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在袁归看来,一件棉衣要好几两银子,寻常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年景好或许多些,但也就只能买下一两匹绸布。
  过新年,穿新衣,那是富贵人家才有的光景,老百姓一年到头能买一匹麻布回去自己做衣裳就算是很不错了。
  可布他们买到手并不贵,一匹也才百来元,一件棉衣也就一百多元,跟现代一件水果的价钱差不多。
  她以前在医院上班,年底发年货,米油水果几乎是必备。
  现在她要给这些跟着他们讨生活的人发年货,发一件棉衣,可比发一件水果实在多了。
  北地的冬天长,往往十月就开始飘雪了,要到来年三四月间才渐渐暖和起来,有了棉衣,这些人这段时间的日子也好过一些,还能扩大一些影响。
  袁归办事的效果很高,只两天就把数据送了过来。
  谢云溪看了看,成年人的身量差不多。
  袁归看了谢云溪一眼,低头说:“我统计这些的时候,他们有人问原因,我也说了,大伙都很高兴,有个别的人心思不良,竟然谎报尺码,我把他们斥责了一番。但还是有人偷偷这么做了……”
  谢云溪笑了:“没事!”
  跟现代不一样,这里的成衣售卖,价格与尺码挂钩,同样款式的成衣,尺码大的就比尺码小的要贵。
  属实是因为这里的布太贵了。
  她理解这些谎报尺码的人,领一件大尺码的棉衣回去了,说不定可以改成两件小尺码的棉衣。
  这对其他布庄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事。但是他们不一样。袁淼在现代定做棉衣,只要是款式一样,价格就是一样。
  况且,只要棉花种出来了,布帛的价格一定会下来,到时候这种成衣售卖与价格挂钩的情况说不定不会再有了。
  这天晚上,谢云溪就把数据报给袁淼,棉衣的款式她依旧是照着这里人们常穿的样式所绘。
  袁淼说:“妈,你要发劳保,军大衣就可以,既暖和,又能挡风。”
  谢云溪笑了:“我拿出军大衣怎么对外面说?军大衣的面料不是棉质的吧?即便是棉质,你觉得我们这边的织坊能够织出来吗?”
  袁淼也笑了。枫叶巷那边织坊出品的棉布,她看过,跟现代织布机织出来的棉布还是比较明显的区别。纹理明显没有机器织出来的整齐精致。
  “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以后肯定是要改进的,改进之后应该会好一些。”
  袁淼想了想,又说:“改进后做工的模式可以像棉纺厂靠近。”
  “棉纺厂那是机织!”谢云溪笑着说。
  “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扩大规模使用,这不就是工厂吗?西方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从纺织机改进开始的,工厂取代了小作坊!农业社会逐渐进入了工业社会。”
  谢云溪看着袁淼,她倒没有想那么多,对西方那些历史也不是很熟悉,但是也知道现代工业革命是从西方先开始的。
  袁淼则是自己已经在参与企业管理,对这些逐渐熟悉了起来。
  “除了棉衣,还要其他吗?”
  “粟米和黍米吧!”
  现代发年货,米油水果,三大件必备。这几样他们虽然都能拿出,但是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太奢侈了。
  粟米和黍米,这两种常用的米粮,这里许多人家就吃不起,更别说油了。能够榨油的农作物产量底下,寻常百姓根本吃不起油,一年到头能吃几次肉就算是很不错了。
  所以,谢云溪就准备年货发米粮和棉衣,至于油,她还没有想到可以替代的。
  袁淼记了下来。
  第二天就让沈若臻联系购买。谢云溪收到的时候,已经几天过去了。她让护卫把袁淼传过来东西分门别类放好,正忙着,突然听到一阵喧哗,念荟急匆匆进来了。
  瞅了周围的人不注意的空隙,念荟低声对谢云溪说:“夫人,老爷回来了!”
  谢云溪愣了愣。
  念荟又说:“刚才有许多将士进城,我看到了老爷,他骑着马,谷雨也在旁边!”
  谢云溪有点紧张:“他们看起来如何?有人受伤吗?”
  念荟想了想摇头:“老爷和谷雨看起来还好,进城的将士不少,我没有看到有人受伤,不过,我并没有看完,就回来了。”
  谢云溪点了点头。
  贺州应该是拿下了,袁博文他们离开的时候并没有声张,现在大大咧咧回来了,那就是这件事情已经成了,不用瞒着其他人了。
  贺州虽然不大,但也不小,即便是偷袭,想要一点伤亡都没有就拿下来,几乎不可能,伤员应该在后面,他们的行动比较慢。
  第123章 促销
  谢云溪让护卫继续整理物资,等到了晚上,她终于见到了袁博文。
  出去了大半个月的袁博文胡渣子都长出来了,盼顾之间气势凌厉。不过,洗漱过后整个人清爽了许多。谢云溪在旁边帮忙整理。
  袁博文笑吟吟看着她,谢云溪的心情也不错。悬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他们又过了一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