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钱这东西,那最是捆绑人的绳子了。
  所以这主意她给出了,就看钮祜禄氏自己愿不愿意了。
  钮祜禄氏沉吟片刻:“瓜子这东西卖的不贵……”
  耿文华就笑:“那我炸鸡店里的东西,和大酒楼里的比起来,价钱如何?”
  肯定也不贵啊,真贵了人家家里宁愿自己做,谁会花钱出来买?赚的就是这个薄利多销。
  钮祜禄氏对生意也并非半点儿不懂的,她娘家难道会连个铺子都没有?听着耿文华说的有道理,就说自己想一想,转头就先告辞了。
  耿文华也不介意,不管是炒瓜子还是做炸鸡,她的初衷都是让自己的口腹之欲得到满足,都是为自己着想。若是有人拿着主意赚钱,她至少是欠下了自己人情对不对?
  她若是不用,反正耿文华自己也不会做这生意,那她下次吃,是不是还要折腾厨房啊?
  所以嘛,给人便利,就是给自己便利,这点儿耿文华还是很清楚的。
  胤禛自打在耿文华这里留了一晚上,接下来就忙的人影都不见了,整日里天不亮出门,天黑了才回来,别说是耿文华见不着人了,府里能见着他的没几个。
  耿文华自然也不会问,她求了福晋,叫了府里的马车,带弘昼到自己的庄子上巡视去了。
  现如今也已经快八月,种粮食那庄子上呢,瞧着是大丰收,那地里的红薯,都爆土堆了,这说明下面的红薯必然是很大,越是大,越是多,表面的土才容易形成土堆裂隙。
  还有那玉米,去年种的少,今年却是很不少。她让人趁着玉米还没完全熟透,先掐点儿玉米须晒一晒,用这个做茶水喝,又消食又祛火,味道也清甜,当然,喝不惯的肯定觉得这味道古怪的很。
  但她喝的惯,她减肥的时候没少喝乱七八糟的,据说又减肥作用的茶水,具体起作用不起作用的……不好说。
  让人掰了一车子的嫩玉米送到王府:“就和福晋说,是我请府里的姐妹们一起吃的,趁着鲜嫩,多吃些。”
  粗粮,这样吃更有通肠的作用。
  “回头收玉米之后,给我送些干玉米。”她想吃爆米花了。爆米花这东西,清朝是没有的,这东西是出现在……嗯,五六十年代,饥荒时候,据说是因为那会儿粮食实在是短缺得很,全国各地饿死人的事儿不算少见,上上下下呢,都在想法子将有限的粮食做的更让人饱腹些。
  于是,这种能让粮食嘭的一下变大的爆米花机器,就被研究出来了。
  另外还有什么水馒头,馒头泡水变大——其实就是吃个水饱。
  爷爷奶奶那代人,谁还没个糊弄肚子的经历和经验呢?
  她小时候最喜欢拿着玉米去街上了,两穗,一穗爆开吃,一穗是人家的劳务费。
  庄头忙应了,耿文华又交代:“毛豆和花生,也送一车到府里,和
  那嫩玉米一起。”
  黄豆成熟时间略早,这会儿怕是也找不到多少毛豆了,但这东西呢,粮食,毛豆的时候嫩,好吃,黄豆的时候也好吃,大差不差就行,没必要很细致。
  除此之外,庄子上还种了水稻,这是第二季的。康熙既然推广两季稻,那作为雍亲王的侧福晋,难道还能非得犟着去种植一季稻不成?
  站在水稻田前面,耿文华就是久久的沉默。她知道这世上还有许多吃不饱的人……她若是什么都不做,又好像有些于心不安。但若是要做,又好像千头万绪,不知道从哪儿拉起来这一根绳。
  最重要的是,这根绳子一旦拉上自己的肩头,她能不能承受得住,能不能真的拉起来,她自己也并不敢保证。
  弘昼可不知道自家额娘在想什么,一路小跑过来:“额娘,我去摘构桃。”
  耿文华有些诧异:“现在还有构桃啊?”不都是夏天的时候才有的吗?那东西特别甜,吃起来容易抓一手。
  弘昼笑嘻嘻的:“山里有一棵树,是狗蛋儿发现的,别人都不知道。”
  狗蛋是庄头的大孙子,今年八岁,狗蛋儿当然是小名,庄户人家取名字都是这样,贱名好养活。
  耿文华就摆手:“那你去吧,带着侍卫。”
  弘昼忙应了,又一蹦三跳的叫侍卫去,他听话的话,耿文华那些安全知识绘本可不是白讲的,年纪小不能单独去外面,不能跟人走,要走哪儿都带着侍卫,这些他记得清清楚楚。
  耿文华被打断了思绪,也就将自己那些惆怅给收起来了,想那么多做什么呢?就算是她有心做个救世主,但这世道,也并没有坏到让她立马变身才能拯救世界的地步啊。
  好歹,康熙也是许多史学家承认的,千古一帝对不对?
  她很轻松的拎着小篮子招呼庄头媳妇儿:“去采摘蘑菇,做个小鸡炖蘑菇,今年这庄子上的红薯,全部做成粉条,红薯渣晒干了保存,专门找库房放着,这东西呢,有粮食吃的时候自然没人吃,不好吃,但若是没粮食吃,那就是极好的东西了。多存着些,万一遇上个什么天灾人祸……也不至于饿死人了。”
  庄头媳妇儿忙应了下来,耿文华又交代:“去年存的今年给用掉,喂猪也行。今年存的,明年再给清理掉,一年一年的,需得确保库房里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