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耿文华这才有了笑模样:“我们家王爷的性子,您和阿玛在外面肯定是听说过的,那样一个铁面无私的……若是阿玛当真做了什么,就是我,估计也没法子,所以,额娘回去了,还是要多和阿玛说一下,咱们这样的身份,该是谨慎再谨慎,不该要的,一文钱都不能要。”
  “这银子我也不要,额娘拿回去,给家里置办个铺子。”耿文华又将荷包给推回去:“至于买卖,我有个铺子生意不错,咱们做一样的买卖。”
  分店嘛,这种事情常见的很,当然要是耿太太能将这分店开大了,也算是耿家本事。耿家要是能起来,对耿文华来说,是没有什么坏处的——权臣外戚什么的,想太多。
  清朝不管是雍正还是乾隆时候,都没有姓耿的权臣啊。那耳熟能详的,雍正时候就是张廷玉鄂尔泰隆科多田文静李光地等等,乾隆时候,人人皆知和珅。
  再者,原身记忆里,亲爹谨慎稳重,兄弟老实本分,也不是做权臣的料。
  嗯,赚钱这事儿,要非得和权势扯上关系的话,也未免太勉强了点儿。
  她很是大方的将自己那店铺里的生意分给耿家:“我说的是那玩具铺子,这东西,做起来还是要点儿技术的,并非是谁都能做的,回头让阿玛寻摸几个手艺好的工匠,签订契约,府里只管养着就是了,但凡有我一份儿钱赚,就少不了你们的。”
  耿太太先是有些推辞,耿文华是很不在意:“也算是宣扬名声了,日后人人提起来好宝宝玩具,先想到咱们家的。”
  耿太太就忍不住笑起来:“好宝宝?怎么叫了这么一个名字?”
  这名字挺好的啊,通俗易懂,以后五阿哥长大了,一听就知道是这铺子是为了谁的。
  母女俩说了一会儿的话,耿太太就要起身告辞了。耿文华非得要将那荷包塞回去,她偏不要:“就是开铺子,家里也不至于连这点儿钱都拿不出来的,你只管拿着你自己用就是了,家里那边,也不用惦记。”
  也就是之前买宅子,实在是难,这才忍着难堪和闺女开了口。但现在,说实话,是没困难到还要女儿补贴的地步的。这人呢,身份地位上来了,自己哪怕是不伸手要,也会有钱财自己送上门来的。
  也不是贪污,就这么说吧,以往耿家去粮店买粮食,十两银子能买白花花的大米三袋子,但现在去,十两银子能买四袋大米,和之前的品质一样的,但人家粮店有说法,会说这是放了一年的,需得尽快出手之类的。总之,找的那理由,都是你拒绝不了的。
  所以说,大户人家,若是那爱惜羽毛的,除非必要,是很少直接和商户接触的。
  为什么世人都说商人奸诈呢?就是因为这个了,人家送钱给你,都送的让你舒舒服服,甚至有可能你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收了人家的钱了,稀里糊涂的被蒙在鼓里成了人家的同伙了。
  所以,但凡当官儿的,对商户总会有几分提防心思的。
  耿文华也没说这方面的事儿,毕竟耿大人和耿太太这一把岁数的人了,人家能没点儿处事经验吗?你觉得你是苦口婆心呢,人家夫妻俩指不定会误会,觉得这闺女嫁了人,就跟变了一个人似得,连父母都能教训了。
  若不是大事儿,耿文华最好是少插手耿家的事儿的,那话怎么说来着,嫁出去的人了,就不要做娘家的搅屎棍了。
  送走了耿太太,耿文华才将那荷包打开,她原以为里面就是装着些银元宝,没想到还有几张银票,加起来竟是有五百两左右了。这可比她之前给耿太太的还多了,估摸着耿家心里也是憋着一口气的——找出嫁了的闺女要钱,这脸面上到底是有些难堪的。
  她也没言语,将银子和银票拿出来,让知春将荷包先拿下去:“回头让厨房做些鸡蛋糕什么的,送到耿家那边,也让我阿玛和额娘尝一尝。”
  知春忙应了下来,这鸡蛋糕不贵重,但代表的是脸面,宫里皇上和娘娘都说好吃的东西,外面想从雍亲王府要点儿的,可不是少数。耿家能有,说明什么?说明耿家和雍亲王府亲近嘛。
  再一转眼,这就到了中秋节。
  中秋节过后,康熙就说要木兰围猎了。胤禛是要去的,那拉氏不去,府里就年氏和钮祜禄氏跟着去了,钮祜禄氏这一去,四阿哥就又被交给了那拉氏了。
  这次那拉氏倒是没推辞,因着四阿哥也略大了些,快两岁的孩子,能自己走,能听得懂话,能自己说,比小时候好照看了。
  耿文华呢,因着肚子大了,也不敢出门。她现在惜命的很,生孩子这种事儿,指不定就要赔进去一条命了,所以她现在早起请过安,就将自己关在屋子里锻炼身体,也不蹦跳,就做一些瑜伽拉伸之类的动作,有一年疫情大家都被关在家里,谁手机里还没几个关注的健身主播?
  没学过也收藏过,没收藏过也看过。
  在自己屋子里折腾出来一身汗,中午就胃口好,她就吃个八分饱——不敢吃太多,也不敢吃太少,就以自己的感觉为主,自己若是觉得身体还行,挺舒坦的,没饿的头晕也没胀的想吐,那就是正正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