儿冷不冷?”
  胤禛没说话,三阿哥笑眯眯的:“老四到底是年轻,火气旺,不像是你三哥我,上年龄了,这天气一冷,都不敢骑马了,生怕被吹的骨头疼。”
  五阿哥在后面催促:“三哥既然到了,那就快些进宫吧。”
  他不怕冷,但女眷孩子怕冷啊,他家孩子也多,一个个在马车上催着呢。
  老大老二被圈禁,自然就该老三带头了。三阿哥从马车上下来,再扶着三福晋,又叫了孩子和侧福晋,一连串的往里面走。胤禛带着那拉氏跟上,钮祜禄氏和耿文华也没敢停留,抱着孩子急急跟上。
  抱累了就换奶嬷嬷抱,奶嬷嬷也累了就换小太监。
  一路先到永和宫,胤禛进去给娘娘请安之后就又带着弘时出去了——弘时都十来岁了,也算大孩子了,自是该跟着胤禛,先去奉先殿祭祖去。
  这边胤禛刚走,那边十四阿哥带着十四福晋就进来了,随后是十三福晋带着府里阿哥过来了,十三阿哥虽然没有被圈禁,但因着康熙不愿意见,所以逢年过节的,若是没有康熙宣召,他也是不能进宫的,只远远在宫外磕头,就算是他请过安了。
  十三阿哥当年也是在永和宫长大的,德妃也算是他长辈。
  妯娌们聚在一起,这个说首饰,那个说布料,倒也言笑晏晏。
  德妃将孙子们叫在一起仔细看了,一个个发压岁钱,轮到四阿哥和五阿哥,就仔细看:“四阿哥瞧着倒是和胤禛很有几分相似,五阿哥倒是像了耿氏了。”
  钮祜禄氏就高兴,儿子嘛,像亲爹了,才更有优势。
  娘娘面前,也没耿文华说话的余地,她只保持微笑就可以了。
  那拉氏就笑着接话:“咱们家这两个小阿哥,大些的聪明机灵,小些的活泼可爱,都是好孩子呢。”
  德妃微微点头,将装了压岁钱的荷包塞在他们两个的衣服里,两个小阿哥只管睡的高兴,可不管身上多了什么少了什么。
  婆媳几个坐着说了一会儿的话,就起身也往坤宁宫那边去,大年初一嘛,男人们是要祭祖,女人也是要祭拜一下太皇太后,太后等人的,当然,女眷的祭拜就不如男人的祭祖那样隆重,只在坤宁宫这边烧香就可以了。
  随后是要到乾清宫举行家宴,家宴之后,各宫妃嫔就可以回去了,随后是朝廷命妇进宫朝拜——因着康熙没皇后,所以这一项是有好些年没举办了,也就是说,家宴之后,德妃等人就可以回去休息了。
  德妃若是没别的吩咐,那那拉氏这些晚辈呢,也就可以告辞出宫去了。
  至于胤禛他们,则是还要留在宫里,因为太和殿那边到了中午,是要举办宫宴,要宴请朝中大臣共贺新年,胤禛他们也算是朝臣,自然该留下。
  至于宗亲们,这是大年三十就宴请过的,不过若是身上有差事,今儿自然也是该到太和殿去的。
  第80章 这是月份大了。
  乾清宫地方也挺大,但是耐不住人多,光是皇上那有名有姓的妃嫔,今儿都来了十几个,再加上成了亲的儿子十几个,儿媳妇儿十几个,孙子孙女加起来三四十,另外还有裕亲王府的,恭亲王
  府的——这虽然是宗亲,但因着是康熙的亲兄弟,为表示兄友弟恭,康熙对这两家的子孙一向是十分优容的,裕亲王世子和恭亲王世子,都能和胤禛他们一样,叫康熙一声汗阿玛。
  所以再大的宫殿,也显不出来大,于是,就没有耿文华这些庶福晋们什么事儿了。娘娘带着那拉氏,带着四阿哥和五阿哥去乾清宫,耿文华和钮祜禄氏就留在永和宫,当然留在永和宫也不亏待她们,宫人们给上了宴席,也是八菜八汤,酒水干果,十分丰盛。
  钮祜禄氏是来过宫里一次的,特意给耿文华夹菜:“你尝尝这个,味道是极好的,和咱们府里的不同,这宫里的御厨,那真真是,手艺一等一的。”
  耿文华谢过了钮祜禄氏,她也不客气,宫里这地方,在胤禛登基之前,自己大概是没多少机会来的,运气好,一年两三次,运气不好,两三年一次。现在距离胤禛登基,那可还得有个差不多十年呢。
  所以,既然进宫来了,得这运气了,那就赶紧吃,毕竟,不是谁都有这资格来吃国宴的对不对?
  再者,人家御膳房送来的,那可是温度正正好的,不冷也不热,大约是比宴席上的还要更可口些,她若不吃,都对不起今儿这天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