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心里也不是很痛快,起身告辞的时候略有几分匆忙。
  耿文华也不管她,只叫了人来更衣,大礼服虽然好看,但因着上面的刺绣都是金银线,所以穿着不自觉就会动作拘束小心起来,倒是不如穿便服随意自在了。
  知春笑嘻嘻的夸赞耿文华:“娘娘今儿十分有威严,尤其是绷着脸的时候,奴婢瞧着都有几分胆怯。”
  耿文华笑道:“胆怯什么?只要事儿做好了,本宫还会无缘无故责罚你不成?将齐妃今儿送的药王经收起来吧,回头给了五阿哥,让他拿去供奉在护国寺,若是有人求,就舍出去。”
  也算是为齐妃自己积福了,不然这经书她自己也不看,总不能一直放在屋子里收着吧?占地方不说,放时间长了再给放坏了,倒是白费了齐妃一番心意了。
  知春应了下来,又问道:“耿老太太送了牌子进宫,想问问娘娘,这诰命们朝见,是什么时候。”
  耿文华沉吟片刻:“就明天吧,明日里一早,早朝见早完事儿。到时候让奶娘照看好了七阿哥,别再惊吵了七阿哥。”
  第226章 水路更快些。
  不管外人是如何揣测如何议论的,反正耿文华现在已经是皇贵妃了,宫里宫外都是要给她道贺的。
  一时之间,连弘昼在外面都受到了更热情的招待。甚至有许多宾客主动找上门,这时候他汗阿玛还活的好好的,对于外面这些要示好的,弘昼自然是避之不及。
  于是,弘昼就求了个
  外差,躲出门去了。他所求的外差是山西那边的,山西有一私人煤矿倒塌,死了十来个人,这种事情对当地来说,已经是十分重大的事情了。再者,煤矿这些东西,都是朝廷管制,那这私人煤矿是如何来的呢?
  派钦差去,一方面是查明这私矿的事情,一方面也是安抚百姓,做好这事后弥补的工作。虽说是私人煤矿发生的事情,但百姓哪里分得清私人的朝廷的?
  弘昼去了山西没多久,京城里也发生了些许事情。
  一个是江南那边,因为摊丁入亩,民间百姓被人挑拨,发生了械斗,双方都有伤亡。
  因着皇上已经派了弘昼去山西,所以江南这事儿,索性就分派给了弘历,两个儿子,总不能一直让弘昼在外面跑,一直将弘历留在京城吧?
  另一个是年羹尧死了。
  怎么说呢,这个历史名将,在平定西北这事儿上立下了显赫功劳的人,没有死在胤禛的命令下,反而是死在一件儿听起来十分滑稽的事情上——他是被淹死的。
  不管胤禛出于什么缘由,让年羹尧做了守门将,年羹尧每日里都是要在城门那边巡逻的,然后,失足掉下了护城河。当时他掉下来的时候,周围是并没有人发现的,等有人发现的时候,年羹尧也已经没了气息。
  事情传到宫里,年氏顿时是一口血喷出来。
  年氏宫里的人去叫太医之后,耿文华才知道的这事儿,忙忙就让人去叫了六阿哥:“年贵妃对年家感情身后,若是因着年羹尧的事儿受刺激,怕是会……但若是看见六阿哥,指不定还能激发生机。”
  她赶到年氏那边的时候,太医也已经正在把脉,脸色看着不是很好,这脸色,不光是说年氏的,还有太医的。
  耿文华瞧着就有些心里咚咚咚的,忙拉了六阿哥叮嘱:“你就哭求你额娘,说你惶恐不安,让你额娘放不下你……”
  六阿哥已经十多岁了,不是小孩子了。
  他和年家的感情,全靠年氏嘴上说。实际上,六阿哥是不太亲近年家的。
  年家之前在朝堂上闹出册封太子的事情的时候,六阿哥作为当事人,也是知情的。然而这事儿他拦不住,他就是一个身体不太好的阿哥,后宫有母妃,外面是年家势力,哪儿有他说话的地儿?
  他拦不住,也知道这事儿不行,心里难免就有些迁怒年家。
  年希尧和年羹尧接连出事儿,六阿哥念着以前自家母子两个也没少借年家的事儿,也就更不会拦着年氏接济年家了。但接济是接济,你要说这里面有多少感情……这就不好断定了。
  年羹尧死了,六阿哥也伤心难过,但若是为着年羹尧,就让自己的母妃跟着没了,那铁定不行。
  不用耿文华很交代,进了门,六阿哥就红了眼睛,扒在床边喊年氏:“额娘,额娘您不能丢下我啊……”
  耿文华在外面叹口气,这才有空询问外面伺候的人:“外面的事儿是如何传进来的?本宫三番五次的说了,不许在宫里胡乱传递消息,年家的事儿才发生,皇上也才知情,你们谁在贵妃娘娘面前胡说八道了?”
  几个宫女嬷嬷跪在地上,沉默片刻,都看一个老嬷嬷。
  那嬷嬷,是年氏进王府的时候就带着的,这些年一直在年氏跟前伺候,原本就是出身年家的。
  耿文华命人将她拿下:“你是伺候贵妃的,难不成竟是不知道贵妃的身体是受不得刺激的吗?若知道还要说,那就是谋害贵妃,来人,拖下去打!”
  嬷嬷要喊,耿文华一摆手,立马有人将她嘴巴给堵上。
  耿文华也没让人打太多下,毕竟这是年氏的人,她就算是杀鸡儆猴,也得给年氏留点儿脸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