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兰陵调> 第42章

第42章

  “大人,去年账簿的主要条目,我都能背诵。到时候我写下来,你可以按条查证,看看是否属实。”
  吴大人一脸惊讶。
  “是真的。”我朝他确认。
  他终于点点头,情势所迫,只能艰难地下定决心。
  “不过,此事既然在南宫地界发生,就等叔父过来主持。”我的背后就是南宫博,我知道他在听,“所有的证物,交给大人和叔父查阅,落实之后,再由大人按级上报。”
  小船王,我是不会让你越俎代庖的。成安侯府固然可
  恶,可是,你也是心怀叵测。
  “阿姐,”我又拉着佑珍的手,“叔父一直说,世家屹立百年,是靠亲族之间的团结默契,赏罚分明。如果横生枝节,也要内紧外宽,低调行事。昌化文庙在我们的地界上,所以不宜张扬,免得惊动皇城,影响世家声誉。你说对不对?”
  佑珍讶异地望着我,幸好姐夫在她身后。
  他说:“没错,此事不宜张扬。”
  他与吴大人是酒肉朋友,怂恿吴大人连连点头。
  “博哥哥,你说呢?”我看着他,装出一脸小心翼翼,求取他的同意。
  南宫博也看着我。
  “今天众目睽睽,只怕这事瞒不住啊。”
  “那也没关系。官中的事,吴大人会按章程上报;至于私奏,叔父很快回到雍州,这件事的细枝末节,就让他老人家去讲吧。”
  南宫博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
  “好啊,三妹妹安排得周全。”
  他瞟了一眼王珒。
  “王公子,我本不想为难你。只是,按照三妹妹的布置,你如今可是嫌犯哦。”
  没错,这下吴大人不得不把王珒绑了。他把王珒的两手反绑在身后,看得后者的下属们可心疼了。
  王珒,我可是没承诺你什么。再者,你是活该。
  他被官差揪出舱外,临到我面前,红着两眼,奇特地咧嘴笑了一下。
  江边聚集了很多人,返航的路上不再是新奇有趣了。
  我依然坐在甲板上,江面很平静。可是,成安侯府,注定要与我们结下梁子。
  第14章 南宫世家(八) 我第一次来京都,带着……
  我第一次来京都,带着愧疚之情。因为我的鲁莽,叔父被召入前桥阁问话。他隐避半生,就是为了远离纷争,而我,又把他拖回了漩涡。
  前桥阁逢三六九开阁议事。我们到的那天,正好是腊月初一,天空飘着细细的雪,红腊梅开得正好。我们下榻的地方是镇国公府,绵水夫人是他的遗孀,她看见叔父,就莫名其妙地叱责了一番,接着又把朱翼搂在怀里,连喊几声心肝宝贝。
  “那里,还站着一个丫头。”她觑着眼,朝我招手,“过来,过来啊。”
  我挪到她身旁,叔父没有啃声,我也不敢认亲戚。
  “怎么跟个犯错的小媳妇儿一样。”这个胖老太太,简直是堆在椅子上,一起一伏的。
  叔父推了我一下,说:“去喊姑奶奶。”
  我喊了。她就拉着我,翻来覆去瞧了好几遍。
  来京都的路上,我曾问过,为何要住在镇国公府。论起亲戚远近,难道不该是小船王的家麽。
  我故意这么问,叔父就故意不理我。我窥见了他对其他人的冷漠,对比而出对自己的亲近,于是胆子壮大了。
  “怎么从来没听你提过这人呢?”
  他故意冷笑。
  “反正提不提,你都有办法认识。”
  朱翼是极不愿意去京都的,斜睨着我。
  “阿爹,你就让她去御前出头吧。反正这事,就是她惹回来的。我们回雍州去,不管她了。”
  叔父接到手书,因为巴陵试航的奏报很快到了京都,加上更快的民间小报,让这件事风波不息。于是,前桥阁需要召见当事人。
  “叔父,试航闹出的风波,这事儿可不赖我。”我转着眼珠子狡辩,“我又不知道,南宫家有个小船王,擅长兴风作浪。”
  他生气了,为何不早些把文庙的账簿告诉他。
  “你认为,我不会去管麽?”他又有点委屈。
  当然不是。一开始,我怎能预测到这些账簿会掀起的波浪。我自己都不曾在意。
  “至于后来的事,”我真心忏悔,“临湖小院那次,是我鲁莽了,贸贸然告诉了成安侯府。后来,又忘了跟叔父讲。”
  一路上我都耷拉着脑袋,他还在生气。
  现在镇国公府的老太太也问:“这姑娘,耷拉着脑袋,在想什么呢?”
  我恍然,我还是在想,为何我们要住在这里呢?
  “这里好大。姑奶奶,门前的腊梅也很美。”
  初三的那次会议,在我未睡醒的状态下就开始了。天刚蒙蒙亮,有个女侍给我穿戴整齐,还替我扎好发髻,从上而下一丝不苟。临走那会儿,绵水夫人对我说:“如果有人欺负你们,回来告诉我。”
  谁会欺负我们?当时叔父牵着我,在皇城门口等候。
  “待会儿,我要说什么。”冬天的清晨,忍不住打了哈欠。
  “你只要说自己看到的东西。其它的事情,我会处理。”
  有内官过来引路,他替我把毛领子整理好,牵着我往里走。
  原来皇城里,还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小河,越往里走河势越开阔,到了最宽阔处,竟然筑起一架廊桥。桥的一边,有一排屋子,大概十来尺高,从外部看,像大户人家的书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