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这一套可以,日后若是参加赏花宴之类的,可以穿这一身。”
  “这一套和花盆底不搭配,需得穿绣鞋,鞋子上面绣上蝴蝶,和衣服相得益彰。”
  “这个花盆底有些太矮了,显得衣服很累赘,可有更高一些的?”
  耿文华来来回回倒腾,于是胤禛不光帮她搭配好了赏花宴要穿的,还帮她搭配好了下雪天穿的,去庄子时候穿的,在花园里面喝茶穿的,给那拉氏请安时候穿的……
  几乎要将她的衣柜给翻腾一遍。
  耿文华不停的吩咐知春:“将这一身搭配给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拿着一张纸大致给画下来,随后做成册子,日后我们就按照这册子来搭配。”
  这样一来,她自己省心,胤禛也高兴,一举两得。
  至于过段时间厌烦了——胤禛也没下令说必须要按照他的搭配来穿啊,那到时候自己换一换不就行了吗?
  两个人在这儿玩儿的还挺高兴,一直到吃饭时候才停下来了这种走秀。晚上胤禛自然是留在玉兰院这边的,到第二天早上早起的时候,耿文华大约是因着前一天太累了,竟是一点儿没醒过来。
  既然没醒,胤禛也就摆摆手,没让丫鬟嬷嬷去打扰她了:“早上天儿有些冷了,让她多睡会儿。”
  今儿是大早朝,他需得尽快走了。
  知春来叫耿文华起床的时候,都已经是要到去请安的时间了,赶时间,她穿戴好,索性拎了滑板车往石榴院那边去,无论如何,车子的速度都是要比人腿的速度快一些的。
  进了门略等片刻,那拉氏才出来,一出来就笑道:“今儿一早,皇上对外下旨,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可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儿。”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现如今朝廷呢,繁荣昌盛,国家收入到达了一定程度,朝廷不缺钱了。以前朝廷征税是分两种,一种是人头税,一种是田税。人头税就是丁税,你家有多少人,就交多少人头税,田税就是田地税,家里多少田地交多少税。
  人头税这东西是自来就有的,甚至有些朝代呢,人头税过重,百姓生孩子都生不起,那多出来的怎么办呢?交不起税啊,就只能是将孩子给溺死。
  取消人头税,虽然只是取消一部分,从圣旨上所提到的日期开始算,再生下来的孩子,就不用交人头税了。
  这一个政策,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以前的朝廷从未有过的。并且,圣旨上说的是,自康熙五十年开始算,弘昼和弘历呢,都是康熙五十一年生的,也就是说,就是弘昼弘历这样岁数的孩子,以后也不用缴纳人丁税了。
  至于以前交的,那肯定朝廷也不会退钱啊。
  这确实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儿,谁家还没交过人丁税呢?连雍亲王府,每年也需得缴纳人丁税,这政策对天下百姓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恩德。
  那拉氏就说自己准备施粥的事儿:“既然要庆贺,就需得大家一起高兴,这次施粥,我准备连续施半个月,就选京郊等地,不分乞丐
  平民……”
  李氏就笑道:“若是煮粥,怕是天气热,不好存放,倒不如施舍馒头,粗面馒头,好歹也能多放那么一两天。”
  那拉氏就摆手:“放的时间长了,就怕有人来回领取,倒是再让别人领不到。”
  馒头这东西,也并非只能存放一两天,现下天气热,馒头晒干了能放到冬天呢,冬天用热水泡一泡,照旧是一顿细粮饭。所以,施粥是决不能施舍馒头的,只能是粥,不好存放,需得两三天内吃完的那种。
  年氏也跟着笑道:“既然是与民同乐,那不如我也做些好事儿,但施粥我也没什么经验,我能否请福晋帮我施粥?我愿意拿出银两来。”
  那拉氏就点头:“也可以,反正都是府里的人,咱们凑一凑,以亲王府的名义来做这事儿也成。”
  钮祜禄氏就忍不住偷偷瞪一眼年氏,现在好了,全府的人都得掏钱了。
  那拉氏出了三十两银子,年氏出二十两。李氏和耿文华呢,同样身为侧福晋,既不能比那拉氏高,也不能比年氏低,干脆也是二十两。宋氏和钮祜禄氏就好办了,递减嘛,十两银子就成了。
  既然是以王府的名义来做这事儿,那剩下的就不用耿文华等人操心了,只那拉氏就能办妥了。
  外面也不只是雍亲王府一家做这种事儿,许多官员家里都派了下人出来施粥,感念康熙恩德嘛,事儿做的越大,越是拍马屁,说皇上圣明,宣扬皇上英明名声。
  整个京城热热闹闹了好一段时间,随后京城里的八卦就又被另外一件事情给取代了——京城里新开了许多水果铺子,里面卖的水果竟是从未见过的。
  当然,价钱也不低。但京城百姓,必然小有家资啊,多的买不起,那买一个尝尝味道总行吧?
  怎么说呢,口味这东西,就很奇怪。有些人从未吃过的,吃一口就觉得,真难吃,很不愿意再吃第二口。有些就觉得,哎呀,世上竟然有如此美味,简直是从未尝过的珍馐啊。
  说法十分两极化,但这种新奇东西毕竟是刚出现,众人也都很稀罕,热热闹闹的谈论了好几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