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不能关门呢。”成年人的思想是很难转变的,尤其是这大清,她现在要是去人群里面宣传什么共产主义,就算是康熙念在她的功劳上不将她给杀掉,那些听她宣传的百姓,估计也要当她是鬼怪,将她给烧死的。
  所以,学习得成娃娃抓起。绘本这东西,是她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的。再者,就算是她改变不了社会,但她若是能在物理化学方面进行启蒙,那也算是功德一件。
  她现在这绘本,除了森林小故事,已经开始写的生活小百科了,接下来的安排是天气的变化以及由来,她特意买了所有的农书,让印刷铺子的掌柜免费给画手们送。
  忽然中断这生意,她是决不允许的。
  耿文华叹口气:“要将炸鸡铺子那边的钱给分过去,如此算的话,就相当于是有一个炸鸡铺子也是不赚钱的。”实际上人家是赚钱的。
  胤禛顿了顿才说道:“买画本的人也不是很多……”
  所以耿文华的坚持,不一定有意义。
  耿文华笑眯眯的:“但凡有一个,这生意就不能断。要不然这样吧,我和朝廷合作,等日后……”
  她伸手捂住嘴巴,剩下的话不能说了。
  胤禛倒是挺有兴趣:“日后怎么样?”
  “朝廷可以多开学院,然后朝廷指定学院买我的教科书。”耿文华笑眯眯的,这教材可是很赚钱的生意,连义务教育,都是家长自己掏钱买书呢。
  所以掌握了这个官方渠道,就等于是一块儿肥肉掉在自己怀里了。
  不等胤禛开口问,耿文华就掰着手指算:“现如今的学院,学的还是太单一了些,要我说就很该多开一些科目,四书五经算作语文,术数算做数学,格物算做物理,变化算做化学,习武算作体育……”
  她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一年两本书,五年算一个阶段,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学成之后,成绩优秀者直接为朝廷效劳,成绩不优秀的……朝廷可以安排杂工的活儿给他们。诺大朝廷,加上地方上,总有许多用的上人的地方吧?”
  “另外还可以开办医学院,地质学院,军学院……”耿文华眼睛都快变成铜钱的样子了:“这一年得多少教科书呢?这生意要是全归了我……”
  那她这印刷铺子可就掌握了全国将近一半的印刷生意了,那到时候,你就是想赔钱,那都是做梦了。
  她说的有些快,但胤禛全都听见了,他垂下眼帘,只听耿文华说的这些小学中学大学三个词语,就能知道她所说的学院,必然是一个很成熟的体系。
  什么意思呢?
  就是这个国家所有的读书人,从小到大要学的东西,都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框架了,甚至可以猜测,就算是普通人,他也能大概知道这些学校里学的是什么,具体内容可能不清楚不知道,但这个核心必然是知道的。
  管中窥豹,那是不是这个国家的教育,就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她的国民,可能是有一大半,都是读书人呢?就算读不了大学,也必然读过中学,就算上不了中学,也必然是念过小学?
  这就是一个很让人震惊的概念了,耿文华甚至觉得,只这一个教材的事儿,就能确保她的印刷铺子大赚特赚……那就是在她的印象中,这个教科书的印刷,也是一个很巨大的量吧?
  胤禛心跳的有些重,一个国家的子民,若是有六成以上的人能读书,那这个国家,该有钱成什么样子呢?就算是大宋,有名的富藏于民,也不敢说自己的国民,有六成是有条件能读书的。
  整个大清,能读的起书的人家,不到三成。
  胤禛再一次窥见耿文华的来处,比他想的,更为富豪强大。
  他伸手捏了一下耿文华的脸颊,打断她的话:“你说这些,都不太可能做得到。学四书五经是为了什么?科举,若是按照你说的,学别的,也能被朝廷选中,那就相当于是要改革科举。科举这个东西……”
  并不能动。
  大清的科举,还和以前的都不太相同。说起来,还是那句话,少数人想要统治多数人,就必得有一定的手段,清朝的统治者,爱新觉罗家想要坐稳汉人的江山,就必得要选拔出来甘愿为满人效劳的官员,那么在选拔的时候,上面是必然要考虑到一些事情的。
  就比如这考题,前朝会问航海对朝廷的好处坏处。到了大清,那试卷上只会问,忠君这个词儿是如何解释。
  对文人来说,这一次次的科举,就是在慢慢的将他们的思维框起来了,你符合朝廷的要求,你就能当官儿,为朝廷效劳。你不符合朝廷的要求,那你就是再有才华,也只能是落榜,无缘仕途。
  当然,也并不是说朝廷每次的科举都是这种题目,但就算是别的,也必然是有前提条件的。
  皇上倒是因着满汉人数不同,当年也曾想过改革科举,将满汉科举给分开,可这种改变,也只一次,随后就又换了回来。
  可见这科举,并非是想改就能改的。
  耿文华并不失望难过,照旧是笑眯眯的:“我知道,但凡改革,哪个不是要经过痛苦甚至鲜血的呢?若是换了别人,我定然是不提的,但王爷又不是那些个人,王爷在我心里,就是一个心志坚定,顶天立地的男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