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也因此,康熙在登基之后,为将权利一统,就将老王爷们送回了奉天。当然,不是白送的,给兵权,给地位,给富贵,算是哄出去的,话里话外呢,是说让老王爷们镇守龙兴之地,守着大清的江山。
  老王爷们也知道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太平盛世了,若是非得留在京城,指不定结局就跟那鳌拜一样了,康熙除掉鳌拜多干脆利索啊,一眨眼的事儿。
  所以,就算是舍不得京城繁华,也一个个走的还算是利索。
  但现在,弘昼说,有几个老王爷从奉天来了?这几个老王爷,是不是八王议政里面的那些人?
  八王议政,也不一定非得是八个王爷,一开始是满清贵族,后来是八旗旗主,再后来就是有实权有兵权的王爷,人数方面也不是固定的。
  耿文华深吸一口气,也不确定这事儿要不要告诉弘昼。
  历史上胤禛确实是闯过了这一关,但有没有波及到什么人,耿文华却是不太清楚的。她也不知道这事儿告诉弘昼之后会如何,但顿了顿,她还是做出了选择,先将小格格给打发了,这才将弘昼带到书房,和他说起来八王议政的来由。
  她也并不敢说现在来的,就是那八王。但大清既然有这个规矩,还因着这政策,保住了皇太极和顺治的皇位,那这个规矩,想必就是十分重要的。
  弘昼的脸色也是有了几分严肃,耿文华叮嘱道:“回头你也到养心殿去给你阿玛请安,看你汗阿玛可有什么吩咐,你现在年龄也不算小了,该帮忙的时候,也得帮一帮你阿玛了。但是,关于这事儿,你确实不能说出口的,明白吗?”
  毕竟弘昼也没到上朝的年纪,那朝堂上的政策,他是如何知道的呢?
  后世都说雍正皇帝是多疑,其实做皇帝的,哪儿有不多疑的?不过胤禛怕是比别人更多疑而已,所以不能让他觉得弘昼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打听朝堂上的事情了。
  弘昼连连点头:“我知道了,额娘放心,我肯定不会露出马脚来的,正好我昨儿做了文章,我一会儿拿去让汗阿玛看。”
  弘昼十分机灵,耿文华也知道宫里这地盘是胤禛的,但凡在宫里,都不会有事儿,所以也就放心让弘昼往养心殿去了。
  宫里的气氛一变,所有伺候的人也都立马察觉到了,于是接下来的两天,宫里也是安安静静的。
  一直到第三天,耿文华才看见有侍卫急匆匆的往养心殿那边去。
  也有太监从前面回来,着急慌的找耿文华报信:“有老王爷带了兵马进宫,说是皇上……弑父夺位,要逼迫皇上让位给廉亲王……”
  耿文华脸色就有些发白,这是到了动刀枪的时候了?
  也不知道她给弘昼准备的火铳,弘昼有没有带在身上。
  正想着,就又听见轰隆隆的声音,永寿宫的小太监赶紧趴在地上听,脸色也是煞白:“像是有骑兵入宫。”
  那轰隆隆的声音,就是骑马的声音。
  这会儿进宫的,也不知道是敌是友。
  耿文华抿抿唇,让人去找小格格:“将人带到皇后娘娘那边去。”永寿宫距离养心殿太近,若是养心殿不保,永寿宫也不一定能保得住。
  但景仁宫在另一边,再者,廉亲王是想篡位,他自来又是十分看重名声的人,那必然是会拦着人往后宫去的……
  耿文华有些坐立难安,一会儿想着到养心殿那
  边看看去,但又忽然想起来,胤禛他们这会儿是在太和殿,八王要逼迫他禅位,那必得是在太和殿才名正言顺。
  她就算是去了养心殿,也是扑个空。
  一会儿又想到去景仁宫找那拉氏拿个主意,可又想到那拉氏指不定要带着公主们去慈宁宫,自己也有可能会扑个空,就干脆哪儿也不去想了,只留在永寿宫,生死有命嘛。
  不对,她定然不会死的,钮祜禄氏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太后,她耿文华,不也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太妃吗?
  这样一想,心里忽然就安定了许多。
  前面的事情,和后面没多大关系,到了中午御膳房照旧是要送午饭过来的。不过耿文华心不在焉,也没吃多少。但这边刚吃完,就听见外面有吵吵嚷嚷的声音。
  耿文华忙放下了碗筷起身,才走到门口,永寿宫的小太监就喜笑颜开的过来了:“来的是侍卫,说是奉了怡亲王命令,特来回禀一声,已经无事了。”
  耿文华怔愣了一下:“怡亲王的人?”
  小太监点头:“是,拿着怡亲王的腰牌呢。”
  所以之前来的,是怡亲王带着人马?
  耿文华顿时松口气,忙笑道:“给那侍卫一些赏银,多谢他来告知。”
  小太监很熟悉这事儿,忙去找知春拿银子。
  宫里的人最是知机,立马这气氛就不一样了。
  耿文华心里却是还惦念着弘昼呢,一直到晚上,弘昼才回来,也说起来这太和殿上的事情。他是找了借口往养心殿去,但胤禛并不在养心殿,弘昼就很是任性的闹着要去太和殿那边等。
  他好歹也是个皇子,太监们没有敢很拦着,于是就让弘昼摸到了太和殿。
  当时太和殿内正在对峙,谁也没留意到弘昼偷摸摸的进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